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所谓“教学生六年,想学生的六十年”,就是这个道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儿童时期,是人生奠基阶段,教师应该开启他们的这些潜能空间,其中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就是培养儿童成为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因素。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和顽强的开拓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
(一)触类旁通。教师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相关的创新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教学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聪明的华佗》一文里体现了华佗的创新意识。一般人劝架只会制止,而华佗用两把嫩嫩的青草便轻而易举地分开了两只正在激斗的羊。他的办法非常新颖,他利用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轻松地达到了最好的效果。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怎样把正在打架的其他动物分开?学生们跃跃欲试,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二)畅谈理想。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文道结合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诗中的内容浅显易懂,深受学生的喜欢。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要只停留在品文的基础上,还应该挖掘文本的“道”:你们有什么理想?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立志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他们用智慧去创造,理想一定会变成现实的。
(三)实践激发。指导学生描写橘子的作文片段,不妨先带着学生去橘园参观采摘。体验过后,学生的写作欲望得以激发,写出来的作品内容饱满,感情真挚。二年级学习口语交际课文《秋天》,我们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再让他们把多姿多彩的秋天带回课堂。如果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带学生去参观、访问、调查,到实践中去体验,就一定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后天培养和锻炼的。教师在教学听说读写训练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一)重视课后思考题。教师要紧扣每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及练习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穷人》一课的练习中安排了续写训练:渔夫拉开了帐子,他看到什么?这都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联想活动本身就是在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二)注重想象作文。对于儿童来讲,其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能将一些成年人看来毫无关联的两种事物组合到一起。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有多少个学生,就会出现多少个版本。
(三)注重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应当从培养其思维的扩散入手,包括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低段有一篇课文是《清清的河水》,课文的主题是环保,我们让学生进行横向思维,思考:动物们懂得环保,我们人类又应该如何去环保呢?这是对学生进行逆向性思维的锻炼。
三、创新情感的培养
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总会受到一定情绪的影响,成功的时候欣慰、愉悦,失败的时候就会沮丧、失望。而后者又是创造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成功,获得积极创新的情感体验。
(一)评价激励。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提出“跳一跳”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处在积极向上的情绪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就更加活跃了,教师再给予及时的鼓励评价,形成良性循环。《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是怎样的一只狐狸呢?学生回答说是一只聪明的狐狸。教师不要急着去否定,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求答案,学生果然体会到狐狸的价值观不对,这样的做法应该用“狡猾”一詞来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进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良好境界。
(二)美育陶冶。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也不容忽视。儿童用形象性和美育的情感相连帮助记忆,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的字词句训练到位,还不要忘了阅读中的美育。教师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的时候,用课件把美丽太空图展示给学生看,顺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太空的美丽,伴着音乐进入课文,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美育也得到了培养。
(三)赏识催化。教师的赏识教育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催化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如果用欣赏的眼光、赞许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学生的创新大门也慢慢敞开,我们就会发现那里有取之不尽的创新资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真正形成自身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