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应该把家庭财务情况告诉孩子,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6名受访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52.0%的受访家长会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12.7%的受访家长不会,35.3%的受访家长会视情况而定。
一位接受调查者告诉记者,她初中时就知道了家里的财务情况。“那时我爸妈在老家做生意,开始时有赚有赔,很难有固定的存款,但无论是赚了赔了,我妈都会告诉我。”
调查中,32.8%的受访家长称会在孩子初中阶段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25.4%的受访家长会在孩子高中阶段告知,19.4%的受访家长会在孩子大学阶段告知,18.6%的受访家长会在孩子小学阶段告知。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国际教育心理学专家陈志林认为,孩子在6岁前,对金钱、物质的概念还不清晰,而从6岁开始,他们对金钱逐渐有了认识。这时候需要家长把孩子当作家庭成员,把孩子的财商教育纳入家庭教育,把家庭财务情况拿到明面上跟孩子说。“如果是条件比较一般的家庭,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家里实际经济状况。如果因为想让孩子节俭,就说家里条件差,可能会给孩子带來自卑情绪,或者导致孩子过于看重一些小钱,甚至因此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有哪些好处?66.9%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助于让孩子更加准确地判断事物的价值,61.8%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助于让孩子理性消费,61.0%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助于让孩子理解家长挣钱的不易。
陈志林认为,告诉孩子家庭财务状况,第一能让孩子知道钱是爸爸妈妈通过辛苦工作赚来的,让孩子明白赚钱不易。第二能让孩子理解,即使家里不缺钱,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的财富就是自己的。第三能让孩子知道,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的重大开支上,孩子有建议权,但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对于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52.9%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知道家里财务情况后,花钱大手大脚,51.4%的受访家长担心家庭财务情况成为孩子的负担,导致孩子自卑,49.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太早知道家庭财务情况,会过于看重金钱。
“现在有的家长无休止地为孩子付出,但同时又告诉孩子家里经济紧张。其实孩子是敏感的,可以洞察父母的心思,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感受到的情况和父母的表现不一致,会觉得父母在欺骗自己,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陈志林认为,告诉孩子家庭财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财商、担当意识,同时也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调查中,69.6%的受访家长认为家长应教会孩子提合理消费要求,减少冲动消费,63.3%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告诉孩子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用钱来衡量的,59.2%的受访家长认为应教育孩子花钱有度、不炫富、不攀比。
一位接受调查者认为,要通过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帮孩子树立起健康的心态。“要让孩子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消费,如果眼下比较困难,就要注意节俭,考虑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如果家里富裕,也得让孩子明白,这是父母创造的。总之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情况自卑或自大。”
(张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