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四全”媒体建设 探索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新路径

2019-10-18 02:40陈培军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可视化

陈培军

摘  要  打造“四全”媒体的权威引领,为广播的可视化指引了方向,引领现代广播进入全新的融媒体发展阶段。作为主流媒体的生力军,城市广播要要深刻理解“四全”媒体的内涵,在政策引领下进行内容升级、技术升级,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四全媒体;新型广播;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7-0079-02

随着网络直播、移动FM、订阅式广播等互联网产物的风靡,传统广播是否也要进行融媒体创新?打造“看得见的广播”?在一定时间内成为重要的议题。李申建在《融媒体时代冲击下广播节目的适度可视化探讨》一文中提出,“广播要适度可视化,而非全程可视化”[1],表达了广播从业者站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中的疑惑。其实“看得见的广播”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现了[2],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台在人流密集处用透明的玻璃房搭建了户外直播室,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这算是广播可视化的“初级形态”。在广

播+互联网语境下,广播可视化指的是传统广播借助互联网的可视化。2005年广东电台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广播节目;2008年北京电台在北京奥运会宣传期间,在广播直播间添置了视频编辑直播设备,适时插入视频直播;直到2018年北京电台青年广播的开播,被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可视化广播”[3]。2019年1月“四全”媒体的提出给广播可视化吃了一颗定心丸,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进入大踏步阶段。这也意味着广播节目的生产流程、传播手段、服务对象等都面临着颠覆性质的变革。

1  政策前提:“四全”媒体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4]。城市电台必须深刻理解“四全”媒体内涵,强化“硬核”,将自己打造成为新型媒体、全媒体,这也给融媒体建设中的广播指明了方向,广播的融媒体建设不局限于传播方式的融合,还有内容生产的融合、广播产品形式的创新。对于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在政策和理论层面都指明了方向,在音频产品的可视化方面肃清了噪音。

2  内容升级:场景出圈与节目形态重塑

2.1  演播场景出圈

“出圈儿”是网络用语,比喻超出界限或适当范围。广播录制现场的“出圈”,意味着节目形态的变化。播音员到户外去、到现场去、到人群中去,借助便携摄像机和5G通讯设备可以打破场地的限制、环境的限制,完成户外推介、体育赛事播报等移动场景播报的节目。海口音乐广播FM91.6与旗下文化品牌书店“未知学吧”合作,将未知学吧作为户外直播间,实现了传统电台与户外直播联动、场景变换、立体呈现、多维互动的跨空间广播产品,听众在现场活动的交流和互动中感受到传统广播节目不一样的乐趣。

2.2  节目形态重塑

前面提到广播节目演播场景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节目形态,其实演播场景并不局限于地理空间,还要外延到他类空间。比如电子竞技游戏解说就是一种不错的可视化广播节目,广播的真实场景还是在直播室,但广播情境却是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这也属于演播场景的变化。如2018年的全国电子竞技公开赛NESO就是由广西广播104台进行全程解说,听众可以通过广播收听激情的比赛解说和现场记者报道,还可在手机端观看游戏直播,进行实时的弹幕互动。又如在201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970电台推出了“人气女主播逛展”环节,女主播在博览会上向观众展示场馆和产品,对直播中的弹幕互动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一方面通过传统电台可听到展览会现场的声音和主播的解说,另一方面通过电台客户端可看到视频直播并参与实时互动。

2.3  传播方式立体

传统的广播产品大部分是电台直播,也有录播产品,都是线性传播,一次性产品,少有重播。新型广播可以将可视化广播节目做成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播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微信、微博进行传播,以音频方式在移动FM平台传播,以视频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央广网不局限于传统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而是利用新媒体图文特色进行多端布局,包括微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微信公众号“央广新闻”;客户端“央广网”“央广新闻”“中国广播”等,形成矩阵立体传播。

3  技术支持:可视化广播系统建设

3.1  硬件

要打造“看得见的好声音”,传统的演播室可满足不了,要建设新型演播室。首先,直播间原有的设备都可保留,可以给观众一个原滋原味的场景氛围。而背景墙可以改成直播间大屏幕,日常照明灯光要改成2 700K-6 500K之间可调的摄影棚灯光,必要的话还要添加摄影辅助设备,主持人附近要配备LED柔光灯,让主播的面庞看上去更柔美。其次,要按照专业录影棚的标准布置多机位摄像机、话筒、音响、导播台、乐器接口等,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安装效果器,可以在演播室进行live秀。最后,就是接入光纤宽带,给各类信号预留接口,一般视频节目编码为H.264或H.265,要确保硬件足够支撑直播中所需的带宽,避免出现卡顿现象。

3.2  软件

软件方面就是可视化广播系统的建设,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室内演播室的直播,有多机位拍摄和多声道收录,系统最好可以数字化控制摄像机拍摄,实现一人解决多机位切换的导播工作。第二,对外来视频流的接入,比如户外直播的视频接入、现场记者的直播视频接入、电视直播甚至对接的第三方直播平台等,要保证接入视频流的转码流畅和存录路径逻辑正确。尝试对接城市交通监视部门,对接城市交通监控器线路,在主持人播报路况的时候可以接入实时的交通路况画面,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第三,要满足“把关人”的监察功能,有一个快速审阅节目的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配套应急模块调动广播的可视化。在断电、断网等情况下,寻求应急方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占据舆论高地;最后,尝试建设用户客户端,满足用户上传UGC内容,比如“在南京”客户端。

4  人力支持: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4.1  对主持人的要求

广播的可视化把主持人从幕后调到了台前,但须明确的前提是,可视化广播依然是广播,互联网技术是广播节目更好传达和表现的手段而非目的,可视化只是为传统广播节目增加了维度。广播员的演播方式依然遵循广播节目的传播规律,可视化广播节目要适用于传统广播用户和可视化广播节目用户,不能让可视化代替或削减可听性,这是广播主持人的根本立足点。广播的可视化让主持人从声音符号变为形象化的肉身,要坚定保留自己的声音性格,保持广播人的特质所在。当然,主持人也可以根据自身形象条件,在可视化的情境下打造专属于个人的节目,展现广播主持人别样的风采。在可视化广播节目的录制中,不论是视频直播还是节目录播,要培养不同以往的镜头感,在发挥自己声音魅力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

4.2  对广播人的要求

主持人之外的广播人要做好跨界的准备。原有工种的专业能力不能丢,不管是节目策划还是声音剪辑,在原有工作做好的基础之上,还要进入视频报道的“舞台”。如要给主持人简单的化妆、布置和调整演播室的灯光和景致,跟随主持人到室外拍摄和录音等,都是对传统广播从业者的挑战。

广播作为老牌传统媒体,在当下全媒体环境下不但没有唱衰,反而在受众和市场上稳健发展,这体现了声音媒体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广播的文化属性。对于现代广播来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打造“四全”媒体既是传统广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也是横亘在眼前的严峻挑战。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广播的主流媒体地位和价值将会逐渐提升,广播在未来的全媒体建设中将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申建.融媒体时代冲击下广播节目的适度可视化探讨[J].传媒,2018(6):37-40.

[2]王成梧,李佳,郭骊.融媒体时代广播的可视化发展路径探析[J].传媒,2019(11):40-42.

[3]苏明.广播节目可視化环境下的广播主持人[J].东南传播,2019(4):157-159.

[4]王洪亮.打造“四全”媒体,助力城市广播融合升级[J].中国广播,2019(6):43-46.

猜你喜欢
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地理可视化作业设计研究
基于文献可视化的国内港口建设研究综述
画图:数学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思维可视化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