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7区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2019-10-19 12:46王珍
石油研究 2019年11期

王珍

摘要:L27长4+5、长6为裂缝型超低渗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注采关系复杂等特征。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低产井比例逐渐增大,为提高产量,实现效益开发,治理低产低效井尤为重要。本文对L27区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治理低产低效井的技术对策,总结措施效果,取得新的认识,为后期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低产低效;连片调剖;微球调驱;单砂体刻画

1.前言

L27区在2009年规模开发,采用一套井网动用长4+5、长6两套层系开发,属裂缝型超低渗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注采关系复杂等特征,开发至今面临着低产井比例大等主要开发矛盾;为实现效益开发,本文对低产低效井成因、治理对策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对后期油藏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及同类油藏高效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2.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

L27区单井产能较低,低产井占比例大,为提高产量,实现效益开发,低产低效井治理尤为重要。2.1 高含水

采油井高含水的原因主要是储层高水饱以及见注入水。

(1)储层高水饱

投产即高含水,主要位于油藏中部、边部。例如采油井Y35-69,2009年8月投产,含水在90%左右,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该井含水升至100%。

(2)见注入水

L27区由于见注入水导致水淹井共34口,其中裂缝性见水主要分布在油藏北部,油藏南部受非均质性强、堵塞等因素导致孔隙见水。

采油井若出现孔隙性见水的情况,其特征表现为见水后含水、液面缓慢上升,见水后液量上升或稳定。例如采油井Y55-56孔隙性见水,该井2012年8月含水62.1%,8月之后含水逐渐上升,2014年2月含水上升至100%,在此期间液量上升0.5m3

采油井出现裂缝型见水的情况其特征表现为见水后含水迅速上升为100%,液面大幅上升或至井口,液量大幅增加。根据动态验证、示踪剂、吸水剖面分析、试井动态裂缝显示,裂缝主要发育在油藏北部,例如采油井Y43-54裂缝性见水,该井2013年8月投产,含水稳定在20%左右,2015年2月含水突升至100%,液量上升1.2m3,油量0t。

2.2低液低产

(1)能量不足

L27区多油层叠合发育,储层垂向叠置,多油层同时开发,注采对应关系复杂,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渗透率极差较大,其中长4+521、长4+522渗透率极差达到1000左右。层间非均质性强易引起水驱不均,主侧向压力差异较大,主向油井高压见水,侧向油井低压低产。对L27区采油井见效类型进行统计,其中见效即见水采油井较多,比例高达42.9%,产能上升含水稳定采油井比例为29.1%,见效特征不明显以及产能上升含水稳定的采油井各占14%左右。

(2)地层堵塞

因储层注水后粘土矿物运移、频繁井下作业、人造缝网闭合等引起近井地带堵塞,造成单井产能下降。例如采油井Y59-54,正常生产时功图较为饱满,2018年初发现其功图变差,对该井进行测压,分析该井测试结果,发现双对数曲线驼峰明显,表皮系数S=3.0,说明地层堵塞,下步将实施解堵措施。

3.低产低效井治理对策

3.1储层高水饱井治理对策

通过开展单砂体刻画、剩余油测试及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对高含水采油井进行查层补孔,动用非主力层剩余油,增油效果明显,高水饱低产井减少。

3.2采油井见注入水治理对策

(1)连片调剖

充分运用IPI决策、动态监测资料,开展连片调剖工作,改善剖面吸水状况,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2018年以来以注入PEG-1单向凝胶为主,大裂缝需注入体膨颗粒,通过连片调剖调整调剖体系,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恢复单井产量,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控水增油效果明显。排除连片调剖试验区高含水、措施井等非正常井,应用双曲递减法模拟递减规律,对比剩余采油井可对比井生产情况,连片调剖增油效果明显。

(2)微球调驱

2018年6月起对L27区注水井采用聚合物微球驱油技术,从平面上解决渗流指进问题,调整水驱方向,从而提高油藏采收率。统计仅进行聚合物微球驱的注水井,对可对比采油井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聚合物微球驱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对L27区X22单元以及X26单元可对比采油井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X26单元措施有效时间较长,增油效果较为稳定;X22单元增油呈下降趋势,后期需调整聚合物微球浓度以及粒径,延长稳产时间。

(3)侧钻

由于裂缝较为发育,长611层剩余油分布呈现出条带状特征,具有侧钻潜力,同时借鉴临区X3长2裂缝性水淹井XC78-83侧钻实施效果,计划对X22单元裂缝性水淹特征明显、见水方向明确、剩余油分布富集井实施侧钻,恢复油井产能。

3.3地层堵塞井治理对策

(1)压裂提液

初期改造不足、人工裂缝闭合的低液量井,通过重复压裂措施,形成更多的人工裂缝,通过支撑剂的支撑作用,使其变为永久的裂缝,提高油层的有效渗透率,形成稳固的油流通道,提高油层的导流能力,保证油井的流体顺利入井,达到预期的产能指标。对物性较好,存在水淹现象的低产井,通过暂堵压裂措施,恢复单井产能。

(2)酸化解堵

通过对油层的酸化施工,提高油层的渗透性,改变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低渗透的油层,表现为产量低,含水高,地层能量保持较好的情况,确定为地层堵塞导致的,应用酸化技术措施,解除地层的堵塞状态,通过酸液的化学作用,将堵塞物溶解,随替喷作业将其带到地面上来,提高油层的导流能力,满足生产的技术要求,使油井的产量有所提高。例如采油井Y40-67实施酸化解堵措施,措施后,油井供液能力增强,功图较措施前饱满,含水下降。将2018年、2019年酸化措施井声波时差、日增液进行统计与计算,绘制声波时差、日增液交汇图,发现L27区当地层声波时差大于226μs/m时,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在85%以上酸化提液效果较好。

4.治理效果

开发指标“三降三提”,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含水上升率下降,开发形势转好。压力保持水平、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上,动态采收率提高,低产井数量下降,单井产能上升。

5 总结

(1)L27区长4+5沉积期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延长组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力层系长4+522、长611层,隔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强。通常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的砂体主体部位的物性要比其侧翼及周围零星分布的砂体物性好。

(2)L27区单井产能较低,低产井占比例大,为提高产量,实现效益开发,低产低效井治理尤为重要。

(3)L27区低产低效井分为2类,分别为高含水型和低液量型。储层高水饱、见注入水可使采油井高含水,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堵塞可导致采油井低液量。

(4)对不同成因造成的低产低效井,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可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实现效益开发的目的。

(5)针对低产低效原因,采取相应治理对策。对储层高水饱的采油井采取查层补孔的措施;对见注入水的采油井采取调剖调驱或侧钻措施;对地层能力不足的采油井采取周期注水、單砂体刻画或加密调整措施;对地层堵塞的采油井采取压裂提液以及酸化解堵的措施。

(6)在动态缝开启与产能关系、剩余油分布规律方面,尚需继续深入开展精细研究,找到如何更加有效动用剩余油、提高注水波及方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房娜,张占女,程明佳,朱志强,程奇.基于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下周期注水注采参数优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9,26(01):131-135.

[2]何芬,李涛.周期注水提高水驱效率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03):53-54+61-107.

[3]李欣儒,张雷,张彦明,郑力军.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制备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渗流规律[J/OL].合成化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