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儿童维权一线的华裔大妈

2019-10-18 01:18吕超然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案家庭儿童

吕超然

2019年新年来临之际,美国纽约市政府、市儿童福利局联合举行集会,隆重表彰华裔女性罗淑华在过去30年间,为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授予她由美国司法部长亲自签署的美国社区专案员最高荣誉奖,这是美国华人第一次荣获这项殊荣。纽约市市长白思豪在颁奖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罗淑华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罗淑华女士是美国少年儿童执法先锋、维权楷模。30年来她肩负着光荣使命,以超人的智慧在奋进法制路上展现新作为,在平凡岗位上彰显出为人民服务之大美”。

据了解,今年65岁的罗淑华不仅是目前纽约市社会服务部门工作年限最长的唯一一名华裔社工专案员,而且也是全美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社工专案员。

热爱儿童事业 希望成为孩子们心中鲜红的太阳

罗淑华原籍台湾,她在台湾当过英文老师,也做过国际贸易。结婚后有了3个孩子,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状况的日益衰落,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于是,1982年他们移民到了美国纽约。

由于丈夫一直身患重病无法工作,罗淑华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为此她每天四处奔波寻找工作。一天路过世贸中心,罗淑华看到纽约市、纽约州和联邦政府联合招工广告,上面列举的职位还真不少呢,有社区专案员、缓刑监督官、文书、秘书等等。经过认真思考,罗淑华决定凭着自己的实力,去应考所有职位,以确保从中得到一职。

幸运的是,罗淑华在这次全考中竞斩获全面开花之结果,所有岗位她都顺利考取。在筛选最理想工作之时,罗淑华了解到社区专案员的职能是负责少儿维权问题,处理虐待孩子案件,她觉得终于可以去完成一个在心底深埋多年的夙愿了。原来曾做过老师的罗淑华,非常热爱儿童工作。毕生从事儿童事业一直映照着罗淑华梦里的桃源,一直燃烧着她美丽的梦想。后来因为生活所迫,她无奈改行去做了其它工作,但罗淑华魂牵梦萦之事仍是能回归与孩子们永远在一起。如今社区专案员这一职业不仅可以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成为孩子们心中鲜红的太阳,还能让受虐孩子沐浴到人间最温暖的春风和雨露,体验到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和友爱,这不正是实现自己宿愿的大好事情吗?罗淑华不再犹豫了,她径直走进市儿童福利局大门,揣起了社区专案员公文包。

不忘初心 维权路上写担当

牙买加海湾位于纽约州长岛的西南部,是大西洋边上的一个浅水湾,面积为50平方公里,其中多沼泽和小岛屿,居民以华人和拉丁裔为主。由于当地环境恶劣,百姓生活状况堪忧,少儿受虐事件频发,罗淑华新的岗哨就是在该地区。

到牙买加海湾第一天,罗淑华就在日记上深情写道:“维权工作就是民生工作,能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专案员就一定是有口皆碑的专案员。”正是这番话,激励着罗淑华坚守维权一线,而且一千就是30年。

不久,罗淑华就发现,牙买加海湾受虐儿童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身体受虐,这在拉丁裔儿童群体中多发。当地拉丁裔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比其它地区同龄人低下,经她调查,是因为孩子们身体受虐造成的。原来在拉丁裔族中有“巫童”之说,“巫童”即是指那些“有邪靈附体”的儿童。一旦某个儿童被指为“巫童”小孩,多数会被家人虐待或抛弃。

巫童现象背后虽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贫穷仍是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生活在极其贫困、经常变动家庭中的孩子,在婴儿期或学步期都存在着严重营养不良状况,他们更缺乏来自社会、家人的贴心关爱,从而影响了其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

二是心理受虐,这在华裔儿童群体中多发。当地许多华人家庭,都习惯对幼儿采取中式管教法,逼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责骂、吓唬、恐吓、过度的惩罚、大人有过错拿孩子当出气筒等现象司空见惯。家长缺乏给予孩子平等的尊重,以致造成儿童心理受虐。美国疾病控制和保护中心将这一状况定义为“对儿童心理感情实施虐待”。

