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构思,感悟音乐

2019-10-20 05:25琚枫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节奏音乐同学

琚枫

【课程类型】音乐综合课

【年级阶段】小学三年级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演唱和表演歌曲《捉迷藏》,并尝试创作歌词。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演唱、倾听关于季节的歌谣,感受多样的音乐风格之美,以此形成热爱大自然之情。

二、学生和教学内容诊断

《四季的歌》安排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来说,三年级儿童正处于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积极探索阶段,通过《四季的歌》的歌曲学习,孩子们更能体会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妙与神奇,而歌曲的展现方式,又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这对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材标准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也有一些要求:吐字清楚,演唱过程要流畅,还有节奏感的把握。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唱歌这件事可谓是“手到擒来”,但对于歌曲内涵的变现力和张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教学为主,循序渐进,真正让学生与优美的音乐旋律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生的听、视与联想,通过互动的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手段】有代表性的四季图片、节奏条、演示文稿(有条件的还可配上电子琴)

【板书设计】

鲜花图片 西瓜图片 丰收图片 雪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赏四季

1.欣赏图片

老师:同学们,这一年你们知道有几个季节吗?

学生回:4个。

老师:这四个季节各有各的特点,春天的鲜花、夏天的骄阳、秋天的金黄、冬天的白雪,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季节呢?(学生回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四季有明确的了解)

二、唱四季

1.老师:正如同学们所说,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美丽迷人的,那么描写四季的歌谣相信一定会更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四季的歌吧。

2.师生共同哼唱《拜访春天》、《月光光》、《秋天的色彩》、《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设计意图:通过歌声使学生对四季的旋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节奏游戏

1.播放歌曲《捉迷藏》。

老师:刚刚听了描写春夏秋冬的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一首描绘四季的歌,同学们想听吗?(播放音乐)

老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那你们都听出来这首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2. 老师:是的,你们回答的都非常棒。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仅非常美丽,还给我们送来了四个小节的节奏呢。(出示)

3.听辨节奏。

(1)听老师拍打节奏,学生在下面跟着一起做。

(2)老师停手,学生自主的拍打节奏。(一直练习到学生可流畅完整的拍打节奏为止)

4.节奏接龙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饰演春夏秋冬,进行节奏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对四季的差异、节奏的差异等有着明确的感受。)

四、表现

1.倾听曲调,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轻声用“啦······”附和歌曲的旋律。

注意:每小节的第一拍要稍加重一点。

3.学习歌词:

邀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部分歌词,其余同学大声齐读剩下的一部分歌词。(配音乐)

4.演唱歌曲:

(1)老师弹琴或播放伴奏,指导学生轻声随着音乐填词,刚开始可以不出声或小声,渐渐的可自己唱出来。

(2)老师播放音乐伴奏,学生用自己填的词演唱歌曲。

5.加入二声部。

(1)老师:大家都表现的非常棒,那么通过这首歌谣,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没有呢?(四个娃娃在玩捉迷藏,非常快乐),是的,他们都非常的快乐,那这首歌曲的后半段我们就用“啦啦啦啦······”来表达我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学生“啦啦啦······”)

(2)对学生进行分组PK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跟随曲调歌唱,使得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强的感知能力)

五、演四季

1.老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试创作歌词呢?(学生回答)

2.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并指导创作歌词,注意语句是否通顺以及押韵。

3.每个小组派代表对自己创作的歌词进行演唱,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伴舞。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创作歌词和表演来让学生感受音乐。)

六、说四季

1.老师: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天是骄阳似火的季节,秋天是瓜果丰收的季节,冬天是白雪皑皑、万物沉睡的季节。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一年四季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踊跃回答)

老师:四个季节各有各的魅力,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也是细心观察的小科学家,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欣赏美丽的四季吧。(观赏四季图片)

七、小结

老师:一年又一年,正是因为有了这四季的美妙变化,大自然才显得可爱与不同,我们的眼睛才不会总是对着同一类景物而感到疲惫无趣,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感受到了大自然是美丽的,是热情的,是值得我们去拥抱的。

八、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描绘四季的相关图片以及歌谣,来让学生领略四季变化之美,再加上学生易于接受的歌曲形式,更能有深度的让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去体验自然变化的乐趣,从而形成喜爱自然,喜爱生活的热情,达到教学目标。总的来说,学生表现出来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好的,但关于学生情感以及童真童趣的表现力、教材的深度理解上还有待提高,“樂”的成分大于“学”的成分了。在以后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学课时上可设置为2个课时,给学生留有充足表现和创作的时间,深入挖掘童真童趣,激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课程的设置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要把音乐教学和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艺术”是定位,呈现形式是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就非常值得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歌词等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九、课例点评

这是一节融合了音乐、创作、表演的综合课,这些内容全都指向一个要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表现力。具体表现,作以下分析:

1.通过聆听音乐、创作歌词、表演歌曲,循序渐进的丰富学生情感。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节奏接龙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赏四季”“唱四季”“演四季”“说四季”,感受四季变化无穷之美,教学方式多样。尤其是学会歌曲后,又使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歌词,这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团结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新课改教学目标。

2.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得体大方的教学仪态又为这堂课加分不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亲切生动的肢体动作,师生心理相容的特点,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习成绩落后或者不积极配合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信任二字,并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对教师具有权威性、依赖性、榜样性和服从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针对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游戏环节,把教学知识点与游戏完美融合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非常有效,再加上游戏本身对三年级学生就有诱惑力,这样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者,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分解了教学中的难点要点,易于儿童接收学习,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活力和无意注意,不会感觉枯燥乏味,值得小学阶段的老师们学习。

4.本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具体的感受四季变化,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代表性四季的图片,对于小学生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会过多注意,因此一年四季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点,当教师展示图片时,学生便能够一眼看出四季的变化,通过对学生视觉的冲击来感受四季变幻无穷之美,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再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在视觉与听觉上与自然融为一体,渗透到學生的情感中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猜你喜欢
节奏音乐同学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音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音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