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
摘要: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和深度应用,消除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在设计、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渗透,形成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
关键词:消息不对称;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业链金融模式的建立
基于信保基金的运行机制及原理,构建“M+1+N”形式的信保基金(图1上半部分):在“M+1+N”的产业链中,由政府、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通常是商业银行)分别按照特定出资比例出资构建信用保证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具有发展前景且存在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资金。信保基金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地区产业链中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以及其他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同时,可依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将信保基金(母基金)分成若干个不同项目的子基金,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增加创业成功率。
政府、龙头企业和商业银行共同构成了信保基金的三大主体,三者相互协调合作维持信保基金的稳定运行,每个主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都有其参与的必要性。首先,政府不仅需要出资构建信保基金,而且还要肩负起担保监管的职责,对市场起到示范和警示作用。政府的参与有其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为防止市场可能会出现的协调不均衡及垄断不公平,需要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同时,通过加入政府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担保贷款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自身存在绩效指标,如促进就业,发展地区经济,实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等,因此政府的直接参与更有利于地方产业的发展,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其次,龙头企业是产业链金融的关键一环。作为参与方,龙头企业在分担贷款违约风险,帮助其上下游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融通的同时,能进一步了解其所在产业链的经营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产业链附加值上升,实现大中小企业多赢的局面。最后,商业银行的加入可实现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出资参与到信保基金的运行中来,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了其作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使命;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借助信保基金和产业链金融的优势,能够挖掘出更多当地优质的中小企业,既拓展了商业银行业务,又降低了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二、产业链金融闭环新模式
如图1(下半部分),在“M+1+N”形式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基础上,依托一个综合性一体化互联网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打造一个“三流合一”的线上产业链金融闭环生态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移动物流、在线支付与金融服务等模块)。利用互联网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化、网络化发展,全力构建全产业链产品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生态圈”,实现信息的汇集和共享,融通整个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一)一个平台
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是综合性互联网服务平台,来自整个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存储在云端,面向全产业链的机构和企业实现共享。各参与机构或企业根据业务功能需要和风险控制要求随时对需要的数据进行调取与分析,降低了决策成本。同时,信保基金和商业银行所提供的特色金融产品在平台统一界面予以展示,产业链中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可通过线上操作完成即可完成贷款融资所需的大部分操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业链运作的各种信息同步在云端,因此对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三个阶段
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线下阶段,“线下+线上”过渡阶段及线上阶段。线下阶段,信保基金和商业银行依靠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展线下业务,推出具有针对性的特色金融产品,探索和完善新的业务模式,着力帮助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借助新兴互联网技术,积极研究探索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转化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为线上业务做准备;“线下+线上”过渡阶段,信保基金、商业银行和政府针对开展线下业务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线上操作项目和流程,实现客户信息采集的线上化,业务申请和办理的线上化,订单和账款确认的线上化等;线上阶段,即“三流合一”平台阶段,这一阶段,一方面要解决前两个阶段所遇到的限制性问题,另一方面,第三阶段更加强调整体部署,协同运作,致力于建设一个综合性一体化互联网服务平台,全流程线上化产业链产品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在云端的汇集和共享,融通整个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三)三大基础
开展线上产业链金融业务还需要实现三大基础:开发数据资产,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创新管理模式。
第一,开发数据资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大数据代。产业链上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与协作产生了大量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处理,能够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控。合理开发与利用数据资产,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业务服务水平。同时,为有效利用数据资产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务必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红线,安全合理地使用数据资源。
第二,打造特色金融产品。产业链金融业务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其产品种类,推出满足融资市场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业务发展需注重以下三点:首先,信保基金和商业银行联合,打造以融资产品为主、增值服务为辅的特色金融产品体系;其次,合理引导外部资金进入产业链,以满足产业链上相关企业不断扩大的金融服务需求;最后,金融产品的开发要实现线上化操作目标,提升服务效率。
第三,创新管理模式。首先,建立統一协调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尤其核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要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数据资源在各业务部门之间共建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其次,建立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平台,形成集中化智能化的产业链金融管理模式;最后,对产业链线条进行梳理,组建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化服务组织体系,同时保证操作过程公平公正,避免给企业的主营业务带来风险。
参考文献:
[1] Deelen L,Molenaar K. Guarantee Funds for Small Enterprises [J].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2004:9-40
[2] Bastiaenen M,van Rooij P. Guarantee Funds and NGOs:Promise and Pitfalls:a Review of the Key Issues [J].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1997:21-38
[3] Honohan P. Partial Credit Guarantee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10,6(1):1-9
[4] 郁嘉禾. 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设计研究——杭州案例[D]. 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15.
[5] 詹子友. 产业链金融理论探析[J]. 西部金融,2017,(4).
[6] 方俭. 产业链金融研究评述[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
[7] 张箐.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探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4,(1).
[8] 陈通明.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研究——基于经济转型升级视角[D]. 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15.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