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昆 徐青山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在房屋建筑方面一直呈现建筑高层及超高层的趋势。这种高层建筑的結构实质上来说很复杂,为了保证这类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对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复杂并且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结构设计都要进行严谨的抗震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不同的抗震方法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及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符合其结构设计。所以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地震在自然灾害中属于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给我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饱受地震灾害的困扰,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灾害的不断发生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对地震学、建筑结构学和地理学等专业学科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们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怎样以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基点,设计出抗震性能高的建筑结构是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也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抗震设计的概况
现阶段,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可以分为概念设计和理论设计两个方面,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作为抗震设计的重点。概念设计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遇到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或一些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的问题时,依据建筑结构不同部分的分体系与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筑结构的破坏机理、地震灾害的特点、工程经验以及实验现象中所得到的基本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从建筑结构的整体角度出发来设计建筑结构各部分抗震结构的设计方法。由于,这种办法具有概念清楚、定性准确、使用方法简单、经济效益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建筑结构构件的性能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承载力、稳定性等建筑结构构件是抗震设计考虑范围内的重点内容。其中应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弱等结构构件的基本原则。对于构件的薄弱部位进行重点的抗震能力设计。
2.2抗震防线的布设点设计
延性设计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性良好的体系进行组合形成抗震的整体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抗震设计需要延性良好构件之间的协作。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多布设抗震防线,预防余震的发生。
2.3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构件间的强弱关系。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若出现一部分较强情况,则必定存在其薄弱的地方,强弱两者间必须正确处理。
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3.1建筑模型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物体空间形状以及平面模型,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平面形状会受其影响,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当平面形状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时候,建筑的不对称会使其受到严重的破坏。比如说在唐山地震中,一些比较传统并且形状较为常规的房屋结构受地震的影响较小。当建筑结构中的刚度不符合标准的时候,建筑就会受地震的影响。鉴于上述情况,设计师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简化平面以及空间形状,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凹凸的结构面,将不对称翼延长一些。在房屋建筑结构布局上,设计师应该遵循均匀分布刚度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降低地震对房屋的不利影响。
3.2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合理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应遵循优先选择的原则,与此同时,设计出的平面、三维表面以及剖面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性,另外,房屋结构中的刚度分布也应是均匀的,这样房屋整体的建筑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在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屋自身所具有的抗震能力才能抵挡地震的损害。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人员必须确保设计出的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房屋所需要承受的力进行合理的分布,在实际施工阶段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好的图纸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出的房屋具有抗震性,而且形状规则的建筑,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将地震所带来的破坏进行分散,这样就能减轻房屋所承受的力,进而降低其对房屋的危害,使房屋的抗震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4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减震技术
4.1新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方面的功能越来越重视。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除了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对建筑结构的基础部位进行处理之外,还可以使用消能减震的建筑元件或相关的装置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2对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在设计建筑结构的隔震方案时,施工单位一定要在没有施工之前按照设计人员提出的隔震设计要求去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果时间太过仓促准备不及的话,最迟也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安装具有隔震效果的特殊装置。如果建筑物已经施工完成而没能在建筑过程中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的话,施工单位就采用增加阻尼的办法,在建筑结构上增加减震、隔震在装置,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能力。
4.3无粘结支撑体系减震问题
无粘结支撑体系是现阶段建筑物结构减震体系中最有效果的体系之一。无粘结支撑体系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建筑架构中的外包钢管和内核钢之间无粘结合,且在建筑结构中形成一个能够自由华升的层面,在发生地震灾害时,通过外部钢管和内部钢管之间的配合来降低地震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
4.4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
由于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所引发的,它与地质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物所在地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特点,分析当地的地震震向,避免建筑结构的走向与地震能量所传递的方向平行,尽量使两者的方向能够垂直,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整体的应用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在建筑场地选择到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使抗震设计符合相应的要求。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是保证建筑物稳定的基础,也是对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峰,姜歆瑗.刍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4.
[2]谭志鹏.刍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改造[J].低碳世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