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习,吕贤良,吴 彬,艾丽萍,娄明华,徐建恩
(1.丽水市莲都区峰源林业工作站,浙江 丽水 323000; 2.丽水市莲都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丽水 323000; 3.丽水市莲都区联城林业工作中心站,浙江 丽水 323000; 4.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林业工作中心站,浙江 丽水 323000; 5.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古树名木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着环境和历史的发展变迁,承载着历史、人文、环境的信息,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无价珍宝[1-3]。古树是指树龄在100 a以上的树木,名木则指因古今中外历史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4],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工作中,相关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常见[5-6]。从历史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社会及经济效益等多角度看,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研究,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当代及后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7-8]。
2002年,莲都区进行了第1次古树名木普查;在此基础上,2017年,莲都区开展了第2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第2次普查工作,采用较第1次普查更为先进的调查技术,全面有效地记录了全区古树名木生长数据。2次古树普查工作相距15 a,因生长环境改变、古树生长和自然衰老等原因,全区古树名木生长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要及时对全区的古树名木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全区古树名木生长现状,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东经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全区总面积1502.10 km2,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2~18 ℃,≥10 ℃年积温3093 ℃,年均降水量1474 mm,年均日照时间1783.2 h,年均日照率40%,年均无霜期255 d。
按照《浙江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浙江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操作细则》要求,对莲都区内每株古树名木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树种、树龄、树高、胸径、冠幅、坐标、海拔、生长势、立地条件、分布状态、树木奇特性状描述、管护单位和保护现状等。树龄主要依据第1次古树名木普查资料、文献、史料、传说、走访及生长发育特性予以确定,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访谈估测法、文献追踪法、实地勘测法和类比推断法;树种的中文名称及拉丁名按标准填写,无法确定的树种,采集标本请专家鉴定;胸径、冠幅等用米尺实测;生长势、立地条件等根据实地踏查的情况确定;分布状态则参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树种组成、相对集中生长、形成特定生境的古树群体为古树群,反之即散生古树[9]。
2017年6—9月莲都区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在查阅第1次古树名木普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当地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对莲都区内古树资源的树种组成、生长状况、分布情况进行逐株调查。根据古树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其种类,采用数据采集仪采集古树的坐标、海拔、生长状况等基本信息,直接录入浙江省古树名木监管平台,将每株古树的基本信息整理归档至电子信息系统,全面采用信息化手段科学高效管理古树名木,为动态监测、跟踪管理、保护利用及科学研究古树名木打下坚实基础。
据统计,莲都区共调查建档古树名木2156株,分属 28科52属67种,每科包含1~12种。全区古树树种分布分散,在数量上、种类上分布极不均匀,7个优势树种的古树均在50株以上,总株数达1852株,占全区古树总株数的85.9%,说明莲都区的气候条件和生境有利于这些优势种的生存。这些优势种分别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樟(Cinnamomumcamphora(Linn.) Presl)、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Lindl.) Schott.)、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Zucc.var.mairei(Lemee et Levl.) L.K.Fu et Nan Li)、榧树(TorreyagrandisFort.ex Lindl.)、柳杉(Cryptomeriajaponica(L.f.) D.Don var.sinensisMiq.in Sieb.et Zucc)(表1)。其中,马尾松的古树数量最多,有502株,占全区总株数的23.3%。另外31个树种仅分别只有1~2株,这些古树数量极少。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古树名木中全区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苏铁(CycasrevolutaThunb.)、银杏(GinkgobilobaLinn.),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C.B.Shang)、樟、榧树、长叶榧(TorreyajackiiChun)。
表1 莲都区古树名木分类统计
表1(续)
莲都区的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 a,合计有1146株,占总株数的53.2%;1000 a以上的古树稀少,仅有18株,除了1株为银杏外,其余17株均为樟。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等级,一级古树(树龄500 a以上的)127株,分属8科10属10种;二级古树(树龄300~499 a)335株,分属14科17属21种;三级古树(树龄100~299 a)1694株,分属27科50属64种。三级古树的数量较多,是一级和二级之和的3.7倍,由此可看出全区古树树龄结构偏小。随着树龄从低到高,古树株数以及所属的科属种的数量呈现出“金字塔”型分布,总体趋势是树龄越大,种数和株数越少(图1)。树龄最大的2株古树分别位于联城街道路湾村和碧湖镇资福村,均为树龄1600 a的古樟树,其中路湾村因树龄、树形和生长状况等综合因素,享有“浙江第一樟”的美称;资福村古樟树因庞大的冠幅而被当地人所熟知,平均冠幅50 m左右。这2株树都是当地有名的风水树,许多人慕名而来祭拜。
