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丽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扶贫的力度,意在借助金融工具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此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唯有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转型、调整资金的引导方向、建设和完善农业配套产业链、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耦合,在加快脱贫速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金融扶贫;农业经济发展;动态
耦合作为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农业系统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尤其在精准扶贫进入到决胜关键时期,更应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借助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对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1]。按照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的体现金融扶贫的价值,除了要不断拓展针对农村地区的投融资渠道,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外,还应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金融扶贫的思路创新,让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有效融资,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让资金服务农业经济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金融扶贫作用最大限度的显现。
一、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解析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实现乡村振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此外,金融扶贫规模的壮大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相关理论基础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理论(1)农村金融市场论。该理论主张贫困群体无需借助外部资金向农村地区的注入,只需要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就能够把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农村金融改革绩效;(2)不完全竞争理论。该理论主张以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前提,通过政府的“必要”干预,为金融市场提供资源补充,强调的是非市场要素对农村金融实践的重要性;(3)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以构建经济模型与均衡分析的方法为主,主张通过考察经济系统产出和收入的变化态势,在引进先进技术和合理配置资源之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借此促进经济系统的持续增长。
(二)农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1)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按照经验,农业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完善农业金融机构的功能,尤其在农业经济发展至一定程度以后,农民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选择会出现复杂化趋势。此时,会倒逼金融机构做出开发适应农业经济发展诉求的金融决策,比如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等;(2)农业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而言,农村金融发展可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服务的专业化和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程度。借此,不但可以消减农民的交易成本,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还能提升金融机构的支农绩效,让信贷资金在农村地区更好的流通。
二、金融扶贫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都将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极为深远[3]。在可预见的将来,如何通过金融扶贫的形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社会、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对我国金融扶贫已有实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扶贫流程有待简化、农村金融资金规模有待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健全、农村金融生态有待优化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农村金融扶贫流程有待简化在历史与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扶贫流程都过于繁瑣,集中表现在申请手续涉及较多步骤、申请时间和批复时间过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对金融扶贫资金的申请积极性。而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扶贫主管部门在促进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发展和提升农村金融扶贫社会效益的过程中,未能与银行、担保公司等形成合力,导致这些行为主体之间出现了多方博弈以及“多头领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金融扶贫效率。
(二)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健全农业经济领域的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无论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还是市场因素,都有可能让农业生产处在风险之中,而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农业经济造成短时间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借此提升农业经济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消减由于各种意外情况对贫困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我国农民群体参保意识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保险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具备担保资质的机构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更好的满足金融扶贫工作的需求。
三、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藕合历经
在金融扶贫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极大影响农村金融扶贫的效果,甚至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4]。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分析之后,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迎合金融扶贫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除了要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转型、调整资金的引导方向外,还应建设和完善农业配套产业链、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借此实现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藕合。
(一)加快金融机构向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当前乃至以后,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涉农金融机构需要全面发挥农村网点金融的扶贫功能,让之前粗放式金融扶贫模式向“精准”的因户制宜扶贫模式转变,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一线员工在深入农户家庭,分产业、分规模、分季节进行金融需求调研之后,发现和确定金融扶贫的方向与着力点,为农户或者农业经济主体设计专门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在此过程中完成从金融服务支持到金融资金支持的过渡,最大限度的提升农户贷款资金的可获得性,尽量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融资需要,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二)调整支农资金的引导方向在实现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藕合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支农资金的引导方向。为此,需要持续优化包括农业发展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金融主体的作用,借此不断规范和优化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期间,政府部门要和金融机构同时发挥对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让农业经济借此开启高效增长模式。此外,要促进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将由此“产生”的资金反哺农业经济增长,让金融扶贫和农业经济进入到良性发展的通道。
(三)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在实现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藕合方面,需要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并做好以下工作:(1)提升农村合作银行的层次,根据合作制规范提升县联社的建设水平;(2)积极探索、构建合作制与商业性深度融合的金融扶贫机制,通过合理配置商业化经营与非商业化经营资产,全面拓展金融扶贫业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3)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构建农业经济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实现支农资金的循环运转,提升金融机构的扶贫积极性。结束语: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而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除了要积极构建和国情、社情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将边缘化的农民群体纳入到金融服务范围外,还应寻找金融扶贫的新维度、新路径,使之与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动态耦合,最大限度突破乡村振兴的资金约束。当然,在这一问题上,还应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工具,完善金融扶贫办法,以此提升金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