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兰溪流域水环境的整治措施与成效评价

2019-10-17 02:59林庆华
中国环保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兰溪面源污染源

林庆华

(南安市康美镇人民政府,福建 泉州 362332)

1 前言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1]总体布局,绿色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旨在为社会发展夯实基础,为后人留下更多生态资产。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国家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2],各省(区、市)也量身定制了区域的“水十条”,并以充足的预算资金、强力的引导政策,推进各层面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流经乡镇的小河是流域的“毛细血管”,也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对象,乡镇就是流域整治的基层执行者。本文就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辖区内的兰溪流域水环境整治过程的方案措施与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同类型的小流域水环境整治与监管提供借鉴。

2 流域概况与整治目标

2.1 流域简介

南安市隶属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人口163万,2018年GDP为1067.82亿元,在全国县级百强中位居33位。兰溪是南安境内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小河流之一,河道全长27.3km,流域面积173km2,发源于南安与同安交界的芹山、铁峰山,自西南向东北于溪美街道渡仔渡汇入晋江支流西溪。2000年以来,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流域内的生活、工业、农业、养殖业等污染源不断排入兰溪。随着纳污总量的与日增加,兰溪水环境承载力日渐不堪负荷,水体水质则逐日恶化。据2017年的例行监测数据显示,兰溪水质已基本处于劣Ⅴ类水平,远不符合地表水III类功能区划。表1是2017年兰溪(港仔渡桥)常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指标值。

表1 2017年兰溪(港仔渡桥)常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3]

2.2 整治目标

根据泉州市、南安市2016~2020年《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及《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兰溪流域通过实施水质达标方案,综合整治流域内污染源,有效控制排入的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污染负荷,确保兰溪流域2020年的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3 流域水环境问题诊断

3.1 污染源调查

兰溪流经东田镇和溪美街道,流域内人口6.76万人,工业GDP近50亿元。结合区域的产业情况,流域主要污染源有居民生活污水、农业种植面源、养殖污水和工业废水。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污染调查与源强测算,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养殖源、工业污染源排入流域内污染物总量核算结果见表2。

表2 流域内各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表

3.2 问题诊断

3.2.1 污染源贡献分析

核算结果表明,兰溪流域目前入河CODCr总量为 1320.319t/a,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占比分别50.74%和 37.30%;氨氮总量为113.905t/a,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占比分别59.42%和23.07%;总氮量为217.683t/a,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水分别占比40.37%、35.88%和20.52%;总磷量为24.231t/a,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水分别占比48.37%、24.07%和23.03%。

3.2.2 问题识别

从表1的兰溪现状水质监测数据可知,2017年兰溪基本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和氨氮。从表2的污染源调查表明,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是关键来源。溯源查因发现存在问题:1)村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滞后;2)过度施肥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未能有效治理;3)养鳗、养猪的污染控制措施不完善。总排放污染物量超过兰溪的水环境承载力,致使兰溪水质恶化。

3.2.3 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以兰溪整体作为一个水环境容量计算单元,其河道总长27.3km,枯水期流量1.34m3/s,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是CODCr807.7t/a、氨氮42.5t/a、总磷8.5t/a。根据目前的流域排污量,需要削减的CODCr、氨氮、总磷的数量和削减比例分别为:512.619t/a、71.405t/a、15.731t/a和38.83%、62.69%、64.92%。

4 整治措施

4.1 强化村镇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

流域内的村落沿着兰溪分布,河道兼顾生活污水纳污功能,据测算,排入兰溪的生活污水总量约为236.74×104m3/a(6486m3/d)。目前流域内村镇污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建设了9套总处理能力仅为1140m3/d的分散式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率仅17.6%。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汇入兰溪。基于这样的现状,对村镇生活污水将实施确实的收集和治理方案:集镇与周边村庄采取统一管网收集、集中处理,分散村庄就地收集,小范围集中处理。据此,共配套污水主干、支管37.1km;新建A/A/O工艺的3000m3/d污水处理厂1座,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以及采用集成式一体化设备的700m3/d、400m3/d、200m3/d各1座和2座150m3/d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建成后新增处理能力4600m3/d,流域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5%,预计可削减CODCr、氨氮和总磷的数量分别为246.01t/a、31.81t/a和5.58t/a。

4.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流域内的耕地和园地以较落后的人工耕作生产方式为主,肥料的使用量较大,加之农田水利系统不完善,降水过程中过量施用的肥料随排水或地表径流入兰溪,引起水体污染,尤其是氨氮、总磷等指标的贡献比例较大。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实现按需、适量施肥是防控农业面源的关键,预期目标为2020年年底前流域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90%[4]。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也较有利于农业面源的减排。

4.3 严格整治养殖业污染

流域内的养殖业有水产的鳗鱼养殖和畜牧业的生猪养殖,其中200亩鳗鱼塘直排高氮磷的鳗鱼养殖废水约2000m3/d,400户散养型和13家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存栏量达5.2万头,日排放污水量超过1000m3,这两者是兰溪水体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对此,采取的整治措施有:养鳗场建设处理规模2000m3/d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养鳗废水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标准后灌溉使用,严禁直排入水体;沿兰溪两岸500m划为禁养区,关闭区内养殖场,逐步削减散养规模,推进生态型零排放养殖模式,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出水要求,排水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当量。

4.4 深化工业污染控制

在流域的发展规划修编时,合理确定工业用地规模,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工业项目以节水型、污染小的轻工业项目为主。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和排放标准进行排污,严厉打击超标的违法、违规排放行为。

4.5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针对流域内生活垃圾收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垃圾沿河倾倒现象,造成河道淤塞的问题,辖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出“家园共建”的组合拳,包括民众环保意识培养、环卫配套设施完善、河道生态修复整治等具体措施,提升河道水体品质。

4.6 健全河长制的监管机制

河长制[5]是维持河道安全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将有效保护河道生态的持续健康。在市、县、乡镇三级河长体系基础上,推动设立小流域村级管理员,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以接地气的巡查力度,确保污染事故或污染隐患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保障兰溪水质稳定、良好。

5 成效评价

通过2017~2018年阶段性具体措施的实施,兰溪水体有了较明显的好转。表3为2019年4月对兰溪水质的检测数据,表明了兰溪水质已从劣V类基本恢复Ⅲ类水平,提前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要求。

表3 2019年4月兰溪(港仔渡桥)水质监测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对于经济较活跃的闽南农村地区,小流域水体主要受生活与农业的污染源影响,其中生活污水污染占比在40%~50%,而氨氮、总磷的营养物指标方面,农业面源和养殖业污染源各占约1/4。采取乡村污水收集治理和养殖污水规范整治的针对性措施,并辅于科学施肥的农业面源防控,可快速有效地修复流域水环境。持续落实河长制监管机制,并不断培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流域水生态的长期健康。

猜你喜欢
兰溪面源污染源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畅游“水乡古镇”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