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徽文化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影视传播中。色彩语言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不仅可以塑造形象、烘托主体,更能够表现情节和渲染主题。本文从色彩的自然视觉认知、心理情感感受、人文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电影中徽州意象的色彩语言运用作出剖析,梳理了基本模式。
关键词:徽州意象;徽文化;色彩语言
一、电影中的徽州意象
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三大地域文化,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缩影,因而具有丰富的视觉符号,徽州意象为电影色彩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深厚的基础。电影中的徽州意象是以电影为载体,以徽州地区作为背景,进行徽文化展示与传播的意象。
如今徽州文化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影视传播中,本文以电影《卧虎藏龙》、《菊豆》等为例探讨徽州意象在影视中的色彩语言运用模式。在影片中,通常运用色彩语言表达意象、塑造角色、渲染气氛、烘托主体,乃至参与推动剧情的发展,从侧面表达影片主题。
二、徽州意象的色彩语言
(一)自然色调——青绿的山水秀色
青翠欲滴的竹林绿海、滔滔不息的新安江水系、层叠的千峰翠色和山峦剪影,山水环绕的秀丽环境给了徽州意象天然的绿色背景。而在心理层面上,绿色对应着草木植物,因此有生机和谐的感觉,往往象征着生命、和平、宁静。这种自然色调的象征性在具有徽州意象的影片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例如《菊豆》中南屏村坝上的清澈流水烘托着天青菊豆短暂的和谐生活、《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盗剑时蜻蜓点水而过的宏村月沼象征着被打破的宁静。最为人熟知的场景,莫过于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之上的打斗,演员一袭白衣,以木坑竹海、黄山翡翠谷这些徽州天然意象为背景,借助威亚特技完成了高难度的打斗,人影上下翻飞,穿梭闪现在青山绿水之间,营造出了空灵高妙的意境,以景语作情语,使人体会到玉娇龙的躁动慌乱是如何被李慕白的君子之风抚平,也为后面动情拜师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二)情感色调——红黄的浓烈血脉
张艺谋、杨凤良执导的《菊豆》中大量使用了浓烈的红黄色调,由徽州染坊里的染剂和布料等道具生发情感,红色象征着生殖欲望、本能的原始冲动和违反伦理的暴力,而相反的冷蓝色象征着宗法秩序、理性克制与压抑,在片中作为反衬暖色的背景出现。
红橙黄等浓郁的暖色往往使人产生太陽、火焰、血液、土地等主观联想,并进一步催生抽象概念上的客观联想,因此有温暖、明快乃至灼热的感觉,同时也有暴力、危险的感觉。在天青视野中初登场的菊豆穿着一身少女纯真的粉色,随后变成了俏丽的明黄色,如此青春少艾却遭受暮年老人蹂躏,菊豆的经历无疑使他沉寂麻木的内心升腾起了灼热的同情和爱欲。天青从象征着母体的地窖中取出一坛血红的染料,倾倒进天井改造成的原本冷色的池水,饱含热血的情绪也呼之欲出。当两个人终于冲破伦理束缚完成媾和时,血红的染布从脱离阻碍的轱辘上飞快地落入红色染池,象征着二人获得了爱的自由。私结连理诞下孩儿之后,升出天井的染布变成了明快愉悦的红黄。而片尾处天白将生父天青暴击致死的人伦惨剧发生前后,染池和布料的红黄色彩都发生了饱和度和明度上的急剧衰退,变得破败灰暗,可以说色彩运用非常极致。我们在张艺谋后来在商业成就上更为卓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英雄》等影片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使用夸张浓烈的色彩进一步加强主题的手法,即运用不同色系,或讲述不同的故事情节,或营造不同的氛围,并在角色服饰道具、空间场景、整体色调等层面加以突出。
(三)人文色调——灰白黑的写意水墨
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斑驳的墙霉形成的灰度渐变、朦胧的烟雾(包括自然中的云雾和村落中的炊烟)。徽州地区的建筑色彩崇尚黑白明暗的对比,徽州人家经典的家风家训以楹联匾额的形式呈现出来,背后自然而然地传递出徽州地区浓郁的儒家文化。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中,镖局那典型的徽派天井,垂直的光照环境为导演妙用,利用顶光塑造萧杀气氛,成为玉娇龙与俞秀莲决斗的绝佳场景。而玉娇龙盗剑时蜻蜓点水划过的宏村月沼,又像是黑白画框里一面宁静的镜子,映射出主人公与之格格不入的躁动内心。皖南山区降水丰沛,成云致雨、云雾缭绕的气象较为常见,村落中又常在晨昏之时飘散炊烟,在全景和远景中往往具有朦胧氤氲的美感,呈现在电影之中,自然而然地贴近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展示出浓浓的书卷之气。电影中表达的徽州意象,往往运用黑白灰色调象征徽州文书背后强大的儒家宗法制度,同时也蕴含着封建纲常冰冷无情的意味。创作者将抽象概念通过色彩的营造传达给观众,将主观性的理解塑造成了固有的徽州意象、徽州色调,巧妙运用黑白灰的色彩语言,构建起一个兼具古中国田园画卷的诗意,和刀剑江湖的快意恩仇的徽州电影意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有的徽州意象电影,多数与武侠电影、古装历史题材电影重合,故而同样适宜从色彩的自然视觉认知、心理情感感受、人文象征意义三个层次来表现。经过主观艺术创作传达一定信息内容色彩,从人们熟知的徽州意象的视觉经验来让观众认知;用色彩营造的徽州氛围使受众产生心理共鸣;从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更深层次地诠释影片的内在主题,结合电影其他表现手法,能够通过视觉上直接的表达,与观众产生共鸣,引导反应,控制情绪。因此,成熟的色彩语言的运用模式可以确保电影作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营造徽文化氛围,完成徽州意象在电影中潜移默化的传播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欣欣.色彩构成[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申元东.浅析电影画面色彩语言的艺术表现研究——电影视觉艺术浅探[J].电影文学,2011(15).
作者简介:何俊威(1990-),江苏新沂人,硕士,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与影视批评。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山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徽州文化类)《影视作品中的徽州意象与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hwh015.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