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妮娅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跨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化、密集化、多样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日益显现。同时,我国强力推进“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战略,信息化建设也已进入到大规模开发和应用阶段。在新技术广泛应用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逐渐得到应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基于云计算的轨道交通IT架构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云计算;轨道交通;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各行业有着越来越多的实践和应用。技术手段的进步,推动了经营模式的进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者积极探索、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城轨交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运营模式的网络化运营、全自动运行、智慧城轨的趋势更加明显,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传统“烟囱式”的系统架构造成信息孤岛,资源分散且浪费,分散也意味着管理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安全隐患严重,不能达到等保三级的要求,竖井效应明显,还存在重复投资等问题。而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刚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统一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将轨交系统统一、集中部署、集中監管、集中运维、集中备份、集中容灾,解决轨交系统分散建设衍生出的各项问题,大数据技术[2]结合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轨交系统中的各类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使得原本孤立的、看似意义不大的数据变得更有价值,并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1 轨道交通中云计算的应用
针对传统轨交行业IT系统的一些问题,基于云计算的IT架构可以很好地解决如上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依托云计算技术,进行生产中心、灾备中心、车站、停车场、车辆段的计算、存储、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托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外部服务网构建运营生产中心、企业信息管理中心、乘客对外服务中心,各网络按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部署应用系统。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一个门户,即智慧轨道交通的门户网站,实现资源、数据、应用、安全服务的统一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总体架构具体要求如下。
(1)解决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质量、高安全、可靠灵活、开放等特性,更好地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的优势。轨交云数据中心可采用热通道封闭的微模块解决方案,其主要特点如下:制冷采用经验证的冷冻水行间空调方式,可以结合项目地点、气候特征,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模块化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IDC)将IT机柜、空调系统、散热系统、配电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照明等封闭在一个模块化箱体内;通过冷、热通道隔离,形成有效气流组织,满足IT设备运行要求。模块内的机柜、空调、配电、气灭、报警、安防、配线等均为一体化设计,采用全封闭结构。
(2)基于云计算统一管理的理念,城轨信息化各应用系统采用按线网中心—车站级架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中心集中处理结构。
在主数据中心部署统一的云平台。根据各业务系统融合承载、独立运维的原则,在主数据中心划分运营生产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乘客对外服务系统分区,实现精心化安全管控与敏捷化运维管理。分别为运营生产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乘客对外服务系统建设“3朵云”,云平台按各系统所在的网络划分进行相应部署。
云平台实现计算、存储资源虚拟化,实现资源编排,通过云平台实现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统一管理。
云平台实现网络虚拟化功能,提供网络资源自动化编排功能,提供物理和虚拟网络的拓扑展现,提供物理机和虚拟机的流量镜像和流量分析功能。
云管平台实现对各类IT资源的自动配置、动态分配、系统监控、能效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构建一体化和自动化运维体系。在基础设施层面和运行管理领域,构建运维和开发的大闭环,提供敏捷开发测试能力,开发、测试和生产部署一体化能力,实现完全的服务化和完全的自动化统一运维管理机制。在资源层面,做到资源、设备统一管理,快速运维、快速排障,全面提升运维效率。提供应用自动化编排和部署功能,提供版本管理、版本发布功能。满足应用快速部署快速上线的要求。提供应用监管管理功能,基于应用性能管理(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实现资源弹性供给。
(3)城轨信息化系统宜在同城异地设置双活数据中心[3]、业务双活部署,并行地为业务访问提供服务,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传统的灾备中心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与投资浪费。同时,当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或灾难的情况下,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正常运行并对关键业务实现接管,达到互为备份的效果,实现用户的“故障无感知”。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参照主中心,通过分层分域设计,实现各业务系统融合承载、独立运维。
(4)为了增加轨交云的容灾能力,还可以增加异地灾备。异地灾备数据中心异步复制数据,用于数据的备份,保障容灾性能。当两双活数据中心同时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完整的数据级灾备支持。
为了保障双活数据中心各层次统一管理和资源联动,管理平台提供双活应用的配置编排,提供双活应用的自动化部署、监控和演练,并针对双活应用网络进行拓扑管理和应用监控,实时掌握双活应用的健康状态,提供一键完成双活应用的演练和切换。
(5)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4],建设轨道云安全体系,提供基础设施、网络及边界、系统、数据、应用、终端、运行管理等的安全防护。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满足安全等保障三级的要求,保障轨道云的安全、稳定运行。
(6)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部分应用系统的功能可以上移至主数据中心云平台,车站办公的应用系统可采用瘦终端及云桌面。重要应用系统可在车站级部署一定的硬件资源,作为车站降级处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