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滑雪产业发展浅析

2019-10-16 06:53年炜
科技风 2019年26期
关键词:滑雪者雪场滑雪场

摘 要:本文对我国滑雪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滑雪产业具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增长超过供给、滑雪资源发布不均以及专业水平不高四个特点。根据滑雪运动自身特点,本文认为我国滑雪产业在未来将呈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俱乐部模式发展三大发展趋势。

关键词:滑雪;体育产业

一、产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积极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滑雪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Wu(2019)的数据,2018年全国滑雪人次达到1970万,比2015年增长57.8%,年均增长19.3%。按此增长速度,2022年滑雪人次将达到3984万。2018年全国雪场数量达到742个,比2015年增长30.6%,年均增长10.2%。按此增长速度,2022年雪场数量将达到1094个。

尽管我国的滑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世界滑雪强国相比仍然偏小。根据Vanat(2018)的数据,我国目前的滑雪者数量达到1210万人,相当于我国总人口的0.87%。这个比例与滑雪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瑞士的滑雪人口占比37%,奥地利36%。一些人口较多的国家如日本为9%,美国4.3%,俄罗斯2.5%。在申办冬奥会时,我国提出了“3亿人上冰雪”的口号。按照目前的人口规模计算,如果我国的滑雪者数量达到1.5亿人,即3亿冰雪人口的一半,那么滑雪人口占比将达到10%,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水平,迈入滑雪产业强国之列。

但以近年来的增长速度看,我国的滑雪者数量在未来几年内达到1.5亿人有很大难度。在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也提到了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根据目前数据测算,如果年增速达到30%,那么到2022年我国的滑雪者人数可以接近3500万人,占比达到2.5%,接近俄罗斯的水平。如果要在2022年达到美國4.3%的水平,即滑雪者数量超过6000万人,则需要年增速达到50%。

(二)需求增长超过供给

根据Vanat(2018)的数据测算,开展滑雪运动的国家,其滑雪人次与雪场数量的比例大约为3比1。超过这一比例一般意味着雪场数量相对不足,滑雪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随着滑雪运动的普及,我国滑雪者数量不断增加,且滑雪者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雪场的增长速度。从全国范围看,平均每个雪场的滑雪人次从2015年的2.20万增长到2018年的2.66万。虽然目前这个比例还不算高,但可以看出需求的增长明显超过供给的增长。从区域范围看,2018年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场均滑雪人次都超过了3万,说明在这些区域中已经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国内其他地区的场均滑雪人次也都比2015年有了明显增长。从省市范围看,2018年北京的场均滑雪人次达到7.33万,是全国各省市中比例最高的,表明北京滑雪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最为突出。从实践看,北京本地雪场数量不足已经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北京本地雪场滑雪人数过多,显著降低了滑雪者的体验感。二是雪场不足已经导致很多北京滑雪者选择到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滑雪。在国内其他省市中,四川和浙江的场均滑雪人次也比较多,均超过5万,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场均滑雪人次较少,不足2万,表明这些地区的雪场资源比较丰富,市场供给比较充裕。

(三)滑雪资源分布不均

滑雪者、滑雪场以及相关培训服务人员可统称为滑雪资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各项滑雪资源分布明显不均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滑雪者北多南少。从区域范围看,根据Vanat(2018)和Wu(2019)的数据测算,目前华北地区的滑雪者最多,达到583万人,占比48.2%,接近一半水平。东北地区的滑雪者数量位列第二,达到312万人,占比25.8%。仅华北和东北两地区的滑雪者合计895万人,占比接近四分之三。这意味着国内其他地区的滑雪者合计仅有四分之一。从省市范围看,目前滑雪者数量最多的省市是北京,达到376万人,占比31.1%,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河北,滑雪者人数达到194万人,占比16%。东北地区的吉林位列第三,滑雪者人数达到135万人,占比112%。其余省市的滑雪者人数均不超过100万人,占比不超过10%。这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滑雪者分布非常集中。也许是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和河北的滑雪者众多。相对而言南方的滑雪者数量偏少。

第二,滑雪者居住地与雪场分布矛盾突出。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滑雪场地一般与滑雪者居住地距离较远,这是由滑雪运动的特点决定的。滑雪运动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非常严苛,需要有足够的降雪量、良好的雪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但气温又不能过低。符合这些要求的滑雪场地一般都远离人口居住地。这个特点必然会加大滑雪运动的成本,因此就要求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才能支持滑雪产业发展。这种经济条件既包括城市通往滑雪场的道路设施与滑雪场的相关设施建设,也包括滑雪者远离居住地,在滑雪场度假的消费能力。

从世界范围看,滑雪者居住地与雪场分布的矛盾并不鲜见。如英国的滑雪者很多,滑雪人口占比达到10%,但英国本地只有5个天然雪滑雪度假村。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交通工具的便利以及航空费用的降低,大部分英国滑雪企业都已迁到国外。目前每年有100万英国滑雪者到阿尔卑斯等地进行滑雪运动。

