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我国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低年级学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奠基阶段,因此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7-009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090
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核心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这是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培养的起步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这是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学生通过形象观察和思维,实现到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会影响人,也能够逐渐改变人,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强调要尊重学生,以学生实际来开展符合学情需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自己,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但是从学生实际来看,学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性格、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等方面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一些数学学科薄弱的学生可能就会心存顾忌,害怕教师提问或者参与课堂,这对于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因为不积极参与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维,进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在认可学生层次差异性的基础上来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特别是要注意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真正遵循“学生是課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的原则,教师要多研究学情,敢于放权,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提升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一定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境式教学是新课改下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情境,能够更直观、更巧妙地给学生呈现所学,引导学生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是较为贫瘠的,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对于一些形象思维的问题是有一定的印象甚至是较为感兴趣的,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创设引导学生思维的情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上,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这是学生开始思维的起点。以学生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就能够降低思维的难度,提升思维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当前学生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平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把教材中相对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变为学生们喜欢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不仅能够降低思维的难度,还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教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巧妙应用多媒体信息设备,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相信一定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1).
[2]朱益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王和平(1963.10— ),男,汉族,甘肃武山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