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
“人死了会上哪儿去?”
“我不想死。”
家里老人的去世,让6岁的女儿第一次知道了这世上有死亡这回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总是在临睡前拉着我的手,说着这样的话。面对孩子的疑问,该如何合适给予解答,让孩子正确地认识死亡,接受亲人的永远离去?本期向大家推荐几本以生命、死亡为主题的绘本,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在温馨的亲子阅读中获得一些启示。
《长大做个好爷爷》
那个搭建在高高的树上摇摇晃晃的平台,承载着爷爷和小小熊无数美好的回忆,春夏秋冬,不论晴雨,他们看远山、看河流、看工厂……故事的结尾,在爷爷去世后,妈妈陪小小熊并肩坐在了上面,画面中呈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地。小小熊感受到了,原来死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是如此绚烂而壮美。最后,小小熊抽泣着说:“等我当了爷爷,我一定要做一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多么美好的结局,孩子体会到了,原来死亡不一定都联系着泪水和伤悲!
作者以极其平静而温馨的笔法向孩子讲述了亲人死亡的过程。阅读时,朴实的文字和温暖的画面会让孩子感受到死亡不再神秘、可怕。死亡自然而然,是安详地逝去,如秋叶之静美。画面以柔和的暖色为主,黄色的大地,棕黄色的熊和树干,绿色的树叶和草,红色、黄色为主的花。
《爷爷变成了幽灵》
爷爷因病去世了,永远離开了这个世界。小艾斯本非常伤心,眼泪流个不停。他是如何平静下来,并最终坦然接受爷爷离去的事实呢?原来,如果一个人在世时忘记了做一件事,那么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艾斯本的爷爷就是这样。连着几个晚上,艾斯本与变成幽灵的爷爷一直在寻找这件事,他们找得兴趣盎然。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肆意游走在过去的点点滴滴里,做鬼脸、看电影、钓鱼、去游乐场玩……那些愉快的回忆如粒粒珍珠,熠熠生辉。最后,爷爷握住艾斯本的手,对他说,他想起来忘记做什么事了,他忘记对艾斯本说“再见”了。“再见,艾斯本!”“再见,爷爷!”祖孙俩郑重地道别后,爷爷开心地走了,艾斯本舒了口气。原来,死亡只不过是一次“再见”!
面对死亡这一艰深的主题,作者没有直接跟孩子谈论,而是巧妙地运用孩子喜爱游戏、喜欢挑战的特性,用一个个温暖而柔软的情节,引导孩子体悟死亡的含义。绘本中,小艾斯本逐渐接纳死亡的过程,也给了大人如何应对生命教育这一课题以启示。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他们之想,感他们所感;带着孩子回忆逝者人生经历过的美好,重温彼此相处的快乐时光;让孩子充分地宣泄悲伤,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想念。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有些残酷但又必将面对的死亡命题,才是让孩子正确理解生与死的关系,面对当下的正确打开方式。
《活了100万次的猫》
活了100万次的猫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是自己死了100万次,也活了100万次,经历了种种,当过国王的猫、马戏团的猫、小偷的猫,等等。这时的生命对他来说不过是个数字,没有任何值得记忆和期待的内容。但自从他遇到了白猫,一切都变了。他重新认识了生命的存在,在白猫身上获得了爱的能力。原来经历再多,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又如何,现在他只在乎这一段生命,在意这段生命中的她以及他们的孩子,这是他在以往100万次生命里都不曾有过的体验。白猫死了,他的心也死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活过来,也使他在第一百万零一次生命的时候,终于知晓了生命的意义。当明白了为什么而活之后,活得才有意义。
这是一本几分钟便可读完的绘本,却有着孩子不易理解的深意,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失去,才会体现出爱与拥有的珍贵,才能懂得爱的含义。
《獾的礼物》
獾是如何定义死亡的呢?书里写道:“獾并不怕死。死,仅仅是意味着他离开了他的身体,獾不在乎。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身体早就不听使唤了。”獾不害怕死亡,因为他对死亡有很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心和灵魂是永生的,死亡只是灵魂离开了身体而已。他不惧死亡,却放心不下他的朋友们。于是他提前让朋友们做好心理准备。獾告诉他们:“不久的某一天,我会去下面长长的隧道。”这是他对死亡的一个比喻,想让朋友知道他只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看到这里就觉得獾是了不起的,他睿智、仁慈、善良,富有同理心。
读这本书,会令人温暖。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他们未尝经历过身边人的离去,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面临,也许是他们养的小动物离开了,也许是他们深爱的亲人。这样的书引领他们走过这段经历,悲伤之后达到温暖的彼岸。生与死是人类的终极课题,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必将面对。我们不妨借助绘本,让孩子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引导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学会珍惜生命,珍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