我国目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一是地区间移动。南方的滑雪者虽然较少,但由于当地雪场的缺失,这些滑雪者也需要到异地滑雪。如目前上海有57万滑雪者,但由于上海本地没有滑雪场,所以这57万滑雪者就需要到其他地区滑雪。北方地区虽然滑雪场地资源较多,但一些大城市,如北京,滑雪者众多、需求较大,使得本地场地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同样会出现本地滑雪者外流现象。第二是地区内移动。仅就北京地区而言,雪场大都分布在延庆、密云等远郊区,而滑雪者主要居住在中心城区。因此即使是在北京本地滑雪,大多数滑雪者也需要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进行跨区移动。可见,跨区移动是滑雪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对滑雪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四)专业水平不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滑雪者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目前我国滑雪人次与滑雪人口之比为1.67,较前些年的1.33有所提升,但与滑雪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目前瑞士的这个比例为9,美国为4.2,日本为3。一般情况下,滑雪专业水平越高,人均滑雪次数越多,如初级滑雪者年均滑雪1-2次,高级滑雪者年均滑雪在4次以上。所以从人均滑雪次数看,我国滑雪者的专业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滑雪者的专业水平对滑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因为专业水平高的滑雪者更喜欢购买专业装备而非租用装备。专业的雪服、雪板和护具价格过万,远高于装备租用价格。因此高级滑雪者数量越多,对专业装备的需求越多,有助于滑雪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二是因为专业水平高的滑雪者对培训的需求更大。为了掌握更好的滑雪技术,专业滑雪者更愿意聘请有资质的教练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在培训方面的消费。专业滑雪者在装备与师资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初学者,因此成为推动滑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我国滑雪场地和师资资源的专业水平同样有待提高。一是很多滑雪场地设施没有达到国际标准。Vanat(2018)认为,中国的大多数滑雪场设备落后,仅适合初学者使用;达到国际标准的滑雪场只有25块,但很多还没有配套的住宿设施,只有极少数可以被视为真正的滑雪度假村。此外,近年来出现的滑雪场安全事故也同样表明我国的滑雪场建设与运营缺乏统一标准,供给侧质量偏低,不利于滑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师资水平偏低。师资水平是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滑雪发达国家滑雪人口与教练员的比例大致为100比1。按此比例,目前我国滑雪教练员及培训人员数量缺口非常大,师资严重不足。同时,国内教练员行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认证标准不健全,师资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亟待提高。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一)区域协同发展

由于滑雪场地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大多数滑雪场都远离滑雪者居住地,因此开展滑雪运动就要求进行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全国范围看,目前的滑雪运动是南方有需求,北方有供给。虽然目前滑雪者主要集中在北方,但南方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滑雪者数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南方的自然条件限制,滑雪场数量不可能太多,所以南方的滑雪者更有可能到北方进行滑雪运动。二是从地区范围看,目前的滑雪运动是大城市有需求,小城市有供给。比如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众多滑雪者,但由于城市供地不足及其他自然禀赋限制,本地可提供的滑雪场地有限,使得很多本地的滑雪者,特别是专业水平高的滑雪者,需要到周边小城市进行滑雪运动。

应该承认,区域协同发展是由滑雪运动供求空间分离的特点产生的必然趋势,所以要发展本地的滑雪产业首先要厘清本地的优势,希望将供求两方面资源都集中在本地区的传统思路是不现实的。只有树立与其他有相应资源的地区进行合作的观念才能发展好滑雪产业。

(二)产业融合发展

同样是由于滑雪运动供求空间分离的特点,滑雪场所在地需要为滑雪者提供的绝不仅仅是滑雪场地,而是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设施与服务,进而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从国外实践看,很多滑雪者,特别是专业水平高的滑雪者,需要花几天时间到异地滑雪,由此产生出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各方面多种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滑雪场必然会进行业务拓展,在提供滑雪服务的同时,还提供相关配套服务,逐步形成具有多产业服务功能的滑雪度假村(ski resort),促进当地体育、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俱乐部模式发展

国外实践表明,俱乐部模式是普及提高滑雪运动、推动滑雪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俱乐部模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俱乐部使用市场手段,将滑雪者、场地、师资等滑雪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普及滑雪运动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俱乐部发展基础上组建协会,实现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可以进一步规范俱乐部运营,提高俱乐部服务质量,促进滑雪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Laurent Vanat,2018 International Report on Snow & Mountain Tourism.2018,4.

[2]Wu Bin,等,2018 China Ski Industry White Book.2019,1.

作者簡介:年炜(1971-),男,北京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奥运经济。

猜你喜欢
滑雪者雪场滑雪场
Differences Between Skiing and Snowboarding双板滑雪和单板滑雪的区别
滑雪?滑沙?
课外滑雪场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冰雪经济
走进平昌
滑雪场上的狂欢
雪山历险记
新疆3s级滑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