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

2019-10-20 23:52文静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实验室民族

当丰富的资源优势与政策支持并不意味着我省民族民间工艺产业发展就是一片坦途。云南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产业虽颇具特色但仍未找到一条完全符合自身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化的道路。针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足

部分地区存在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力度不足等问题,往往花大价钱,建大项目,而缺乏对文化或某一文化体系的具体整理及研究。导致在向文化创意产业过渡的同时内功不到位,后劲疲软。在部分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中心的定位问题上,云南自身的研究并不占优势,这对于可持续性的民族文化创意开发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二、产业形态分布较散

这一点在工艺品的开发层面尤为突出。云南较有特色性代表的工艺种类,如乌铜走银,斑铜,扎染,彝绣,大理银器,黑陶等,在产业形态上都或多或少存在散、乱、杂的特点。散是分布区域散,各类作坊、民族民间手工艺人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区,且大部分均处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乱是组织管理体系混乱,有的以公司形态,有的以联盟形态,更多的还是以私人作坊形态存在,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极其不利的,且对于该类型手工艺品的推介及销售,也是非常大的挑战;杂是技艺类型杂,相同的工艺种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产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这对于后期的整理、定性工作而言挑战较大。

三、人才建设缺口较大

长期以来,在云南地区,或西南片区从事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保护、创意类的人才本身就非常缺乏。尤其既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又懂得民族民间工艺精髓的人才也非常稀少。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而言,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传统需要创新,但创新工作又缺乏人才,市场也对过于传统的产品缺乏认可,从而将许多原本可以大放光芒的传统产品抹灭了下去。大部分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不愿意到西部地区,二西部地区自身培养的人才数量又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产业需求,这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是非常难以调和的。

四、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在我院具体的组织工作中就发现,云南省内对于民族民间工艺类产皮,尤其带有创意性质的民族民间工艺类产品,缺乏在法律法规上对于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法律法规上的迟缓,导致部分民族民间工艺产品的想法流失,对云南省本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工作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五、对外文化交流尚不频繁

对于文化“走出去”,以及文化产品自身“走出去”的基本战略需求,与国家“桥头堡”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及国家“2011计划”中提及的协同创新的切实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落差。而造成这种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创意能力不足,高等院校具备创意能力,却在与企业的具体对接过程中,存在后续产能开发等问题上的分歧与不同,导致在执行体系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影响到工作的正常推进。云南作为中国链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窗口及枢纽,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以上思考,云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定位于探索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在当代技术条件下的保护模式及运用云南特色民间工艺从事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路;研究民族工艺文化资源与设计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途径,培养传统工艺的继承人、发扬者,使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存活于当代生活;同时为地方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作用,践行与探索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特色教学模式平台的建设,推动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产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是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

六、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凸显特色与优势,强化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学历层次高、学缘及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学实践和培训,形成针对模块化教学和工作室制的教师团队,能有效服务于培养艺术设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建立健全团队合作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内涵、更好的为专业综合改革服务。

1、提升教学团队学术水平,建立多个专业学术研究所,培养学术研究带头人及核心团队,完成一系列学科创新发展研究项目。

2、提升学科产学研创新开发水平,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培养“双师型”创新研究带头人及核心团队。

3、提高本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的专业职务层次和学力层次,重点培养博士、硕士学历团队成员。

4、教学与实践的多维立体结合,完善珠宝工艺实验室、绣花工艺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编织工艺实验室、染织与刺绣工艺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实体针对性实践。通过技师、学生、教师三者融合的方式,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

5、将实验室与社会企业实现对接,在实验室下设不同种类的工作室,形成与企业合作的社会实践平台,从而超越现有单纯教学实践的双向模式,形成教学、企业、实践的多维教学科研体系。促进搭建校级(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学院、学科三级教学科研硬件支撑体系。

(二)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专业模块化教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实验教学的改革

由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向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块体系教学转变;由单一的服务教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向具有一定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实验教学工作室转变,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改变传统单一的课程彼此独立的教学关系,把紧密相关的课程单位知识点串联组合成知识模块,把各阶段的知识模块整合为知识群构成专业模块。目前这一步骤正在进行,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清晰和系统的概念。第二步,在专业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验教学和创意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把创意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

(三)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实验教学,特色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以本专业的“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核心,与省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地州政府等建立协作关系,成为课程教学的实习基地。在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中,本专业重视教学与生产的互动,不仅使学生学到实际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大胆发挥创造性,对单位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也及时吸收单位的意见与建议,改进教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南权、曾梓洋,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学术型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南昌大学“四百工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10

[2]  孙介孚,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设置与改革方向浅析【J】黄河之声,2019.9

作者簡介:文静,1981年7月出生,女,云南昆明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三)部分。(文政法发〔2012〕13号)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实验室民族
MINORITY REPORT
梅州举办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民族艺术研究之精髓,装帧设计教学之楷模
传承 民族 文化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