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的由来

2019-10-17 07:28洪运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马良神笔钢笔

《神笔马良》是个流传多年、影响深远的童话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爱好画画的穷孩子马良,获得神仙赠予的神笔之后,专为穷人画画。画什么就有什么,深得穷人喜爱,但却遭到“坏大官”多次迫害。后来,马良设计画了“大船、金山和大风”,使大船沉入海底,坏大官葬身鱼腹,受到应有的惩罚。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先生。今天洪汛涛老先生之孙洪运做客《作文周刊·三年级版》,为小朋友们揭秘《神笔马良》背后的故事。

我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学过《神笔马良》,也想了解《神笔马良》的由来。

为什么当时20岁左右的爷爷能写出这样不朽的作品?这和他所处的大时代和社会背景很有关系。浙江浦江县,这里民风古朴,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学十分兴旺。爷爷就是浦江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孕育出的杰出作家。他的童年是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做过老师、编辑。当时,日寇侵华,举國上下,一致抗日。爷爷写的作品,宗旨和中心都是抗日。如那时,人们把汉奸叫作走狗,爷爷在《我的一篇“作文”》中却写了一只好狗,来比拟汉奸不如狗。

爷爷小时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以分销报纸为业的外祖父家。他回忆道:“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劳动力,报纸一来,就紧张地工作起来。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每天报纸一来,母亲便给我一叠报纸,我就坐在工作台一角,安静地看起报纸来。”那时候他只有6岁,还不识字,只会看图画。爷爷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天看报‘自学,也认识了一些文字。后来,我慢慢能读一些浅近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我感兴趣的新闻通讯了。”那时的浦江,经济还很萧条,文化也不发达,整个县城没有一家书店,只有这一家“报纸分销处”。后来信息渐渐传开,上海、杭州的一些书局和印书馆,主动寄来一本本图书目录,希望能为他们经销书籍。可是外祖父没有更多的资金去经销书籍。于是,这一本本图书目录便落到了爷爷手上。

他在这些目录的书名上,用颜色铅笔做上许多记号,自己最想看的用红笔画上一个圈圈。他还写好向书局邮购的书单,也写好了信封,只等有了钱就寄去。爷爷说:“那时候,我们这些家境不好的穷孩子,是一个铜板的零花钱也没有的,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长辈为了图吉利,给个‘红纸包——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可是凑起来,也不到一块大洋。而且往往不等过完年,又给母亲‘借去挪作家用了。所以,我写好的好几封邮购信,从来没有一封发出去过。我十分希望能看到这些书,可是我没有,我连做梦都想。”爷爷没有书看,就一遍一遍读那些图书目录。他从这些断断续续的图书目录介绍中,知道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其中他特别喜欢王冕的故事,爷爷自己生活清苦,对这样肯刻苦学习的苦孩子格外敬佩,并处处以他为榜样,时时以此勉励自己。

爷爷从小识的字多,上小学是跳级的。当时钢笔还很稀少,是颇为名贵之物。有的同学,衣服的口袋里,插着一支闪亮的钢笔,那是非常神气、叫大家羡慕的事。爷爷说:“童年的我,非常想有一支那样的笔,可是我没有。”一次,在城市里做事的叔父,给了他一支用过的旧钢笔。虽然这笔尖早已磨粗,笔杆子也漏水,一写字,中指的硬茧上就全是墨水渍,有时不小心还会给衣服的口袋也浸上墨水,可这支笔用起来很流畅,爷爷仍然非常喜欢它。有一回,跳远比赛后,他回家发现这支笔不见了,急得立即赶到学校,在漆黑一片的操场的沙坑里,用手翻掏,手指都擦破出血了,才找回那支笔。后来这支笔,一直跟随他走南闯北、四处流浪。童年的爷爷,就有一个心愿。“因为我爱笔,搜集有很多笔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小说。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后所发生的一切故事。”

抗战时期,他漂泊在浙东山区,从淳朴的山民那儿聆听到许多民间口头文学,搜集到不少民间文艺作品。这些丰富养料,不只哺育他成长,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爷爷的童年和我们不一样。他生长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苦辣酸辛;他的童年道路铺满了荆棘坎坷。社会的磨难,促使他早立大志;环境的艰苦,激发了他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启蒙,培养了他严谨的学风;个人的勤勉,造就他成为“神笔马良之父”。

猜你喜欢
马良神笔钢笔
我和马良过一天
我读《神笔马良》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钢笔没有耳朵
神笔会
神笔会
神笔会
神笔会
SUPPOSE SOMEONE GAVE YOU A PEN假如给你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