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面板GMM分析

2019-10-18 09:40张玉春
市场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张玉春

摘要: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研究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对我国2005~2016年城镇和农村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动态面板GMM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少儿抚养比的增加会导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加;城乡老年抚养比的增加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增加的最重要因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逐步升级,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更加稳定;收入水平低、负担重是限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面板GMM;消费升级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178-03

一、引言

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人类的消费模式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三种,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正处于从生存型消费过渡到发展型消费的进程中:2016年利用ELES模型计算的农村居民食品类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9.7%,而城镇居民为12.6%:且农村居民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由于农村居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4%,所以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对消费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国内学者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大多是从加总的宏观角度(王金营,2006;李文星,2008)或者是单独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或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王宇鹏,2011;李春琦,2009);较少文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马琳,2016;王雪琪,2016)。由于不同学者选择的解释变量、数据及模型的形式不同,最终得到的分析结果也不完全一致,但几乎没有比较研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本文使用分城镇和农村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造成的七类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动。

生命周期理论和预防性储蓄理论是本文分析的基础。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及其描述统计

文中使用的基本解释变量包括城镇及农村少儿抚养比YD、城镇及农村老年抚养比OD,抚养比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控制变量包括通货膨胀率INF、收入增长率y,通货膨胀率为各地区居民七类消费物价指数减去100.人均收入增长率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的增长率。被解释变量为七类居民消费支出比率,使用各省份的可支配收入和七项消费支出计算。考虑到模型的估计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使用2005—2016年的各变量分城乡分地区的面板数据。

(二)模型的设定及估计

1.模型设定

考虑到模型的样本量及人口年龄结构等变量选取,本文使用简约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i=1.2.……31代表31个省市;j=1.2……m表示模型中应该包含的滞后项;k=1.2……7代表食品、服装、教育、医疗等七类消费支出。

2.模型的估计

因为棘轮效应的存在,消费函数中加入了消费的滞后项,如果使用OLS,得到的估计量是有偏的、不一致的,所以为了消除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工具变量的动态面板G1V11VI模型进行估计;为了避免遗漏变量问题,估计中使用差分的方法。

在进行动态面板GMM估计时,除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外,其他变量使用自身的滞后值作为工具变量。但是模型和工具变量的滞后阶数选择上,大部分文献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李文星(2008)使用被解释变量从滞后2阶到5阶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本文则使用OIS法对含有滞后项的模型1进行估计,以确定模型中应该包含几阶滞后项、滞后几期的变量可以作为工具变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城镇居民实证结果分析

以城镇食品消费为例,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OLS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滞后二阶到滞后四阶均不显著,表明动态GMM模型估计时应该包含滞后一阶项。不包含一阶滞后项的OLS估计表明。当较长滞后期包含了相关信息时,这些信息一般会被较短滞后期项所包含,但可以使用滞后2阶项作为工具变量。根据相同的方法确定所有模型中的滞后阶数和工具变量,再进行估计。

如表1所示,七个模型Sargan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均大于O,05.表示接受过度约束正确的原假设,模型是有效的;同时对各模型的误差项进行序列相关的检验结果显示,残差项的差分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但二阶序列是不相关的。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由表1可得出下列结论:

(1)除家庭设备用品和医疗保健类消费外,城镇少儿抚养比与其他五类消费支出成正相关;且少儿抚养比对医疗保健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食品、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类。随着家庭幼儿数量的普遍减少,城镇居民更加重视孩子的质量,多数家庭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早教培训,幼儿园之后,除了比较昂贵的学费,绘画、游泳、钢琴等课程几乎是必学的,即使抚养比略有上升,城镇居民家庭也不会因此减少对单个孩子常态化的支出,反而会因此增加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同理,城镇居民家庭的家长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认为子女具有投资属性,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及接受更好的教育。多数会选择更加有营养的多样化地食品、质量更好更漂亮的衣服和更好的学区房,所以城镇居民少儿抚养比增加会引起食品、衣著和居住类支出的上升。除婴、幼儿时期外,少儿人口对医疗保健类的需求并不大,尤其是在如今营养比较全面、家庭条件普遍较好的条件下。所以少儿抚养比的增加会引起医疗保健类支出的下降。

