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孙广勇 沈维多
“我们希望等到我们退休后,尼泊尔人仍会说,中国人做的项目还是好!”中资援建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机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杨志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套工程一部总经理,杨志刚和他的团队在尼泊尔待了近6年,其间,很多进军尼泊尔的外国公司都“折戟沉沙,”但和其他很多中资企业一样,中工国际在尼泊尔站稳了脚跟。10月13日,中国和尼泊尔于加德满都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声明中,双方同意加快落实两国政府《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加强口岸、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等联系,共同打造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从而帮助尼方实现其发展议程,包括尽早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于2030年之前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并同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博卡拉机场建成后对旅游业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博卡拉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西不到200公里,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受现有机场规模所限,来往于此的都是支线小飞机,飞行安全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到访这里的“心中一道坎”,极大地阻碍了尼泊尔旅游业的发展。早在1971年,尼泊尔民航局就进行了机场选址和总体规划。项目被尼泊尔政府列为“国家荣誉工程”,但由于缺乏资金迟迟未能实施,直到尼泊尔政府申请中国政府援助建设。2014年,中工国际与尼泊尔民航局签署了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2.44亿美元。2017年,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中工国际承建的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机场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尼泊尔最大的援助项目,也是中尼“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工程和中国对尼地震灾后重建援助重点项目。
即使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准备,在建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前期做现场检查、勘察时,并没发现跑道下面有石头,开工以后,发现一种石头对机场建设非常不利,量也非常大,对工期、成本挑战都很大,”杨志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机械破碎设备,但还是有大量碎石。后来通过当地政府申请进口炸药,审查过程异常繁琐,光是炸药进口就折腾了一年多。”据杨志刚介绍,目前项目已经完成47%,今年9月底,机场跑道完工。项目预计2021年竣工。机场建成后将是尼泊尔的第二个国际机场,也将作为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博卡拉机场建成之后游客吞吐量将达每年100万人次,对旅游业的影响肯定是立竿见影的。”
尼泊尔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样吸引着伍凌成,云南省驻尼泊尔商务代表处副主任。他也是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尼泊尔办事处副主任、尼泊尔塔马柯西—3水电站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今年7月,尼泊尔塔马柯西—3水电站联合开发框架协议正式签约,规划装机容量200兆瓦,总投资额达5.3亿美元。建成后,该电站每年将发电9.8亿千瓦时。“相当于能够给尼泊尔全国的总装机容量提升20%,”伍凌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尼泊尔水电储藏资源全球第一,但尼泊尔用电量非常少。“电力跟产业发展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没有电力,可能产业就发展不了。作为能源公司,我们就会想超前一点进入,先满足电力供应。”
修复震后公路,当地居民向中国工程人员献上哈达
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向北,驶出市区后就进入“阿尼哥高速”。十月上旬,适逢尼泊尔最大节日德赛节,公路上大客车、小汽车和摩托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不时还有运送货物的大货车驶过。尼拉姆驾驶的大客车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袱,车里很挤,但每个回家的乘客脸上都带着笑容,尼拉姆对记者说:“阿尼哥公路是尼泊尔最好的省际公路,是首都加德满都与北部的重要通道。这条公路是中国帮助修建的,把公路命名为阿尼哥是为了纪念700多年前去中国的尼泊尔著名艺术家和建筑师,是他主持修建了北京白塔寺。”
阿尼哥公路全长114公里,几乎承担了沿线居民、企业全部的交通运输任务,被称为中尼经贸大通道的“生命线”。公路全线地处喜马拉雅山系的坡积层与高原地形地带,高山深涧,地形险峻,地震频繁,山体破碎严重。阿尼哥公路部分路段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施工难度极大。上世纪60年代百余名中方人员为此献出宝贵生命,时至今日仍常有尼泊尔边民跨越友谊桥到樟木烈士纪念碑,献上用尼泊尔国花杜鹃花编织而成的花环,向筑路烈士们表达敬意。2015年加德满都发生大地震,阿尼哥公路毁损严重,交通阻断,沿线居民基本无法外出。2016年3月,应尼泊尔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对阿尼哥公路实施援助抢险保通。中铁十四局于2016年8月开始实施阿尼哥公路长期保通项目,2017年1月完工。随后,2018年12月底开工阿尼哥公路二期保通项目,2019年5月竣工。
中铁十四局驻尼泊尔办事处主任丁斌介绍说,项目组进场勘探现场时,是连走加爬进去的,很多桥涵被冲垮,路基毁损,有的全被冲断,有的路段塌方堆积如山、还有的孤石横亘,沿线民房残垣断壁。民众脸上充满无助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希望。“面对此景,我们想,就是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早日建好这一民生工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顶着随时发生的余震,用两年时间将阿尼哥公路彻底修复。公路完工后,当地居民纷纷带着感激与祝福来到工地,向中国工程人员献上象征着好运的哈达。阿尼哥公路恢复畅通后,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安定与祥和。住在公路沿线巴斯卡尔镇的拉姆,再也不用每天为送孩子上学爬行十几公里的崎岖山路,只需骑着摩托车花上5分钟,就可以去附近的中资企业上班,每月有2万多卢比(1美元约合110卢比)的收入。
樟木口岸曾经是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货物交通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尼边境——中尼公路之咽喉,是中国通往南亚最重要的陆路通道,因2015年大地震以及次生灾害造成严重破坏,口岸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今年5月,在大地震中被摧毁的中尼樟木口岸正式恢复货运功能。同时,口岸尼方一侧的塔托帕尼边检站也由中方援助实施并投入使用。
随着樟木口岸复通,口岸附近的小镇卡达里又恢复了昔日的喧闹和繁华。小镇有四五百户人家,沿阿尼哥公路两旁生活着一百多户,有的去樟木经商,有的在镇上开铺,车来人往,生意都不错,有的还盖起了4层高的楼房,穿镇而过的公路上不时见到车厢尾部写着“尼泊尔-中国”字样的大货车。25岁的斯奈帕曾在樟木镇经营一家手机店,口岸关闭后一家人回到尼泊尔一侧的家里。斯奈帕对记者说:“口岸重开太好了,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做生意,能很快进到货。关闭时想买中国商品只能去加德满都,价格也比以前贵,现在复通了可以又快又便宜地买到中国货。”
有商机,也有挑战
“中国为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截止到2019年8月,中国对尼泊尔援助项目多达40余个,这些援助项目为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尼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尼泊尔中资企业协会秘书长朱庆军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尼泊尔丰富的水电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蕴藏着巨大商机。在尼中资企业分为承包、投资、私营、通信、援外、航空几大领域。2018年尼泊尔进入政治相对稳定期,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商机,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踏足。
尽管很多外国企业都被尼泊尔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但审批程序繁琐、外汇管制严格、货币贬值风险,以及假期多、罢工多等都是外国企业在尼泊尔面临的主要问题。杨志刚表示,气候条件也是中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尼泊尔5-10月都是雨季,只有后半夜不下雨。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他和团队雨季时每天凌晨2点起床,3点开工,早晨8、9点下雨后再停下来。伍凌成对记者说,尼泊尔的总体基础设施基发展比较薄弱。中方企业只有靠抱团出海,才能在这个市场上整体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