图1 不同保护等级古树分布
莲都区古树名木以散生为主,共有1362株古树散生分布在全区境内,占总株数的63.2%;群生古树相对较少,全区有46群706株,占总株数的36.8%。从其分布区域来看,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农村,有2078株,占总株数的96.4%;城区分布极少,只有78株,占总株数的3.6%。由表2可知,在地域分布上,各乡镇街道古树数量及古树群分布存在优劣差异,以碧湖镇的古树名木株数和古树群数量最多,共有434株古树和12个古树群,分别占比20.1%和26%;其次为黄村乡,共有325株和10个古树群,分别占比15.1%和21.7%。除白云街道、万象街道、市白云山林场、太平乡外,其余乡镇街道均有古树群分布;同时,白云街道和万象街道的古树株数也最少,分别只有10株和35株,与其他乡镇街道相比,这2个街道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受人为干扰影响也更大。可见,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是影响古树群居破碎化和古树株数减少的主要原因[10]。
表2 莲都区古树名木分布情况
据调查,莲都区古树生存状况总体良好,生长正常的有1985株,占总株数的92.1%;生长状况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各有115和30株,分别占总株数的5.3%和1.4%,这些古树大多表现为树体空心、主干腐烂、树干残缺和枝叶稀疏,其中有2株位于太平乡的南方红豆杉,因受虫害侵蚀,生长势严重衰弱;已死亡的有26株,占总株数的1.2%,死亡的树种分别为马尾松、樟、南方红豆杉、榔榆(UlmusparvifoliaJacq.)、榧树、柳杉、苦槠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 Oerst.),倒塌、病虫害和生境破坏等因素是导致古树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马尾松死亡株数最多,共有13株,占所有死亡古树数量的50%。此外,莲都区自2014年划入松材线虫病疫区,近年来逐渐蔓延的松材线虫病将严重威胁古松的生存。目前有187株古树已采用砌树池、护栏、封堵树洞、支撑等其它保护措施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但仍有11株古树生长环境较差,需要及时采取管护措施。
1)莲都区古树名木数量多且树种丰富。共有古树名木2156株,分属28科52属67种。树种分布分散,在数量上、种类上分布极不均匀,马尾松、樟、枫香、苦槠、南方红豆杉、榧树、柳杉7个树种,因适应本地环境和生命力强等原因,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树种,是典型的乡土树种,也是优势树种,其中古樟树常被作为当地的风水树,相比其它树种有更加优越的生存环境[10]。另有31个树种仅分别只有1~2株,这些古树属于濒危树种资源,需要特别加强管护力度,确保古树树种的生物多样性不受损失。
2)全区一级古树127株,分属8科10属10种;二级古树342株,分属14科17属21种;三级古树1694株,分属27科50属64种。三级古树株数是其余等级古树的3.7倍,古树树龄结构偏小。随着古树树龄从低到高,其株数以及所属的科、属、种的数量呈现出“金字塔”型分布,说明树龄越高,树种和株数越少。古树年龄主要集中在100~199 a,合计有1146株,占总株数的53.2%;1000 a以上的古树数量稀少,仅有18株,分别为17株樟和1株银杏。这些古树大多生长在寺庙、景区、河边,其极强的生命力、优越的生长环境和人为的刻意保护是这些古树可以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11-13]。
3)全区古树以散生为主,群生为辅。散生古树有1362株,占总株数的63.2%,古树群有46群794株,占总株数的36.8%。从分布区域来看,大多数古树分布在乡村,极少数古树分布在城区;从地域分布上看,各乡镇街道古树数量及古树群分布存在优劣差异,碧湖镇古树株数和古树群数量均为最多,黄村乡次之,城市化发展最早的白云街道和万象街道的古树株数最少及无古树群分布。进而说明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发展严重影响了古树生境,造成古树株数减少和古树群居破碎化[10]。
4)部分古树生长状况不佳,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全区古树总体上生长状况良好,但生长状况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名木仍分别占比5.3%和1.4%,这些古树因生境较差、病虫害、人为干扰等原因,导致树体空心、主干腐烂、枝叶稀疏,建议及时采取修补树洞、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树体保护等养护措施,并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这些树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这些古树生长状况恢复良好。同时,有1.2%的古树已经死亡,共涉及到马尾松等8个树种。倒塌、病虫害和生境破坏是导致这些古树死亡的主要原因。全区已有187株古树被采取科学保护措施加以保护,但仍有11株古树生长环境较差,可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影响古树健康生长的环境因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其生境。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14]。自2016年以来,莲都区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已对全区90多株古树采取科学管护措施进行专门保护,但是相对全区的2155株古树总量而言,这点数量显然微不足道,绝大多数古树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全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依然严峻。本研究通过分析和评价全区古树树种、树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这4个方面因素,全面了解全区古树生长现状,为探索建立长久科学的古树名木管护制度提供一定理论指导[15-16],同时,通过古树资源的特征分析,为今后造林树种和城镇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多样化指明了方向[13]。值得注意的是,莲都区作为松材线虫病疫区,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着古松树生存安全[17-18],虽然全区古松树数量可观,但是被称之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极有可能导致古松树在一段时间内消失殆尽,因此,如何防治松材线虫病侵害古松树将成为今后重要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