(2)城镇老年抚养比与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类消费呈正向相关关系,与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呈负相关关系。城镇老年人口普遍具有健康养生的意识,他们比年轻时更加注重吃得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身体机能弱化,身体素质较差,容易生病,医疗支出较多,但他们也比较注重医疗保健,普遍会购买保健品。所以城镇居民老年抚养比上升,会促使食品类、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消费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对服装、家庭设备和娱乐活动的消费需求较低,另一方面在退休金一定的情况下,医疗消费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这三部分的消费支出,所以城镇老年抚养比的增加,能够导致衣着、家庭设备和教育娱乐消费的减少。

(3)除医疗保健外。其他六类消费支出的滞后一阶的项系数均显著为正数,表明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均存在较强的惯性。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需要向更高层次升级,存在着棘轮效应。

(4)通货膨胀率与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类支出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食品、居住正相关;与家庭设备和交通通信则不显著。通货膨胀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衣着、娱乐和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但是居民并不会因为价格升高而大幅度减少食品类的消费量,可能会出现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消费数量下降的幅度,最终食品类消费支出是增加的;同时通货膨胀的存在会刺激居民增加住房等保值增值的耐用品的消费。

(5)收入增长率与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类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则为负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收入增加的部分,多用于增加食品、衣着和医疗等基本的消费:如果城镇居民收入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那么收入增加时,更可能增加购车、购房和娱乐等支出。

2.农村居民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农村居民少儿抚养比与食品和教育文化娱乐两项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与其他五项消费呈負相关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农村居民家庭也普遍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营养,读书时也会提供更多的生活费;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农村居民的观念得到了洗礼,各方面都在向城市居民看齐。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文化课补习班、舞蹈、绘画等特长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以,农村少儿抚养比上升也会促使食品和教育文化娱乐等的消费增加。

少儿抚养比并不是决定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信类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最重要因素。在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食品和医疗支出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农村居民家庭在家庭设备和交通等方面的支出,但挤出效应并不大。

(2)农村老年抚养比与食品呈负相关关系。农村老年人秉承“勤俭节约”的传统。多数对食品类消费没有很高的要求。对比中年劳动力,老年人口对食品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均是下降的,在人口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居民食品类支出会因此而有所减少。

老年抚养比是决定医疗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口年轻时劳累过度,给身体留下了不少的隐患,到老年时需要大笔的医疗保健支出,所以农村老年抚养比上升必然会增加对医疗保健类消费的需求。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报销比例比城镇居民低,如果在大医院就医则报销的比例更低;同时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知识水平较低下。对国家的医疗保险政策等了解不够,这些也都会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

农村老年抚养比对服装类的消费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家庭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到老年时普遍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房和交通及通信工具。住房租金和装修等都计算在住房支出之内;购买、使用和维修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支出计入交通通信,随着手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这部分支出在交通通信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在文化娱乐如旅游等方面的支出也在上升:这些最终都会引起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的支出增加。农村居民抚养比也在增加,这三类消费支出在增加,两者之间一致变动,但还需要进行严格检验,来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惯性并不大,即消费支出滞后一阶项的系数没有城镇的大,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尚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过程中,不如城镇居民稳定。其中交通通信的滞后项系数较大为0.714.保持了较高的惯性;实际上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后,普遍会为了面子等原因,购买小汽车等奢侈品。也更容易在手机等通信工具上向城镇居民看齐,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特征已经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同理也可以解释家庭设备用品类的系数也比较大。

(4)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等为必需品,他们对必需品的价格并不是特别敏感,即使意识到了通货膨胀的存在,也不得不进行消费。如果这四类支出价格上涨过快,则会挤占其他方面的消费。

(5)收入增长率的系数全部为负值,意味着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要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预防性储蓄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的背景下。这与预防性储蓄理论是一致的。

三、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如下

1.城镇和农村少儿抚养比的增加都会引起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增加:城乡老年抚养比的增加都会导致医疗保健消费的增加。

2.城镇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食品类消费支出增加,农村居民则相反。

3.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较强,农村居民则偏弱。

4.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都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这是在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双双上升的背景下的理性选择。

(二)建议

1.顺应并引导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少儿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食品、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类等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国家需要及时鼓励和引导相关产业如医疗行业,婴幼儿服装食品及辅导机构等的发展,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加快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龄化带来的城乡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增加,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占效应。国家应继续推进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居民医疗负担,提升其消费信心。

3.切实通过减税等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消费普遍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提高收入水平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促使其逐步完成从生存型到享受型的转变。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下的国际物流问题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
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