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中共十八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文明,是对一个城市的最大肯定。是一个城市最深處流动的血液。每个城市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标志,那是不可缺少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是提升精神文明软实力的根本举措。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念之基、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职业院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不能缺少的一种精神动力。
2017年11月云南省安宁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安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过程中,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勇于奉献,为创文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二、文明城市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举旗定向这一大事,关乎培养好接班人这一重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是高校必须要承担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2018年,自安宁市启动创文工作以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定点帮扶机制,组建固定志愿服务队600人,持续开展定点对接志愿服务工作,每周有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对接学校所辖10个社区,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共计服务4800人次,24000余小时;组织40名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行为指引宣传志愿活动,服务总时长超过1920小时;
在创文的全过程中,学校师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就是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塑造自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提升自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创文全过程中,我校师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完整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分析创文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参与者充分发挥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载体平台功能,对于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文明城市创建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
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作为基本遵循,切实增强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干部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1、强化学习教育、融入师生思想,筑牢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学习培训和教学中,采取集中学、分散学、讨论学、座谈学,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促进广大师生员工深刻理解“24”字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全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常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振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并积极转化为爱校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加强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和传承传统美德的精髓,用传统文化熏陶广大师生员工道德观念。
2、创新方式方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就要着力探索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的规律,着力探索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规律,着力探索各类课程自守一段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规律。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就要课堂教学做到因事而化,言之有物,不搞假大空;因时而进,不老生常谈;因势而新,不生搬硬套。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就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3、构建协同机制,形成多方合力,积极构建以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联动教育模式
在学校内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把握方向、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组织、宣传、学工等党委职能部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部署、督促检查。其他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二级党组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校与家庭之间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家校协同教育信息资料库,学校与家长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高校还要与周边社区、企业及政府等相关组织,建立目标一致、资源共享的协同教育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定期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宣讲、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4、突出示范带动,形成辐射效应,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锤炼师德师风,大力在高校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兴趣爱好等对在校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高校要充分考虑和研究青年教师的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及其行为方式的规律,探索符合和适应这一群体特征的价值观培育途径,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系统工程,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发挥教师队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结语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的创造和传播源,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精神力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坚强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四德”公民,是学校的职责所在。深入探究有效的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也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12.23
【2】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文件〔2015〕7号
【3】胡在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1)
【4】新华日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教育[J]. 新华日报, 2014
【5】詹丽萍, 孙堂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Z2):48-49
【7】岳红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J]. 文教资料, 2016(3):54-56
【8】岑庆知,龚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 学理论,2016,(05):18-19
作者简介:吕潍威(1988.04-)男、汉族、云南宣威、硕士研究生、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50302、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