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夏
教孩子,还真是不能太刻意,因为孩子的眼睛,能看透一切。
女儿小奇刚开始学说话时,我会特别注意让她去学说一些比较“正面”的词语。
比如,吃到好吃的,我就要教小奇说“小奇真幸福呀”;早上起来看到阳光,就说“天气真好,阳光真美”。开始她会皱着眉头问:“妈妈,什么是美?”我说:“就是幸福啊!”她又问:“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开心地笑。”
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自己站在窗边嘀咕:“美好,开心,幸福。”
可能是遗传了我文学爱好者的基因,小奇的语感格外好,喜欢说词造句。开心之余,我有点担心她会学到我的多愁善感,所以尽量先教她正面的词汇和句子。
想着当她形成了正面表达的习惯,长大了遇到事情也会正面思考,这样她会变成一个快乐的孩子。
慢慢地,小奇咿咿呀呀地学得很像那么回事儿,却也惹来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比如,在楼下遇到逗她的爷爷奶奶们,她会说:“赵爷爷跟小奇说话,真幸福!”“孙奶奶看到小奇,太美好了!”每当这时,我都忍住笑,夸她说得好,然后再跟一头雾水的爷爷奶奶们解释。
没过多久,小奇就成了小区里最会用词的孩子。每天傍晚在楼下玩,都会有人特意过来逗她,这让她似乎还有了一点小骄傲。那天,我和小奇在楼下又被一群人围住。3号楼的张大妈带着小狗乐乐下来遛弯儿,见到我们这边笑声不断,也过来凑热闹。
张大妈多年獨居,人不坏,但是爱狗如命,小区里的人背后说她:“咱可以对张大妈视而不见,但绝对不能不尊重乐乐。”之前有个来走亲戚的大爷遇到这一人一狗,乐乐冲着他就叫了起来。大爷见乐乐黑黑的、凶凶的,下意识扬起手里的雨伞比画着要打的动作,这下可激怒了张大妈,跟大爷吵了个天昏地暗,差点动手互掐脖子。
今天,小奇见小狗乐乐挤过来,就笑着指着乐乐说:“狗狗黑黑的,很健康!”
“哎呀,这孩子真会说话!”大家正夸着,一旁张大妈不依了:“再说我们乐乐黑,我让它咬你!”小奇“哇”的一声哭起来,张大妈自知理亏,悄悄走了。
小奇被吓得不轻,我怎么都哄不好,这时偏偏同岁的小朋友亮亮过来想拿小奇手里的玩具看看,小奇以为亮亮要来抢,一巴掌把他推倒在地上。“呜哇……”两个孩子的哭声让大家乱成一团,我赶紧看看亮亮的手,有两处蹭破皮了。
我当时慌了,浑身发抖严厉地批评了小奇。小奇瞪大眼睛看着我,自打她记事以来,绝对没有听过我输出如此多的负面词汇,她的“正面”小世界就这样崩塌了。
晚上给小奇洗澡后,我跟她躺在小床上,决定认真谈谈。小奇一直小心地看着我,委屈又害怕的样子:“妈妈,我推亮亮错了。”“小奇知道错了,很勇敢!”“可是妈妈,那个人说让狗狗咬我。”“那个奶奶不分对错,但我们学她去伤害别人,是不对的,很丑。”
小奇睁大眼睛望着我:“可是妈妈,你怎么比那个人还丑?”我愣住了,摸着她的脸说:“啊,为什么觉得妈妈丑?”小奇也伸出小手摸着我的脸说:“因为妈妈也不分对错就骂小奇!”
一连串的泪珠从我的眼中流下,哄小奇睡着后,我想了很多。也许,刻意教孩子许多正面词语,就像是强塞给她一个万花筒,只想着让她看见灿烂与美好,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迟早会看到真相,会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有好的、美的和对的,还会有坏的、丑的和错的,而给她万花筒的我,本身还不够美好。
在教育引导孩子这件事上,还真是不能疏忽,更不能刻意。给孩子塑造再美好、再正面的“小世界”,都不如塑造妈妈这个形象本身来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