针对上述第一种情况,罗淑华一方面积极争取到市儿童福利局的相关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慈善公司及慈善人士捐钱捐物,给3—5岁儿童接受营养补充和医疗检查,并将被虐待或抛弃的“巫童”安排到特殊的幼儿园,采用小班教学,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让孩子们不再压抑、不再彷徨。如此一来,这些孩子沐浴在社会大家庭人文关怀的暖流之中,不仅重新拥有了一个健康的社会行为和阳光心理,同时也焕发出了美丽耀眼的生命之光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罗淑华重在让华人家长学会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幼儿的心扉。并让家长们认识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即使是只有几岁大的幼儿,他们也需要大人们给予的充分尊重。为此,罗淑华特地组织家长们,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一些活动。一次幼儿园要搞个歌舞比赛,在几个侯选的节目中,某班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节目,给了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最后选定了两个节目。孩子们一有了兴趣,再经过老师一鼓励,大家都很高兴地参与进去。就连平时男孩子最不喜欢的舞蹈,老师也采取了让他们和女孩子进行比赛的方式,每次排练都是男生一遍女生一遍,没想到他们在暗中较起了劲,一遍比一遍整齐有序。可以说整个排练老师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完全是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最终夺得了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罗淑华以此告诉家长们,这件事说明了把孩子当成朋友,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孩子潜能的发挥是多么的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孩子的能力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充分而和谐地发展。华人家长也从中认识到了,粗暴的严管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逐渐改变了“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传统教育方式。

儿童的事无大小,只要是事关儿童之事,罗淑华都义无反顾地去做好办实。在她的努力下,牙买加海湾少儿受虐案发率大幅下降。罗淑华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天使,百姓们心中的“定海针”,众人称赞的优秀Case Worker(专案员)。

而1993年,罗淑华负责处理了一起重大儿童维权案件,更令她名震中美两国。

这一年3月,几名蛇头利用“金色冒险号”船只从中国福建运送非法移民白海上进入美国,6月6日该船在纽约皇后区搁浅被警方查处。警方发现这条长45米,根本不适合用来搭载旅客的货轮,竟然非法搭载了300个成年人、20个18岁以下的孩子。船上人员拥挤,卫生不佳,连食物饮水都缺乏。这是华人偷渡历史上一起罕见的特大事件,消息传开震惊全美及世界。当天,船上所有成年人被送去了宾州监狱,20个孩子则被警察送往市儿童福利局,福利局局长立刻钦点干将罗淑华全权负责此案。

罗淑华见到这批孩子,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情绪稳定下来轻轻松松地去洗漱吃饭。当这群可爱的孩子围着她,不停地用中文喊“阿姨、阿姨”时,听着久违的乡音,罗淑华既倍感亲切又觉得心疼。她心疼的是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海上飘泊了几个月,历尽艰辛,受尽凄苦才来到美国,面临的却是一场噩梦。罗淑华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安置好这些孩子。

罗淑华随即与市政府联系,将孩子们分别安排到临时的监护机构和监护家庭暂住。接下来罗淑华便为每个孩子充当翻译做诉讼代理人,帮助他们上法院打官司维权。经过长达数月的审理,法院最后采纳罗淑华建议,作出终审裁定,把孩子们安顿在长岛等几个条件较好的监护家庭里生活。从此这些孩子过上了安全而又安定的日子,他们亲切地称罗淑华为“美国妈妈”。罗淑华成功处理“金色冒险号”儿童案,开创了中国儿童群体在美国打赢维权官司、取得海外诉讼胜利的新纪录,此事件在中美两国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多家媒体对她进行了专访,一时间她声名鹊起。

罗淑华称白己是个每天都在为孩子奔跑的人,充实而忙碌着。纽约市属5个区每年平均有6万起儿童案件发生,由于专案人员少,她每个月至少要承办20个新案,最多时要负责60余个案件。此外,在办案过程中,她还常常会遇到各种危险情况,面对吸毒、持枪、性虐待、肢体暴力、精神异常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家庭,只要有孩子牵涉其中,罗淑华都要深入进去以保护孩子。

一天,35岁的汤姆在家吸食大麻,因吸毒后意识恍惚,他用熨斗烫伤了6岁的儿子。邻居听到了孩子的哭叫声便拨打儿童福利保护专线,罗淑华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汤姆家中。她发现孩子身上不仅有熨斗烫伤的痕迹,还有被棍子抽打的伤痕,于是她提出要送孩子去医院做治疗。汤姆急忙阻拦住了,并掏出手枪威胁说,如果罗淑华敢带小孩走出家门,他就会开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险情,罗淑华沉着应对,她一边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孩子,一边用温柔舒缓的言语来稳住汤姆情绪,并悄悄地打了警方电话。几分钟后,警察火速到达,夺下汤姆已将子弹上膛的手枪,罗淑华及小孩才从险境中脱离。

