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知”和“描述”分析罗素早期哲学立场

2019-10-20 04:24王旖旎
知识文库 2019年4期
关键词:黄继光棕色罗素

王旖旎

罗素的《哲学问题》是他在哲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作,全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他关于哲学问题的观点。本文根据罗素第五章涉及到的“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和“Knowledge by description”的关系入手,探讨罗素早期新实在主义的哲学立场。

罗素的《哲学问题》一书代表了罗素早期的基本论点:新实在主义,其中第五章涉及到的“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和“Knowledge by description”,正是罗素深刻阐释了自己关于“认识论”的看法。

1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

为了弄清“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和“Knowledge by description”之间的区别,让我们简单地考察一下它的创始人——罗素如何描述它(见罗素1910-11和1912:第5章)。 首先,“acquaintance”和“description”又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天空的湛蓝才明白天空的颜色,被石子砸到才感觉到疼痛。因此,我们可以说感觉和触摸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这正是罗素在《哲学问题》中提到的桌子问题,桌子的颜色、形状、材料、硬度等,是我们看见了桌子或者触摸到桌子后得到的认识。我们把这样的认识称之为“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

关于这点,罗素还举了颜色的例子来阐述。比如棕色,深棕和浅棕都可以称之为棕色。但这是我们看到这种颜色的时候,对它的一种称谓。但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比如棕色为什么是棕色,它由哪几种颜色构成?这样的理性认识使我们通过感觉和触摸得不到的。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就是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直接认识的事情,而没有任何推理过程或任何真相的知识媒介。当我与这个客体有直接的认知关系时,即我直接意识到客体本身时,我就认知了一个客体。

因此,罗素将“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描述为直接认识的关系,正如罗素和其他人所说的那样,关系中的东西被“呈现”或者简单地“给予”主体。不同的立场可以接受直接和间接“意识”之间的某种区别:粗略地说,如果X依赖于其他事物的意识,那么X的意识是间接的,否则就是直接的。但是这种区分的特征使得“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2 “Knowledge by description”

和“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不同,“Knowledge by description”去探讨的事物是有确定性的,换言之就是我描述的是这个东西,就不可能是另一个东西。

关于“Knowledge by description”,罗素认为是任何形式的“某某某”(“模棱两可”或“不确定”描述)或“某某”(一个“明确”描述)形式的短语,尽管他通过description对知识进行讨论时侧重于后者。罗素通过description对知识的定义自然而然地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明确的描述来了解某件事物或对象是知道它是某某某事物或某事物存在。关于罗素的观点,专有名词和最常见的词语实际上是“disguised descriptions”。我们可能会声称知道黄继光是谁,他是一个烈士,他是一个抗日军人等等,但我们只能通过对该人的描述来认识并了解那个人是谁。黄继光是参加了抗日战争的人(无论他是谁)。我们甚至对我们作出判断的人没有“第一手”知识,只是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换一种说法,我们并没有直接了解这些烈士,因为他已经死了很久,我们一定没有见过他。

谈论description自然表明了语言的使用,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罗素本人经常用语言术语来描述描述,例如,具有这样一种形式的短语。 然而,对于罗素而言,description本质上并不涉及使用某种语言的单词或短语; 它涉及概念的使用或应用

刚刚给出的黄继光的例子以及罗素的许多例子都充其量是误导性的。 他们在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手”事物和我们只听到或读过的事物之间进行常见的区分,这些事物已经被“description”给我们。

3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和“Knowledge by description”的联系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提供给“Knowledge by description”最基礎的知识,在我们对“Knowledge by description”认识中,“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是一个开拓者,先有一个“acquaintance”的对象,我们才能进行“description”,我们了解的每一个知识一定也必须是由我们认识的成分所组成的。

即便罗素简单地将知识分为“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和“Knowledge by description”,但他仍认为“Knowledge”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而是混入到“或然的意见”中去的。

4 总结

新实在主义者批判了新黑格尔主义和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们指出,这两种形式的唯心主义是一致的。新实在主义者从批判出发,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哲学主张。按照培里的说法,这就是具有建设性的实在主义哲学。

新实在主义方法论——共有三个原则;第一、在事物感官可以辨识的情况下,事物是完全实在的,所以需要做出唯物辩证法的理性分析。第二、在事物出现意志导向的时候,事物就是知识积累的意志反馈;这里,我们必须承认康德关于“伦理是一种情感语言”的说法,也就是说“爱”是“道德”知识积累的感性意志。第三、人类除了意志感觉和事物形象之外的存在,是不可能被认识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黄继光棕色罗素
又香又甜的棕色方块
黄继光:舍身忘我 英勇无畏
致敬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探访黄继光叔叔的故居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无论什么颜色和棕色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棕色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