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菁
无障碍出行,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兒童等群体,是出行便利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具体使用场景中,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居住区等,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低、易被占用,或是存在不好用、不友好的局限,甚至会忽略使用对象的真正需求。于是,一方面,出行不便的人群越发减少出门,仿佛被“藏”起来,随之一起藏起来还有他们想要精彩生活的心;另一方面,无障碍设施因闲置而越发被占用、甚至破损,社会大众对于无障碍出行体系的认知与意识就越发淡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他们的生存状态衡量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质量,他们的生活是否精彩便是这一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如何让这一“藏”起来的群体自在地走出家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其对于精彩生活的向往?构建一个对弱势群体友好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关键。
加拿大金斯顿市从创造无障碍环境入手,普及无障碍设施,推动无障碍环境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金斯顿市曾是加拿大的第一个首都,如今因其较小的人口规模——十三四万人,在北美华人圈获得“金屯”“金村”的昵称。“金村”虽小,却让所有人都生活得精彩。如今,漫步在金斯顿市街头,无论你走进超市、商场、咖啡馆、西餐厅、书店,还是穿梭在市政厅、教堂、公园,抑或是踏上公共汽车、火车、轮船,均可看见依靠轮椅或拐杖出行的身影。与在很多地方成为“隐形人”、被“藏”的际遇不同,在金斯顿,他们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那般,与健全人无异,独立且自在地享受这座城市所赋予的日常活力,活出精彩。周末市中心的施普林格市场广场、圣诞节前的游行表演、市政厅前的乐队演出……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或是几辆电动轮椅车结伴出行,或是一位盲人牵着导盲犬独自出行,时而彼此相互交谈,时而与路人亲切问候,他们的脸上总溢满笑容,更多的是一份从容,闪耀着享受生活愉悦的光彩。这座小城在无障碍环境建构上做了哪些工作,最终解锁那份被“藏”住的精彩呢?
金斯顿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服务目标是所有人。细看金斯顿市无障碍设施的使用人群,不仅有残疾人、老年人,还有推婴儿车的人、玩滑板的人、拉行李箱的人,等等。笔者刚到金斯顿市,拉着行李箱准备乘坐出租车。国内养成的习惯性思维是把行李箱提入后备箱,但在这里,伴随着后备箱门的开启,会缓缓翻下来一块金属板,等它慢慢落至地面便变身为一个临时的坡道装置,乘客可借着这坡道把行李箱推进后备箱。此时笔者才发觉出租车车身上贴着醒目的无障碍标志,无论乘客是否有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主观需要,司机都主动提供服务。无障碍设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助残,而是服务于所有人,是给大家提供有尊严生活的基础条件。这种以服务所有人为目标的无障碍设计与服务体验,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无障碍设施并非是残疾人的专用设施,无障碍环境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无障碍公共环境的参与者、受益者与建设者。
金斯顿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既覆盖了公益性公共服务空间,又覆盖了经营性商业服务,这是以残疾人居住、就业、休闲、出行等日常生活便利为导向的。
金斯顿市公益性公共服务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分完善。以道路基础设施为例,提示盲道、缘石坡道和斑马线无缝衔接,路边有明确的无障碍停车标识,还根据公共场所的不同类型,精心设计无障碍设施,细节服务十分到位。走进市政服务中心,残疾人停车位设置在离入口最近的位置,醒目的停车位标识印在地面上;入口有无障碍坡道,也有电子门按钮;进入室内空间,每一个窗口都设置了高低两种服务柜台。市区公园里,很多休息座椅并不位于其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而是偏于一隅,多出来的平坦空间则留给轮椅使用者驻足停留。即使是建设已有几百年的教堂,也在尽力地改善其可达性,如在有落差的地方增设简易的室内坡道,以期为残疾人等有需要群体进入教堂提供方便。笔者曾参加的公共活动,很多场合现场都设有同步手语翻译人员。这种处处是关怀、处处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不单为残疾人等有需要者提供日常生活便利,更是为他们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提供了环境承载。
笔者访学的女王大学保留着众多百年老建筑,但校园的无障碍通达性做得相当友好。无论是图书馆、教室等学习场所,还是活动中心、食堂等生活场所,无障碍设施都能发挥为残疾人等有需要者提供辅助服务的功能,而以校园无障碍地图为代表的信息无障碍更是发达。学校网站上提供包括整个校园和每一栋校园建筑的可达性地图:校园总平面图标示了整个校园的轮椅可达入口、停车场、呼救电话以及不可达区域等;在每一栋校园建筑的可达性地图中还增加了可达的、连续的人行道路线以及坡道位置。这为残疾人制定出行方案、在校园中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同步打造商业服务空间的无障碍体验。金斯顿市的商业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普及率高,如无障碍入口、无障碍停车场、无障碍卫生间等。同时,商家不仅仅将残疾人作为单独的服务对象进行考虑,还将残疾人的陪同人员也一并考虑。如在电影院的座位设置上,前排不仅预留出一些供轮椅使用者观影的空间,还在这些座椅旁边设置陪同座位。这体现了无障碍建设的需求导向,强调的已不再是设施建设本身,而是以人的满意为导向的价值理念。
制度环境建设为无障碍环境提供支撑。以2025年全面实现无障碍社会为目标,金斯顿市先后制定了《2013—2017年金斯顿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和《2018—2022年金斯顿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政策的出发点均是为所有人服务,着力于瞄准残疾人等有需要者的日常生活实践。政策实施的结果不是将残疾人等有需要者看作慈善帮扶对象,而是与其他人一样可以独立、自由生活的人。同时,残疾群体被视为有巨大消费潜力的消费者,他们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人口规模,他们也有就业潜力。政府希望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残疾人形成多元合作框架,借力于覆盖商业服务空间和工业企业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既可增加残疾人的就业率,提升其自我造血能力,同时也释放出残疾人的消费活力。
二是系统性地考虑为残疾人等有需要者谋求更好的服务体验。金斯顿市在2012年制定的《无障碍交通服务手册》中,围绕如何获取交通信息、公交车及其设备无障碍、公交站点及站台无障碍、公交线路及行程表安排、相关服务与规定、出行安全与应急措施等六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三是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任务要求,并加强残疾人作为无障碍环境使用主体的参与力度。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金斯顿市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出台了相应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如《女王大学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2016—2025)》《圣劳伦斯学院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2016—2025)》。将建设任务分解至各个城市功能空间,由各功能空间的责任主体施行具体的无障碍建设计划。
总的来说,有效的政策设计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促成了金斯顿市无障碍设施及标志标识的高普及率和高使用率。残障人士可以借助无障碍设施,打破有形的出行障碍,“无差别化”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实现“自由出行”“随处可见”,不仅可以强化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知与关心,凝聚起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还能进一步形成“无差别化”的平等理念与社会态度,进而打破心理上的传统社会观念和态度上的障碍,最终为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提供了社会环境支持。
(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