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笑笑 李睿
【摘要】:主流媒体在输出本国形象,引入他国形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公众在接受媒体带来的信息的同时,也被迫接受了媒体隐含的价值观。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揭示了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常被用来分析政治语篇,新闻报道等。而传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只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其他意义表现形式。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结合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对《经济学人》涉华封面进行分析,探究图片中所隐含的深层意义,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 经济学人
0.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将隐含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明朗化,可以揭示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活动者按照他们的意愿维持控制的话语策略。(Machin, 2016)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语言文本不再是交际的唯一手段,其他非语言符号如图像、颜色、动作等也逐渐成为构建意义的重要方式。这使得媒体不仅能够通过文字来影响公众的思想, 也可以利用更为直观的图片来吸引读者注意力,从而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大众。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只以语言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而多模态话语的兴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Machin 和 Mayr(2012)将CDA 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MCDA)这一新的概念。从此, 批判性话语分析便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语篇, 而是进入了多模态分析的模式。
本文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 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分析框架,对《经济学人》的涉华封面加以分析,探讨新闻图片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是如何共同作用构成信息,传达意义与意识形态,以提高读者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
1.理论框架
“多模态” (multimodality)一词由来已久,但其从 20世纪 90年代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得到語言学界的关注。 1996年出版的由Kress 和 Van Leeuven 合著的《阅读图像——视觉设计语法》则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蓬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张德禄,2015)在此书中,图像被视为意义表达的社会符号,并仿照韩礼德的功能语法, 建立了图像意义的分析框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图像的再现意义对应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 表征图像中人物、地点和事件之间的交际关系或概念关系 (Kress & van Leeuwen, 1996:119)。此外,图像根据是否有矢量将被分为叙事和概念再现两大类。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叙事图像又分为行动、反应、言语和心理过程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人际功能相对应,旨在构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激发观看者的特定态度。互动意义主要由接触、距离和视点三要素实现。当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直视观看者时, 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似乎在向观看者索取什么,这类图像称做“索取”类图像。 (Kress & van Leeuwen, 1996)再现内容可以根据框架尺寸的大小让观看者感受不同亲密程度,这就是“距离”的作用。不同的视点可以体现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不同的权利关系。图像的构图意义则和语篇功能相对应。构图意义主要由再现内容的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所决定。再现内容的信息值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图像的上下、左右、中心和边缘分别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值 (Kress & van Leeuwen, 2006)。而显著性是由图像中的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所体现的, 可通过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鲜明度的不同等来实现。
2.案例分析
自《经济学人》杂志发刊以来, 涉华封面不在少数。其中绝大部分都包含了对中国的政治事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侃、恶意揣测甚至是诋毁。2018年10月20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为“中国和美国:一场危险的较量”(见图一)。文章提出中美双方过去25年的合作关系正在瓦解,中国变成了美国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对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做出评论。 本文将以图一为研究对象,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新闻图片是如何配合文字文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
2.1再现意义
与文章相对应的封面图片简单明了,在典型的中国红的背景色中,一只巨龙怒目而视,血口大张,露出獠牙,毛发竖起,显得十分愤怒。而龙在中国的文化中,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所以这幅图中的巨龙象征着中国。巨龙面对的是象征着美国的鹰,它双脚紧握双剑,展开双翅扑向巨龙,仿佛在与巨龙展开殊死搏斗。文章报道的是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和像中国这样崛起的强国正在被卷入一场竞争中,因此,图片传达的信息与文章的报道基本一致。但是,依照视觉语法对图像的分类,图一为叙事图像中的行动过程。图中巨龙的体积比鹰的体积大出很多倍,而且相对于背景色红色而言,巨龙的黄色比鹰的红色更加鲜明。此外,与鹰背对着观看者相比,巨龙面对着观看者,所以对观看者来说,巨龙的心理凸显性更强。这些构图的细节都在传达着文章没有直接表达出的意识形态,即中国是主动发起这场战争的动作者,威胁性更大,而美国只是被迫参与者。
2.2互动意义
当表征者直视观看者时,图片中的表征者似乎在向观看者索取什么。从上往下看可以索取顺从。(李战子,2003:5)图片中,巨龙直面观看者,且巨龙的眼睛俯视水平位置以下的物体,表示向观看者索取顺从,并表现出贪婪、强势和不友好的态度,从而展现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文章指责中国干涉美国的文化和政治,不公平地进行贸易,并且不断寻求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领导地位。这张图片的设计者用这样一个贪婪强势的眼神, 很好地帮助文章表达了文章作者关于中国对待美国甚至其他国家的强势态度。
2.3构图意义
图中的巨龙和鹰均处于中心位置且有相互重合的部分,所以传递出的信息值相同,即在这场战争中,中美双方都很重要。但二者的显著性不同,显著性是指元素吸引观看者的不同程度,无论是从尺寸还是鲜明度来看,巨龙的显著性都要强的多。这样的布局使整幅图片连贯且重点突出, 从而让观看者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中国的一方。这从而说服观看者相信文章中的观点:“任何西方民主国家如果与中国进行残酷的竞争,将会而且应该失败。所以与其他国家联盟是美国抵御中国将从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中获得的优势的最佳保护来源。
3.结语
本文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 以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经济学人》涉华封面进行了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分析验证了Fowler(1991)的观点:“新闻反应的并不是事实,而是渗透了意识形态的一种再现。”该封面图片在引起观看者关注的同时,还有诸如意识形态等更隐含的信息。这些信息既迎合了西方人想象中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又有效地协同文章向读者渗透中国威胁论。因此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读者在阅读政治新闻时,应采用批判性的眼光理解是媒体如何通过图片的再现、互动和构图功能来配合文字渗透意识形态的。
【参考文献】:
【1】Fowler R.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M]. London: Routledge,1991: 11.
【2】Kress, G.,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1):119-123.
【3】Machin,D.,A. Mayr. How to D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Sage, 2012.
【4】 Machin,D. The need for a social and affordance-driven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 Discourse &Society,2016(27)3:322-334.
【5】李戰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8+80.
【6】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18_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