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环保品牌集群发展之路
——访中国环保节能集团总经理余红辉

2019-10-15 06:22武志军
中国品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集群发展

文_本刊记者 武志军

9 月20 日,纺织服装服饰、休闲食品、珠宝玉石首饰等第四批品牌集群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成立中国竹藤、中国焦煤、中国电力等共30 个品牌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优势逐步显现。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辉,亲身感受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走好环保品牌集群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心。

“当前,形成品牌集群合力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余红辉说,“为推动环保领域的品牌建设,加快形成世界级的环保集群品牌,中国节能联合光大国际、北排集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E20 等二十余家国内环保领域的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等筹备组建中国环保品牌集群。”

余红辉告诉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节能不断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目前,中国节能已有23 家二级公司在39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境外总计107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民生、援建和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工程、贸易、咨询等多项业务,有力提升了中国节能及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和影响力。

做强品牌新优势

记者: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当前,贵公司发展竞争面临哪些新形势、新要求?

余红辉:作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面临着打造具有很强包容性、吸引力的平台的发展新要求,通过这一平台,集聚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探索出一套市场化、可持续的系统治理创新模式,服务于长江污染治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为此,我们与国内优秀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共抓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筹建固体废弃物集中协同处置与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解决污染治理重大技术难题及装备瓶颈;积极搭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加快组建中节能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废弃物处理与土地生态修复专业平台,研究解决污染治理重大技术难题,培育形成可持续污染治理模式和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研究设立长江生态环保基金,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解决长江大保护项目前期资金缺口。

记者:技术创新是企业永葆竞争力的关键。贵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有哪些优势与亮点?

余红辉:中国节能在技术上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主业板块技术完备,细分领域技术突出,特别是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固废危废处理等领域,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已走在国内前列。目前,中国节能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3 项;拥有有效专利2434 项,其中发明专利近573 项。

我们按照国际领先的“能源供应+环境治理”理念,遵循“成熟技术+系统创新”的设计思路,在雄安新区实施了首个建设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能源供应系统。这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最大亮点在于,一是从土壤中提取浅层地温能,为整个园区提供70%-75%的供能来源;二是从园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中提取能量,作为辅助供能来源;三是通过设置1500 立方米的蓄能水池进行储能调节,夜间蓄能、白天释能,进一步降低电费支出;四是通过在夏季回收空调循环水中的热量,变废为宝,为整个园区免费制备生活热水。

同时,污水处理系统采取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和一体化装备,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500 吨。经过处理后产生的再生水,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可用于冲厕、绿化浇灌、道路喷洒、生态补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城乡固废综合治理上,中国节能依托核心环保技术、装备储备,创新性提出“两园一链”业务模式。“两园一链”由集约式综合固废治理产业园、分布式有机固废治理生态园、环境物流链三部分组成,以先进技术手段保障各个关键生产环节运行稳定、高效。

在城市中建立的集约式综合固废治理产业园,以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通过整合国内外固废处理先进技术,既可协同处理该城市餐厨、厨余、污泥、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危废医废等,又能带动周边乡镇、农村,将可长距离运输的生活干垃圾运输到城市的固废治理产业园,最大程度集约、协同处置。集约式综合固废治理产业园比单独建设处理设施节约投资30%以上,节约土地资源50%以上,降低政府财政支出20%~30%。

江西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一揽子服务项目

成都祥福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能源供应系统

形成集群新合力

记者:形成集群合力是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之路。环保品牌集群也正在筹建中,目前环保品牌集群筹备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余红辉:中国节能作为环保品牌集群的牵头组建单位和秘书处单位,高度重视中国环保品牌集群组建工作,秘书处第一时间着手开展了集群前期筹备工作。初步确定了集群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研究起草了集群的基础性文件,初步确定了集群准入条件和拟吸纳成员名单,并于9 月11 日组织召开了中国环保品牌集群筹备会。定向邀约的第一批创始会员,聚集了我国环保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基本代表了我国环保市场上最高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水平,最有可能代表我国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对集群的发展抱有极强的信心。

作为品牌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集群已经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真正实现目标还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探索:一是研究制定适合环境保护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加快完善集群内生态系统,防止“无序竞争”,形成比较优势和互补效应;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提升安全环保质量工作。

中国环保品牌集群首批创始成员是我国环保品牌建设的主力军,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将能够牢固树立中国环保产业的良好形象,走出一条成功的品牌发展道路,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集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攀枝花 打造汽车制动器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