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019-10-20 04:25吴国梁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黑洞作文题考场

吴国梁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一篇文章的立意就如一支军队的统帅一样重要,没有统帅的军队只不过是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那么,写作考场作文时,我们应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审题立意时,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因果探究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通过分析材料提示的结果,我们可以找到若干个原因,一般来说,它们都是可立意的角度。

2.提取关键词句法。

一则作文材料中,往往有某些关键词语或句子。准确、全面地理解关键词句。就能迅速地把握材料的主旨,领会出题者的用意,继而进行构思,发掘写作角度。

以下面一则材料作文题为例:

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黑洞预测:

1919年,为了验证广义相对论,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

2015年,人类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两个黑洞的“合体”: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

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据有关专家介绍.这张黑洞照片将帮助我们了解为何黑洞能对宇宙中的天体产生重大影响。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

以上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我们先试着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一下,材料表明,人类在黑洞研究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新的世界,做出了伟大的壮举。倒推原因,就会让人生发疑问,如:

黑洞问题,为什么值得人类孜孜以求探索一个多世纪?

人类对黑洞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才做出“伟大的壮举”?

再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很容易发现材料最后一句“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是总结性的句子,可视为材料着重表达的内容.需反复体会、理解。

这样一结合,“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渺小的人类因探索之心而不再渺小”“科学研究,需要团结、协作、开放、共享的精神”“生命(文明)的短暂与探索(追求、思想)的永恒”……这些角度就顺理成章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但是在这些角度中.究竟哪一个最佳呢?不妨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思考:

1.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找到最能体现材料主旨、最具创新性的写作角度。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的门槛降低了许多,出题人基本上不会在此环节设置障碍,所以,“立意”有没有新鲜感,是否能够避免人云亦云,彰显写作者的独特思维,让人眼前一亮,就显得尤为重要。

2.在诸多可写的角度中,找到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掌握素材最多、最能体现自己辩证思维、最能彰显自己见识与文采的角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前面“黑洞”的作文材料为例,某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将“永不停息地探求未知领域”定为文章的最佳立意,原因如下:

1.此立意紧扣作文材料,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无论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宏观层面,还是日常民生的微观方面,都有话可说。

2.在素材方面,自己平时积累了不少与该立意相关的资料。比如: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对广袤宇宙不懈探索与研究的动人事迹。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成功提取青蒿素,攻克技术难关的奋斗历程。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这位同学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素材库,在挑选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立意相契合,是否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立意再新鲜,再独特,倘若没有足够的素材来支撑,也难以成文。

從准确把握材料含意,展开联想思考,发掘多种写作角度,到联系自身知识储备与写作优势,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立意,这是审题立意的必经步骤。如果在日常作文时,能够按照以上步骤勤加练习,相信在考场上,我们定能拥有一双慧眼,迅速找到最佳立意,为作文获取高分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猜你喜欢
黑洞作文题考场
一张图了解黑洞
给黑洞拍张照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枯叶黑洞
期末小考场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