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联合自控镇痛泵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21 06:04曾建红
医疗装备 2019年19期
关键词:自控置换术髋关节

曾建红

瑞金市中医院 (江西瑞金 342500)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多伴剧烈疼痛,无法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影响康复效果。随着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日渐深入,术后镇痛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内容。及早控制疼痛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前提条件,其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稳定机体内环境,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提高术后康复效果[1-2]。本研究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联合自控镇痛泵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瑞金市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50~90岁,平均(68.28±5.24)岁。观察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50~89岁,平均(69.05±5.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且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毒品、药物滥用史患者;存在凝血异常、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立即给予自控镇痛泵镇痛,连接自控镇痛泵,将1 μg/ml舒芬太尼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成100 ml,基础速率为1.5 ml/h,单次剂量为1.5 ml,维持镇痛24 h。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模式镇痛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症状变化,向患者简单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说明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步骤及原理;采用音乐转移法、香薰疗法、注意力转移法、想象疗法等减轻患者疼痛感;运用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认知度,进而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超前镇痛: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超前镇痛理念及方法,定时预防性加注镇痛药物,实施超前镇痛;术前1 h肌内注射40 mg帕瑞昔布,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变化,根据疼痛情况,于切口内注射镇痛药物,如5 mg吗啡、0.4 ml 0.1%肾上腺素、200 mg丁哌卡因等。(3)技术性止痛:患者康复训练前使用干扰电镇痛,1次/d;术后可使用冰敷、冷敷或热敷等理疗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感。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4 h睡眠时间。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进行评估,取一刻有0~10 cm的游动标尺,分别对应0~10分,分为无(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4个疼痛等级,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观察组 26 2.05±0.65 2.14±0.51 1.95±0.48对照组 26 3.84±0.76 3.86±0.72 2.98±0.57 t 9.127 9.940 7.048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24 h睡眠时间 功能锻炼开始时间 住院时间(h) (h) (d)观察组 26 12.64±2.58 17.59±2.43 8.69±2.48对照组 26 6.29±1.34 22.67±2.61 14.54±3.15 t 11.137 7.264 7.440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疼痛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若未及时处理则会影响术后功能康复效果,导致锻炼时间延长,甚至引起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术后疼痛机制复杂,外科手术切口造成的刺激会提高外周神经及中枢痛觉的敏感性,导致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活化产物会刺激周围感受器,诱发中枢神经致敏作用,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出现病理性疼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4]。

自控镇痛泵是外科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具有起效快、药物浓度持续恒定、微量均匀给药等优势,操作安全、简单。但自控镇痛泵容易引起药物依赖,且常规使用并不采取一对一责任制护理,在患者感觉疼痛或出现剧烈疼痛后才使用镇痛泵,延误镇痛时间,影响镇痛效果。此外,部分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欠佳,仍伴一定疼痛感。多模式镇痛护理采用超前镇痛理论,在疼痛发作前预防疼痛,确定镇痛的有效性及时间性,并根据患者体征、症状自控追加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维持患者呼吸系统的稳定,起到积极的镇痛效果;此外,根据疼痛发生机制,运用心理干预、注意力转移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加用干扰电、冰敷、冷敷或热敷等理疗方法减轻患者疼痛,进而确保患者顺利完成康复治疗[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联合自控镇痛泵,可起到显著的镇痛效果,同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使患者能尽快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综上所述,多模式镇痛护理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自控置换术髋关节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成功来自于自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