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学习)一定是以此前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断拓展对学科的认识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不仅仅体现在所积累的知识点逐渐增多,更体现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密切、学科知识的结构逐渐清晰、学科思维的方法逐渐领悟等方面。因此,如果一些知识点被遗忘,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会被阻隔、学科学习的视野就会受局限,在处理那些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常生龙:《评估的间隔效应》(《上海教育》2019年第3期)
“感情劳动”是指教师或学生在特定交互过程中以感知的需要为基础,表达、压抑或引发感情的努力……它不是教师个人在教育生活中的情感自然反应和表现,而是根据教育的需要,该表达则表达,该压抑则压抑,该引发则引发。
——刘庆昌:《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数字素养是对媒介和信息素养的新发展。数字素养应包括两个方面,—方面是作为生存技术的素养,包括数字信息理解、数字环境交流、数字工具使用、数字安全意识等;另—方面是作为文化实践的素养,包括基于数字工具的自我表达能力、高雅的数字文化品位、健康的数字社群关系等。数字文化素养培养的目的是,把青少年培育成健康的文化实践主体。
——夏维波:《学校教育如何面对大众数字读写文化》(《中国教育报》2019年3月21日)
项目式学习中“教”的本质是以能力为导向(competence-based)的教学。一是通过推理、决策、反思等解决问题的多元方式来幫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二是致力于满足每个个体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包容每个学生。三是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建立学习共同体或学习社区,在互相帮助和共同分享中完成多样化的学习。四是帮助学生整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它们与新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五是在期望获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活动、评估活动三者之间建立关联,使它们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胡佳怡:《项目式学习中“教”与“学”的本质》(《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2期)
教育孩子是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受与节奏。
——《这26条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不难懂,却很少有人做到!》(“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2019年3月17日阅读全文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