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礼
下雨的晚上,她喜欢窝在阳台的藤椅上听雨。春天的雨总是那么多情,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不急不缓,诉说着衷肠。你爱听,便寻个地方坐下来;不爱听,便去做自己的事。
她捏着茶盏,抿一口茶。茶是金骏眉,金黄色的茶茸茶毫,细小紧密,汤色金黄,是茶中珍品。
郑海就来了。郑海进门时,头发上挂着雾一般的水珠。
“怎么不打伞?看,头发都湿了。”她忙起身去拿毛巾。
“打伞?岂不辜负了这场春雨。”郑海边撩头发边笑。
“也是,你大老远跑到我这里赏雨,总得先和雨接触一下。”
“大老远?”
“嗯,一千米也不近呢。”她抿着嘴笑。
“一千米,是不太近。”郑海呵呵地笑。
她也呵呵地笑。
“其实,在来的路上,我在雨中待了一会儿。”
“我说你头发怎么湿了。”她笑着把毛巾递过去。
终于安静下来,两人坐在窗前的藤椅上,喝茶,听雨。窗外烟雨迷蒙,重峦叠嶂,若隐若现的山峰把朦胧的远山幻化成一幅婉约的水墨画。室内茶香袅袅,空气中流动着一种看不见的气息,在两人周围缭绕。
“我说,那个……”郑海转过身,想说点儿什么。
“嘘,安心听雨。”她把食指放在唇上,眼睛盯着窗外。
郑海笑笑,不再说话。
雨似乎小了很多,滴答声渐远。
“以后。你还能陪我听雨吗?”她似乎刚从梦中醒来。
“我明天上午九点半的飞机,这里的工程已经结束,该回家了。”郑海望着窗外,神情落寞。
“要走了?”
“走了。”
“真的走了?”
“真的走了。”
鄭海走的时候,她只送到门口。门关上的一瞬间,她的眼圈红了。
那只是一场雨吗?没有人回答她,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震耳欲聋的春雷不知何时也消失在天际。
她回到阳台在藤椅上坐下,捏起茶盏喝茶。茶是金骏眉,金黄色的茶茸茶毫,细小紧密,汤色金黄,是茶中珍品。金骏眉很配这绵绵春雨,只是天空的雨已经止住,窗棂上的雨滴还在滴,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做好饭,和她坐在餐桌旁等爸爸下班。每次,只要门外传来哗啦哗啦钥匙串的声音,那就是开饭的信号。她会跑到门边,等着爸爸进门。爸爸放下手中的包,把她抱在怀里,亲亲她的小脸,把她举过头顶。在与爸爸的嬉戏中,她总是笑得手脚乱舞。
妈妈看到,会笑着说:“快别疯了,让爸爸洗手吃饭。”
她就会挣脱爸爸的大手,学着妈妈的口气:“快别疯了,洗手吃饭。”
爸爸捏一下她的小鼻子,拉一下她的小辫子,再去洗手。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情景,她怎么都忘不掉。
后来,家里换了大房子,爸爸却不怎么回家吃饭了。妈妈做好饭,也不再等爸爸,而是默默地坐在饭桌旁吃饭,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日子,她都痛彻心扉。当年妈妈的沉默,比撕心裂肺的哭泣还让人心疼。
这些年一路走来,她渴望婚姻,又害怕背叛。暗夜里,妈妈默默吃饭的样子时常浮现在脑海。她给自己定下规矩:只在对的时间,爱对的人。没想到,爱情是悄悄来临的,甚至有些猝不及防,她爱上了合作伙伴——有家室的郑海。
她知道,郑海也喜欢她,只要她愿意,爱情唾手可得,可她没有。
雨又下起来了,一滴,一滴,又一滴,一滴滴落下去,不急不缓。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这首词从她脑海里冒出来,一抹忧伤便在屋里弥漫开来。
窗外,两只燕子在雨中低飞。
她捏着茶盏,抿一口茶。茶是金骏眉,金黄色的茶茸茶毫,细小紧密,汤色金黄,是茶中珍品。
真的要把日子过成这样吗?她窝在藤椅上,看着窗外的燕子.陷入沉思。
“叮”,有信息传来,她拿起手机,是妈妈发来的微信。妈妈说:“我和你徐叔叔明天就回去了,这几天,在云南玩得很开心。姑娘,谢谢你给我们安排的云南之旅。”
放下手机,她忽然想结婚了,想有个随时能聊天的伴儿,还想有个孩子在屋里跑。
她换了住处,从原来的一楼搬到另一栋楼房的三十楼。新住处的飘窗很大。能涌进更多的阳光。她坐在飘窗宽大的窗台上,能看到外面更多的风景。
她开始等待一场别致的雨,雨后能看到彩虹的那种。
(选自2019年第14期《小小说选刊》,作者:冯继芳。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多情而舒缓的春雨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缠绵多情富有诗意的氛围,而且引出了下文春雨中的故事。
B.小说开头,通过对话及几次“笑”,表现出两个主人公的关系:心有默契,亲密而有分寸。
C.小说中“其实,在来的路上,我在雨中待了一会儿”“以后,你还能陪我听雨吗”的对话,暗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束。
