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冬怡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伴随着东莞经济发展的奇迹,东莞企业在国内外产业链尤其是制造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与东莞企业相关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文献却凤毛麟角,这显然与东莞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所受到的关注是极不相称的。因此,东莞企业要获得国内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就亟需从东莞产业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管理理论前沿动态,寻找符合实际的研究切入点,以期取得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贡献。
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是国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Kaufman,2010),也是目前国内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近20 多年来,国外学者对于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组织/个体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仍然有很多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Guest,2011)。如果真的存在一组普遍适用的高绩效工作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的绩效水平,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可以简化为寻找这样一组人力资源最佳实践的政策内容或者说是一套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内容(张一弛、黄涛、李琦,2004)。即使我们接受最佳实践的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疑问,特别是学者们对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形成机制及运作机理并没有达成一致。
通过对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理论研究,综合考虑东莞经济环境动态变化、行业差异、组织差异对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实践技术形成的影响,从而提出东莞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形成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绩效工作系统形成机制模型——“汽车”模型
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形成机制模型可以用一部“汽车”加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我们把汽车的方向盘比作是能调整战略方向的企业环境,随内外环境发展不断变化。而汽车的四个车轮是组织实现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根本基础,其对应的是基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四个方面。汽车的车身是实现连接组织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纽带,是基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中介因素。车尾比作是联系高绩效工作系统和组织绩效相互之间的缓冲变量,以上因素相互联系作用一起影响高绩效工作系统,这种联系作用主要通过外部契合和内部契合来进行研究。高绩效工作系统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公司目标有效匹配,达到高绩效工作系统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从而具备强大的高附加值。
本文探讨东莞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核心实践技术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并归纳出东莞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形成机制——“汽车”模型。可为东莞企业向内寻求竞争优势提供工具和参照样本,为东莞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及保持可持续性的管理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可为解释东莞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形成和演化问题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是对东莞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可为东莞企业管理实践带来新颖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