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丽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医院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常见慢性病种类较多,其中以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较为常见,对于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由于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心肌损伤,致使心肌结构以及功能发生病理性变化。心力衰竭疾病对于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存在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心力衰竭疾病预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病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在这一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上维持患者心功能正常,避免疾病加剧,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可以通过3个方面开展疾病预防,即通过药物预防,日常饮食预防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预防3方面内容,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病率。
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疾病预防能力,首先需要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用药情况。具体来说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定时、定量用药,避免出现漏服、误服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疾病发病率。在这一基础上,社区医院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开展随访,记录患者日常用药情况,并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促进患者遵循医嘱用药,降低疾病发病率。
同时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同时,通常伴随有其他类型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等。患者血压控制能力直接影响患者临床疾病发生情况。具体来说,患者需要改善日常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糖以及高盐类食物的摄入,降低其他慢性病诱发心力衰竭的几率。在患者注意饮食调整的同时,患者如存在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需要及时加以戒除,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在这一基础上,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具有强烈刺激等事件,保持心态平衡,对于维持心功能正常,降低心力衰竭发病率具有重要价值。
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注重日常护理,高效、高质量的日常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脏供血功能,恢复患者活动能力。具体来说需要通过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两方面内容开展。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除需要降低高脂、高盐类食物的摄入量外,需要相应的调整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以达到控制病症发展的目的。患者需要增加每日食物中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摄入量,以保障满足患者日常营养物质需求。合理控制主食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在主食中的比重。在这一过程中,患者需要养成少食多餐,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现象。同时由于过多饮水会增加患者心脏负荷,造成患者疾病加剧,因此在患者日常生活护理中,需要注意患者饮水量的调整,避免患者饮水过多增加心脏负担。
适当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供血能力,改善患者体质,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心力衰竭患者运动锻炼时,首先需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选择适宜患者的慢走、散步等有效活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在這一基础上,患者日常运动区域应当选择安静、外界无强烈刺激的公园等区域,降低患者发生意外的几率。同时患者运动时间选择晚饭后1小时左右,运动量不易过高,避免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加重患者病症。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受年龄增加以及身体功能机制下降等因素影响,患者存在较高发病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一情况下,患者除了遵循医嘱接受治疗之外,相应采取有效的预防以及日常护理措施,能够优先降低疾病发病率,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实际的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临床采用科学预防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降低疾病发病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