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相湘
(万年县中医院骨科, 江西上饶 335500)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术式,与内固定治疗相比,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髋部疼痛、矫正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关节假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操作技能发展,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假体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增加二次手术的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影响〔2-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假体脱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假体脱位原因及预防方法,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48±2.79)岁;BMI指数16~32 kg/m2,平均BMI指数(24.38±1.27)kg/m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均出现被动运动受限、关节活动性疼痛,下肢异常外旋、内旋或缩短,后经X线片检查明确假体脱位。排除标准:外力所致假体脱位;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无法耐受二次手术者。
对所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均行3个月随访,根据假体是否脱位分为假体脱位组及假体无脱位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龄<76岁及年龄≥76岁)、基础性疾病(有基础性疾病及无基础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性质(首次手术及二次手术)、手术类型(半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方式(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直径(22 mm、28 mm、≥30 mm)、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进行评估,优:总评分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总评分<70分)。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女性患者、年龄≥76岁、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方式及人工股骨头直径为22 mm是影响假体脱位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单因素分析〔n(%)〕
续表1因素n假体脱位组(n=9)假体无脱位组(n=51)χ2P手术性质 首次手术447(77.78)42(82.35)0.0200.744 二次手术162(22.22)9(17.65)手术类型 半髋关节置换术244(44.44)18(35.29)0.0230.600 全髋关节置换术365(55.56)33(64.71)手术入路方式 前外侧入路271(11.11)29(56.86)4.7060.011 后外侧入路338(88.89)22(43.14)人工股骨头直径 22 mm107(77.78)4(7.84)20.0180.000 28 mm361(11.11)34(66.67) ≥30 mm141(11.11)13(25.49)髋关节评分 优362(22.22)32(62.75)6.0320.110 良174(44.44)14(27.45) 可52(22.22)4(7.84) 差21(11.11)1(1.9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OR值大于等于1,且P<0.05)(见表2)。
表2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髋关节置换术发生率逐年上升,但术后发生的假体脱位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假体脱位指股骨头冲击的运动以达到关节界面的最大弧度,可离开关节,一旦超过“偏移距离”时,则会出现脱位现象,在该现象的影响下将破坏外旋肌群及后方关节囊,使得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失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知老年女性患者肌力较差,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易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的风险〔6〕。年龄是假体脱位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老年患者软组织张力下降,伴有较多的基础疾病,术后依从性较差,极易出现假体脱位。若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对肌肉神经的控制力不足,大大增加了假体脱位的风险〔7〕。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多采用后外侧入路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术中不会触及主要血管及神经,有助于保障手术安全性。但后外侧入路对股骨前方牵引力不足,在安装人工髋臼假体时髋臼锉角度不易控制,易发生髋臼后倾。初始后外侧入路因分离所有短外旋肌群而导致脱位率较高,术中会对后方关节囊结构造成破坏,术后易产生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更易发生假体脱位〔8〕。另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可直接影响术后假体脱位,研究显示〔9〕,人工股骨头直径越小,假体脱位发生率越高,而增大股骨头假体直径可减少假体与髋骨之间的碰撞,并可增大假体与髋骨边的距离,使得假体与髋臼结合度更好,稳定性更强,减少假体脱位率。大直径的假体有助于增加关节摆动的角度,同时还可增加髋关节外旋及屈曲的能力,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髋关节手术过程中,可尽量选择直径较大的人工股骨头。
为了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术前需做好相应宣教,对于髋部肌肉力量欠缺的患者,术前可给予针对性锻炼,加强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使患者由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正确的功能锻炼。术中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后外侧入路时,需尽可能减少松解过多的软组织,不得切断臀中肌,将切断的外旋肌及梨状肌进行固定,缝合固定好的关节囊,可增强髋关节稳定性。选择大直径的股骨头假体可减少假体与假体间、假体与髋骨间的碰撞,稳定假体与髋臼,有助于降低术后假体磨损率,减少脱位现象的发生。术后尽可能保持患肢外展位,避免髋关节旋转及内收,并充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恰当的功能锻炼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10〕。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受到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等因素影响,手术实施时需综合考虑各危险因素,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