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教育“三策”

2019-10-16 08:18孙存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学校

孙存波

[摘 要] 本文基于实施劳动教育的案例,阐述了通过体验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劳动;教育;体验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当时,学生的基础差,各种条件落后,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每次吃饭后,进教室总能看到,垃圾桶内有饼头、煎饼头、剩菜之类的东西,是经常而不是偶尔,我不理解也很气愤,但没有发火,也没有把丢弃的东西捡起,甚至吃下。经过了解后,我才知道,学生每次回家拿饭,就是煎饼、油饼、馒头都不愿意带,伸手就是要钱,家长不给还摔摔打打的,冲着家长发脾气。毕竟独生子女较多,作为农村山区中学的学生,虽然很多家庭不是很富有,但为了“不难为”孩子,或犯不得“生气”,家长还是“蛮大方的”,学生带着饭菜,还得给钱,据了解,一周少的十几元或几十元,有的甚至上百元。之所以如此,我想是学生没有明白“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没有“劳动最光荣”的体验等造成的。

当时恰逢麦熟割麦子的季节,天公作美,周末是个艳阳天,我让学生找个阴凉地,别晒着,看其父母割麦子,至少两个小时。没有要求学生去割麦子,我知道其实他们不会去割的,哪怕父母安排也不会去干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更何况父母还舍不得叫他们干活。后来我在学生的日记里看到:“这是一个难忘的周末,……我看着父母佝偻的背影,累了直直腰,抹把汗,不歇息,又费力地弯下腰,……吃力地扛着麦个儿,蹒跚地走在麦茬地里,汗水浸透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落泪了,我走进了地里拿起了镰刀……”。从此,剩饭、剩菜垃圾桶里再也不见了,学生吃零食的也少了。

体验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只有让学生参与劳动,才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的快乐,学生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珍爱劳动的成果,形成尊重劳动的意识。

二、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学生没有劳动的情感,不爱劳动,就会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往往视而不见,缺乏劳动的责任意识。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学校缺乏劳动教育的计划与规划,没有开展劳动教育,二是家长的包办,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

做事不贪大舍小,劳动教育亦是如此,就让我们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吧。

一是明确学生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如打扫卫生、整理宿舍、擦黑板等这都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当然,他们也有参与劳动的权利。像有的班主任用劳动来惩罚学生,这既歪曲了劳动的价值观,又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劳动权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本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应该做的。但有的学校因为学生卫生打扫不彻底等原因,雇用保洁人员,这也是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的。学生能干、该干的事为什么不让他们干呢?

二是把握学生心态,采取适当的方法,做好家校共育,逐步养成其爱劳动的习惯。我的侄子随父母在外地上学,初一下学期,由于迷上了网络,后来投奔了我这当教师的叔叔。他随我在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我一起吃住,起初他的衣服、鞋子脏了就泡在盆里不管不问了,我也给洗了几次,有时闲着没事时,让他自己学着洗,他只是答应但从没干过。这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学生是必须要干的,后来我就把一只鞋子给刷得干干净净,他要穿就必须刷另一只,并且刷不干净,两只颜色不一样都没法穿出去。有时,其他教师遇见就问,孙豪你的鞋子好干净,是你叔给刷的吧。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抢先回答,是他自己刷的,侄子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这办法还真管用,没过多久,自己就学会了,并习惯洗衣、刷鞋子了。我们一起吃饭,起初每次吃完饭他周围的地面上弄得脏兮兮的,有次我把自己的位置扫得干干净净,在我做饭时,发现他拿着扫帚和簸箕,把脏的地面扫干净了,为这我还特意地给他做了他喜欢吃的鱼,弄得他还不好意思了,就这样,扫地的问题也解决了。再后来,我给弄好菜放在哪儿,他也习惯了炒菜,慢慢地,他还学会了很多的花样。他的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毕业时以613分的成绩顺利地考入县一中。

通过对侄子的“改造”,我想,很多时候是教师和家长包办太多,是我们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权”,造就了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的懒孩子。要还孩子“劳动权”,加以引领,从日常的点滴做起,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形成劳动的责任意识,这才是最有效的劳动教育。

三、重视和规范学校劳动教育,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洗”曾一度在网上引发热议。孟子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小事都解决不了,那么还怎么去指望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这虽是极端的个例,但此事反映出学生的确存在种种“劳动”问题。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既是朴素辩证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然而,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淡化、在家庭中被无视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早在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到,“2020年之前,中小學要推动建立课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并且,劳动评价将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试问这一文件的出台有多少学校知道,又有多少老师知道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足以看出,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各级各类组织部门,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尤为重视。然而,在当前学校教育中。

劳动课程设置率极低,劳动教育形同虚设,甚至可以说就是零。

显然,学校劳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短板,要改变这一现状也非易事,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好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开展劳动教育要从学校做起。一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源头”,校长就是那一“泉眼”,要解放校长思想,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弄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要做被动接受型的校长,上边安排什么、考核什么,就做什么。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生成教育增长点。三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计划和统一管理、监督来保证劳动教育在学校的落地生根。

劳动教育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教育的短板,亟须在摸索中前行,只要行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错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