类似这样的情况,罗淑华没少经历过,但她每次都能保持理智,用最安全的方法解救白己及儿童。由于工作显著,罗淑华连年得到纽约市政府的最佳员工奖。也因为她的资优表现,得到政府全额奖学金,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服务硕士学位。

保护好孩子 就是保护好人类的未来

哥大的学习,丰富了罗淑华的理论知识。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自己工作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给司法部门写了一封几万字的少儿维权改革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中,罗淑华强调:“保护好孩子,就是保护好人类的未来。”她认为,美国儿童保护制度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与机制。新理念应以“永久性家庭”为核心,因为儿童保护主要是针对受虐待、忽视儿童及其家庭开展的保护与服务工作,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健康以及发展权利。具体内容应包括:

第一,每个儿童都有获得足够照料、监护以及免于虐待和忽视的权利,父母们有责任和义务满足儿童生理、精神、情绪、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永久性家庭是儿童获得最佳照料和成长的场所,关注建立家庭的优势、确保家庭的福利也是对儿童的保护。

第三,如果证实父母不能履行保护儿童的职责,政府在尊重不同家庭文化、种族、宗教、经济状况、信仰差异的情况下有权力和义务以儿童代言人的角色直接介入。

第四,保护儿童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政府部门、儿童福利机构、专业社工应协同工作。

罗淑华提出的这一儿童保护制度新理念,就是要让人们解读到:尽管这一制度最终是通过对家庭的介入与干预来对弱势儿童实施保护,但却是以理性介入为前提,并以永久性家庭安置为最终目标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制度对于“家庭”这一核心的维护,也正是国家干预主义下向尊重家庭权利与稳定回归的体现。

而对于儿童保护新机制,罗淑华则建议采取“多层级”的保护服务网。所谓多层级,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儿童保护机构设置应包含从联邦政府到各市儿童保护服务局在内的多个层级;二是实施机制中应针对不同弱势儿童类别开展多层级服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保护儿童的监督网络,使儿童保护从被动变为主动。与此同时,设置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全面开展儿童保护T作,形成了多层级、分工明确、多方参与的儿童保护和服务网。

罗淑华的这份万言建议书引起了美国政府高层人士的重视,并被司法部门采纳,有力地推动了儿童保护的变革。如今美国的儿童保护与福利体系已确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理念,通过针对困难家庭的救助、家庭强化、维持家庭稳定与完整等一系列政策与项目完善家庭功能与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弱势及受虐儿童群体的产生,杜绝了以往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弊端。

作为一名华人,罗淑华更关心发生在华裔家庭中的虐童问题。罗淑华指出,目前纽约市每年大约有5万个家庭因虐待儿童和疏忽养育被起诉,其中约有3%是华裔家庭。虐待儿童包括对儿童身体、精神、心理的虐待等,而疏忽养育则包括未提供充足的饮食、安全的住所、医疗和教育。

罗淑华表示,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隔阂,许多华裔家长对美国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不太了解,与孩子相处时可能会踩到“虐童”和“忽视儿童”的红线。例如现在不少华裔移民的孩子在美国出生后,就送回国内由老人照看,到了上学年龄再接回美国。“卫星宝宝”的父母没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对父母也没形成依附感和信任关系,孩子调皮时,有些家长就会动手打孩子,留下伤痕被学校、医生、护士,甚至课后班老师发现,就会报警或举报。如果经专案员调查后认定有虐童行为,孩子将被带走寄养。

此外,華裔家长也应重视“忽视儿童”的行为,许多家长并不了解美国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不可单独过夜,12岁以下不可独自过马路,就连家长没及时给近视的孩子配眼镜,也会被认为是忽视儿童。再者就是心理上的忽视也会给家长带来麻烦,有些孩子因刚到美国,上学时语言不通导致心情郁闷,在学校损坏桌椅板凳,因美国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就会让家长带孩子看心理辅导员。有些华裔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做法,拒绝带孩子去,就会被学校认定是忽视儿童而举报,还有些孩子因英语不好,学校建议上语言班,但家长无动于衷,也会被认为是忽视儿童而面临调查。

以上这些都是华人家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获得美国社区专案员最高荣誉奖后,罗淑华坚定地说:“在少儿维权路上,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奉献智慧、热情,为孩子们的权益奔波,为群众利益忙碌,永不停歇!”

猜你喜欢
专案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台军13项“自研武器”预算遭冻结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