D.“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她脑海里冒出这忧伤的词句,含蓄表达了她向郑海表白遭拒的伤感。
2.小说中间插入“爸爸背叛婚姻”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写到“茶是金骏眉,金黄色的茶茸茶毫,细小紧密,汤色金黄,是茶中珍品”,结合小说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小说以“那不只是一场雨”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与解析】
1.D(错在“她向郑海表白遭拒”。由文中“她知道,郑海也喜欢她,只要她愿意,爱情唾手可得。可她没有”可知,她并没有向郑海表白。)
2.①人物形象刻画上,爸爸背叛婚姻这件事对她的心理和婚恋观的形成影响重大。爸爸背叛婚姻,对妈妈、对她都造成了很大伤害,她由此“渴望婚姻,又害怕背叛”,“给自己定下规矩:只在对的时间,爱对的人”。②内容上,交代了郑海离去她没有挽留的原因:郑海不是她的那个“对的人”。③结构上,为下文她“换了住处”,并“開始等待一场别致的雨”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主旨上,突出了小说的主旨——提倡、赞扬“只在对的时间.爱对的人”的婚恋观。
(关于小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的内容、情节与上下文的关系、情节与主旨的关系、情节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几方面考虑。)
3.①第一次描写,在小说开始。营造了一种安谧、诗意的氛围,为故事的展开创设了优美的意境。第二次描写,是在郑海刚走之后。“郑海走的时候,她只送到门口”,理智地没有挽留,可是她终究是爱郑海的,所以“门关上的一瞬间.她的眼圈红了”。“捏起茶盏喝茶”,时茶仔细品味,表现了她心境的失落。对郑海离去、对自己放弃所爱的难过。第三次描写,是在她回顾了与郑海交往的全过程之后。因小时候的伤痛经历.她确认郑海不是她的“对的人”,因而认定郑海离去时自己没有挽留是正确的选择。此时仔细品茶,反映了她的心境已趋于平静。②三次描写,刻画了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三次描写,突出“茶中珍品”,衬托出人物关好的形象和品质。④三次描写,使所写内容具有了线索的作用,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理解包含了对内容的理解,也包含了对在小说中所起作用的理解。本句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自然应考虑推动情节发展。同时需要分析每一处的具体作用。)
4.“那不只是一场雨”含意丰富,以此为小说标题,表现了作者的匠心。①“雨”是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场景,贯穿了整篇小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小说通过“雨”,丰富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雨”是男女主人公共同喜爱之物,也是他们邂逅爱情的媒介。女主人公喜欢听雨,男主人公也因不愿“辜负了这场春雨”而不打伞.共同的性格爱好使他们相互喜欢,然而他们彼此都不是“对的人”,因而又在雨中分别。标题中的“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雨,还指人物情感世界的“雨”——意外的、非正常的爱情。③“雨”还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男主人公分别后,女主人公调适心境,“开始等待一场别致的雨,雨后能看到彩虹的那种”。小说由此突出了主旨——提倡、赞扬“只在对的时间.爱对的人”的婚恋观。④在表达效果上,这个标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那不只是一场雨”,会引起读者疑问:除了是雨,还是什么?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标题的含意(表层含意、深层含意)、标题的作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表达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等方面思考:注意题干的不同问法,“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以××为标题有什么用意”,回答的侧重点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