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的效果分析

2019-10-16 06:43:40张建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11011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胃窦声像肿块

张建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 (辽宁 沈阳 110112)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的26例胃间质瘤患者和26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胃间质瘤患者病灶在胃窦部的检出率显著低于胃癌患者,病灶部位在胃体部、底部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间质瘤声像图特征:病灶位置主要集中于胃体部、底部,肿块特征:生长为膨胀性、有包膜、低回声、形态规则、血流信号丰富、内部有发生液化坏死现象等,在声像图中主要呈类圆形、椭圆型等,附近未见淋巴结肿大。胃癌声像图特征:病灶多发生在胃窦部,肿块特征:生长为浸润性、形态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模糊,假肾征等,血供不足,附近淋巴结肿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之后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胃肿瘤疾病包括胃间质瘤和胃癌的发生率日渐上升。胃间质瘤和胃癌在临床症状以及表现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早期诊断两种疾病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误诊等现象[1,2],不利于之后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彩色多普超声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和发展,目前已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诊断临床中的各类疾病上效果显著。因此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进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的26例胃间质瘤患者和26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26例胃间质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33~76岁,平均(55.46±6.58)岁;26例胃癌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4~77岁,平均(56.27±6.48)岁。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全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都是完整的;患者及家属皆知晓,同意书也是自愿签署的。排除标准:同时还伴有其他消化道疾病以及胃部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慢性疾病等。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诊断检查的具体方法如下:检查前患者要保持空腹,并充盈膀胱,然后对患者实施多个切面经腹部的扫描,对患者胃部病灶表现情况进行观察,确定肿块后,再探查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附近胃壁的联系、胃壁分层清晰度、是否有淋巴肿大情况等,之后利用CDFI对肿块内和周边组织血流情况进行评价[1-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依据肿块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肿块生长包绕胃腔,肿块生长是沿着胃壁向前延展的,并且肿块并不规则,病灶内部和周围胃腔都出现较强的回声,主要是“假肾样”,判定肿块血流丰富是依据血流信号切面的丰富程度,可分为血流丰富,可见超过一条的长血管或者发生大于三条的点状血流;血流不丰富,细棒状血流、点状血流低于三条或者未发现明显的血流信号。二是肿块生长不包绕胃腔,倾向一侧膨胀生长是其主要病灶表现特征,病灶内部和周围胃腔都未出现较强的回声表现[2,3]。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病灶部位的检出率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种疾病在超声下病灶部位情况

结果显示,胃间质瘤患者病灶在胃窦部的检出率显著低于胃癌患者,病灶部位在胃体部、底部检出率显著高于胃癌患者(P<0.05),详细见表1。

2.2 分析两种疾病声像图特征

胃间质瘤声像图特征:病灶位置主要集中于胃体部、底部,肿块特征:膨胀性生长、有包膜、低回声、形态规则、血流信号丰富、内部有液化坏死现象等,在声像图中主要呈类圆形、椭圆型等,附近未见淋巴结肿大。胃癌声像图特征:病灶多发生在胃窦部,肿块特征:胃壁生长为浸润性、形态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模糊,假肾征等,血供不足,附近淋巴结肿大。

表1. 比较两种疾病在超声下病灶部位情况(n=26)

3.讨论

胃间质瘤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种交界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胃黏膜下是其最常发生的位置,它具有恶性潜能,容易和平滑肌肉瘤发生混淆,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随着电镜、免疫组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胃间质瘤的检出提供了重要条件[3,4]。胃癌是肿瘤科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胃部腺上皮是其发生的主要位置,当患者发生胃癌,通常会表现出上腹疼痛、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胃癌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症状表现差异不明显,但是两种疾病在疾病的转归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取上存在明显差异,因而术前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十分关键[4,5]。经过本次研究,并综合以往的研究可得出,两种疾病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观察到两种疾病的声像图表现特征,其中胃间质瘤,生长源头主要是黏膜下,生长位置主要是胃壁肌层内,生长特点主要是膨胀,不断扩展至浆膜下。经过早期诊断,可发现肿瘤内有包膜,肿块边缘形状规则,呈类圆形、椭圆型,内部有回声、边界明了。而胃癌主要发生位置是黏膜上皮,生长为侵润性,胃壁显著变厚,在超声的观察下,可发现胃壁出现低回声、形状不规则,病灶累及胃窦部时,还可见“假肾征”,胃癌黏膜溃疡与胃间质瘤相比,较浅,但分布范围较广[5,6]。研究显示,胃间质瘤患者病灶在胃窦部的检出率显著低于胃癌患者,病灶部位在胃体部、底部检出率显著高于胃癌患者(P<0.05)。

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之后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胃窦声像肿块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中国军转民(2018年3期)2018-06-08 05:51:11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2014年18期)2014-08-15 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