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飞(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水管总站,新疆 哈密 839000)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水库管理总站管辖4个小Ⅰ型水库,最大库容670万m3,最小库容354万m3,均属于哈密山区河道上的以工业供水、农牧业生产为主,兼具生态用水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小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的农业灌溉、工业经济、生态绿化等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水利工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保护领域的保障作用日渐突出,而水利领域人才急缺,充实的人才队伍建设是直接关系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和根本所在[1]。因此,只有坚决实施水利工程人才战略,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因此,水库管理总站要基于新形势下的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深入分析水库人员的现状,寻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水库管理总站在上级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培养和建设成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能力强的人员队伍。近年来,随着各项人员队伍建设措施的实施,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人员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能够基本适应水库运行管理和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截止2018年底,水库管理总站共有员工56人,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人员学历结构表
表2 人员年龄结构表
表3 人员职称结构表
1)水库管理总站所在的上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和执行各种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置于比较突出的位置,初步形成局党委负责,管理总站具体牵头,各个管理站密切配合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构建起符合本单位特征的人才建设工作机制,通过人才引进、在职进修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广大人员的素质,使水库管理总站的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
2)水库管理总站的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截止2018年底,水库管理总站共有各种人才56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16名,相比5年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特别是近2年来,共有5人经过在职进修的方式获得本科学历;目前,管理总站具有中级职称人员3名,特别是近3年来,中级职称人员由零增加到了3人,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水库管理维护提供了人才保障。
3)人事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水库管理总站积极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种人事制度,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其中的主要经验有:首先,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对干部固有选拔模式的突破,将一批年富力强、富有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具有较高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进中层领导队伍,提高了水库管理总站管理层的活力;其次,以国家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起一系列人事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实现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水库管理总站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多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才队伍建设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库管理总站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2]。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建设工作,积极倡导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水库管理总站作为水库管理部门,平时工作技术要求高,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水库管理总站尚未建立长远的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和建设纲要,人才队伍建设尚处于无序状态,这也是人才队伍结构仍不合理的主要因素。
2)人才队伍建设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由于水库地处新疆边远地区,与东部和省内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这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显然是不利的。一方面,由于单位对人才的容纳能力有限,人才难以获得发挥的舞台;另一方面,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人才的待遇提高比较困难,这对于市场环境下的人才吸纳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此外,由于地处偏远,信息较为闭塞,难以形成比较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这也对人才的成长极为不利。
3)人才队伍对水库的适应性,自我创新和积极性不高。一是由于水库地处新疆边远山区,与城市常态化上班体制不一样,常态化的生活模式也不一样,进而出现一部分人员的适应性较差。二是水库管理总站属于行政事业性单位,受到单位性质的影响,广大职工难以体会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岗位和职业竞争。鉴于单位对人才的保护性,以及人才对组织和单位的依赖性也较强,进而导致一部分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淡薄,工作成为了模式化。受此影响,管理总站的广大职工缺乏动力,难以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学习和科研,导致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难以迅速提升。
4)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产业融合的趋势愈加突出,这必然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大量需求,在水利管理这种技术性强的领域更是如此[3]。但是,水库管理总站至今未有获得自治区级科学技术的带头人,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技术带头人十分紧缺。
5)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目前,水库管理总站的人才队伍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首先,从人才的专业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传统的水利学科和管理学科领域,而与知识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才比较缺乏。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人才比较缺乏,人员队伍的年龄整体偏大,存在比较明显的人才队伍老化现象。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机制,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水利工程管理属于较强技术性特征的工作,因此对人才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4]。因此,水库管理总站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真正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基本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日常管理的突出地位,积极实施“人才兴库”战略。水库管理总站的领导层要定期讨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仅依靠领导层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强化组织领导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舆论引导,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优秀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单位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一切资源,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要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就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提高人才队伍建设领域的前瞻性以及与单位自身实际需求的适配性[5]。鉴于水库管理总站在人才建设领域随意性较大,尚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和建设纲要的实际情况,建议管理总站上级领导层,特别是人事部门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研读国家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同时紧密结合水库运行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出符合水库管理实际和人才长远需求特征的人才发展规划[6]。在人才规划的具体制定过程中,要以水库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实现水库管理水平提升为核心,对人才的现状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向,进一步明确管理总站的人才需求和建设目标,切实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和前瞻性,提高对水库运营管理的人才支持。
3)加强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针对水库人员队伍懒散、自我创新较低、积极性不高,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的现状,加强人员管理制度建设无疑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7]。在这方面,建议做好如下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水库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日常管理及考核机制;其次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各项机电设备操作管理制度、维修养护制度、大坝安全管理制度等,要严格执行,避免表面工作,拖拖拉拉不细致现象;最后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年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同时加强管理制度培训工作,制定提升其职业创新能力的奖励制度。因为在该领域,重点是需要符合远期发展的高层次、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才能大力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水库管理总站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水利工程市场化改革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4)完善人才选拔机制。针对水库管理总站属于行政事业性单位,广大职工难以体会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岗位和职业竞争,普遍缺乏自我成长意识的情况,要积极引入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推进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施,达到从一线人员、重要和关键岗位以及业绩突出的人员中选拔人才,使本单位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人员个人价值的发挥,提高他们的岗位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进人员的自主成长意识,从整体上提升人员队伍的素质,对水库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
5)构建起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体系。在商品经济社会,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各种绩效管理和激励制度的支持[8]。在这方面,针对水库管理总站的实际情况,建议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水库管理总站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特征和管理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特别是科学、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制度,调动广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施物质激励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好精神激励的手段,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提高他们对单位的认同感;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保健制度,落实定期体检和带薪休假等保健福利制度,增强广大人员的优越感。
人才是企事业单位获得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性资源,企事业单位拥有更多的对口人才,同时做好人才的管理工作,就可以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优势地位。面对水利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库管理部门参与市场竞争是大势所趋,这必然对人才队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水库管理属于风险管理,一旦出现失误将对水库效益的发挥以及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水库管理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然,水库人员队伍建设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政府、水库管理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高素质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水库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