梁志高
智能化时代悄然来临。
据媒体报道,目前青岛和上海的船运码头,已基本实现全智能化装卸工作,“机器换人”的说法和实践案例快速增多。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机器究竟能否取代人工;二是被取代的人工会否增加失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因是“人口红利”:中国工人数量庞大,员工勤劳,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然而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特别是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各种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大幅增加,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跟随世界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其发展速度也要求中国制造需要加现代化即规模化和高技术的更新,因此,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实。“机器换人'对传统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7年11月有媒体采访山东纺织企业如意集团,该公司对纺纱车间进行智能化设备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用工数量从万锭用工200人,—下子下降到了万锭用工15人,车间用工数量下降了92.5%。
2018年9月,有媒体对东莞劲胜精密的报道,该公司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节省70%以上的人力,以前传统工厂大概需要20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十几人,产品开发周期也大大缩短。“原来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通过加装智能识别等设备和软件,目前单条线可同时制造9种产品”
业内认为,尽管这只是“机器换人'的示范车间,但效果惊人,影响深远。
简单归纳起来,机器换人的正面效应有这样几条:一是降低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二是提高效率,机器可以不休息;三是保障产品质量,机器可以按规格生产标准质量的产品;四是即使是半自动化,也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智能化所谓的“负面效应”,最明显的就是缩减用工,会不会进一步造成劳动力过剩?
2017年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
自那以后,关于未来高智能化机器人会否全面取代人类的问题,成为越来越热的焦点热议。尽管社会上不乏疑虑和担忧,但似乎更主流的声音认为,就象互联网一样,电脑永远都只会是供人类使用的工具。对此笔者也认为:人类不仅是有着复杂思维的动物,更是具有微妙情感的动物,智能化机器始终是一种机械装置,在与人交流沟通,特别是处理与人与之间人的矛盾关系时,不可能会象人类那样精微,比如关于商业关系中的售后服务问题。
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消费投诉,其中引发多数消费者进行投诉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涉事企业的售后服务人员“态度恶劣”。如果企业售后电话一直是“语音提示”,更会增加投诉的反感,人们更需要直接的“人工服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现在的智能电话甚至能模拟出任何“可亲可爱”的声音,但是,一旦消费者投诉时发现是“语音”或什么“自动”之类的服务,就很可能将此归类为企业的“态度”问题,因为感觉到自己被无视。从“人性的角度”看,带有愤怒、失望、紧张、焦虑等情绪的消费者在投诉的时候,神经格外敏感,心灵特别脆弱,此时最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细腻交流,有一种安慰和暖心,是最高级的机器也无法给予的。
因此,如果机器换人降低了企业的人工生产成本;那么,建议企业今后就增加售后人工成本,以减少投诉,更好地维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