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庆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2)
基于网络环境的工学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学习者的需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最优的教学过程,选择或策划最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并随时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教育提倡“能力本位”,学生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中的认知主体。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把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使其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教师也要完成其角色转变,把自己视为主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协助者而非知识传授者。这就意味着要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贯穿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
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公平参与互动的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由知识接受者的被支配者角色转变为教和学的全程参与者和认知者,他们在一定的条件和原则下与教师构成教学或学习群,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集合,每个人都是主体,彼此间公平创造相互关系,都公平参与学习或教学过程的互动。
《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强调对实训技能的要求,需要提供实训技能培养,针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实训技能的实际需要,对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利用虚拟实训软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没有真实实训平台的情况下,进入一个跟真实实训装置一样的虚拟环境。有力的保证学生在工科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培养。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网络环境下,课程结构体系从整体上应是对学生开放的,方便评价、反馈、维护与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能力本位”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是在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主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依据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和网络环境下学习遵循的理论基础,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形成符合逻辑关系的结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其教学设计对象主要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学习者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和学习需要的测量。教学过程的设计目的是为实现良好的学习情境,组织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模式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同时也要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其组成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组成结构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分为前期分析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前期分析阶段主要针对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设计和网络教学学生特征分析。分析《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及知识点教学时所需要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还需考虑到学习者元认知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一般特征、学习需要与动机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进行分析,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等教学活动提供依据。组织实施阶段最关键是教学策略设计。本教学策略是以《电工技能实训》教学为案例,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网上资源,如何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组织方式与实施策略、教师的指导与教学过程的控制等。结合课程特点和网络环境的特殊性,选用“以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为主”,结合“教师讲授”、“学生协作”、“学生实践”为辅等多种教学策略方式。设计学习环境(硬环境、软环境、人文环境),结合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实施。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设计中包括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模式的设计。最后进行教学评价。
结束语:本教学设计模式结合网络资源和“能力本位”的特点,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进行教学实施,实施结果显示教学效果显著优于普通“以教师教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