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高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12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日趋增大。地铁作为一种新型大运量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效率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BIM技术具备的可视性、模拟性以及可出图性,极大地提高了地铁设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地铁建设的安全和高效。在地铁项目建设中的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对设计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后期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设计阶段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BIM应用价值,成为当前地铁建设BIM应用的重要课题。
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规划阶段就有BIM技术的身影[1]。本阶段的BIM应用主要包括以下2方面。
基于BIM技术,可以实现地质模型的创建,通过地质模型可方便地进行底层分层剥离展示、任意断面和角度的空间剖切、二维断面成图等[2],能查询并计算工程范围内的地质信息和土方量。
通过“BIM+GIS”结合,创建项目周边及沿线环境模型,真实反映项目周边环境现状,不仅实现个案的三维信息化管理,而且能实现周边地理环境的大场景。为设计方案决策、场地规划布置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在初步设计阶段,BIM技术除了能实现不同设计人员协同设计之外,本阶段的BIM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不同专业设计人员通过BIM软件各自协同创建各自专业模型,通过模型协同创建,能时刻关注设计的进度和工作进程,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工时设计[3],及时洞察设计方案缺陷并解决。
通过不同方案模型的创建,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和模拟性,真实直观展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见图1),加强方案汇报效果,提高沟通效率,实现不同方案的比选与优化。
图1 某地铁站屋顶内衬板装修方案
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相对稳定,通过BIM技术,可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深化设计,本阶段的BIM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铁项目涉及专业众多,机电管线种类繁杂且数量多,通过应用BIM技术,能对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借助软件自动检测功能,能全面、整体地观测项目各方面,集中突破难点,并提取出关键变化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4],解决管线碰撞问题。通过与支吊架模型的结合优化,不仅能充分考虑设备及管线的检修空间,而且能实现管线排布的合理性、经济型、人文性和美观性。
基于BIM模型,设置车站房间净空要求,逐一排查房间净空高度,针对不满足净空要求的房间进行调整,针对重点区域进行空间优化(见图2)。
图2 某地铁站空间优化调整图
通过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时,对支吊架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采取支吊架综合安装,充分利用空间,尽力避免支吊架散落布置,避免材料资源浪费。
通过BIM技术实现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后,把通过BIM软件调整好的机电管线导成CAD图纸,指导现场施工,图纸包括管综平面图、管综剖面图、单专业平面图等。
为避免后期施工对二次结构的砸、敲,运用BIM技术对每一面二次结构墙体进行立面出图(见图3),对墙体孔洞进行梳理和检查,并快速标注和定位每一面墙体孔洞大小和类型。通过二次结构出图,能显著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图3 某地铁站二次结构出图
通过BIM技术对车站各专业墙面箱柜布置进行优化、整合,明确安装方式、定位安装位置,制订出整合方案。依照箱柜由大及小,由高及低的原则,实现箱柜布置错落有序,美观合理,每一面墙体箱柜通过BIM图册(见图4)下放至施工单位,精确指导施工,确保现场实施与模型的一致性,实现箱柜布置落地性实施。
图4 某地铁站35kV开关柜室图册示意图
通过BIM软件提取土建的工程量、风水电等机电的工程量,与投资监理单位的工程量复核,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通过三维模型,能直观了解车站设备的运输路径,了解运输路径是否合理以及设备运输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保证后期车站的设备顺利安装。
在地铁站信息模型中添加材质信息、颜色信息、光源信息等,模拟实景效果(见图5),优化装修设计方案。
图5 某地铁站站厅层及站台层装修示意图
地铁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由于各阶段所需要应用的侧重点不同,模型的深度以及构件的划分会有差异,导致不同的模型在不同的应用阶段不具有继承性及传递性。比如,设计施工图阶段的模型反映的是各专业设计需要表达的内容,不会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的问题,所以模型在传递到施工阶段的时候,需要施工单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模型,不能做到“一模到底”。
目前,国内在BIM应用中的软件有AutoDesk Revit系列、Bentley Macro Sation系列等。不同的BIM软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不是全部的建模软件都适合所有的模型建立,例如,Revit系列在建筑三维设计方面比较优秀,Bentley Macro Sation系列则更侧重于基础设施的设计,如果需要把建筑模型与基础设施模型体现在同一个模型里,就会面临不同软件设计的模型是否可以合并的问题,因此,需要打破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可以解决,可以极大地提高模型的利用率。
BIM软件还不能完全做到设计人员只要输入相应的设计参数,就可以生成相应的设计模型,尤其是在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如桩基的模型建立,还是需要手动建立,所以还需要不断地迭代开发产品,逐步实现工作的半自动化到全自动直至智能化。
一个合格的建筑信息模型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会建模,更需要有专业的设计素养,但目前两者兼顾的BIM从业人员极少,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轨道交通领域BIM技术的发展需要新一代的科研人员继续加大BIM软件的开发,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BIM的价值,共同推动BI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地铁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BIM技术优势并没完全凸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项目参建方还不够重视。同时,BIM应用体系也不够完善,BIM应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非系统性的应用,使得BIM价值发挥有限。BIM技术需要项目各参建方共同努力并且加以推广,制订地铁BIM应用标准,落实各参建单位BIM应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