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普惠:把健康的富硒产品送到百姓家

2019-10-14 02:10金宗
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张江浦东科创

金宗

硒,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缺硒及低硒状态。人体不能合成每天必需的硒元素,而是需要从每天的饮食中进行补充。开发富硒产品是解决人体缺硒的重要途径。人们逐渐开始真正认识富硒食品及富硒农产品,也更愿意去了解和购买富硒农产品。中商普惠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肖玲向《经济》杂志、经济网介绍了富硒产品及公司的相关情况。

《经济》:目前富硒产业状况如何?

肖玲: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硒含量全面测量结果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72%的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是严重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

为了明确我国硒分布情况,中国农科院自1980年起组织全国25个省地8个单位,在全国布设了782个采样点,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国土检测。结果表明,我国从东北到西南有2/3地区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而其中1/3又为严重缺硒地区。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缺硒能导致癌症、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内障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我国的严重缺硒地区多为商品粮及其他作物基地,因此食物链中缺硒人群远远超过了这些地区的人口数量。缺硒会引起许多病症,人的健康长寿需要足够的硒,而我国是一个缺硒相当严重的国家,人类珍贵的生命面临如此严峻威胁,专家呼吁:缺硒易患病,补硒好处多,科学补硒、刻不容缓。所以,富硒产品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经济》:公司在富硒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肖玲: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公司领导运筹帷幄,紧握市场脉搏,以生产销售特色富硒高端农产品为发展方向,正在逐步建立全国富硒特色商品线上线下交易的大平台。

公司选择了重庆江津。2012年6月,江津成为重庆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江津是“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也是“中国生态硒城”。这里,90.21%的土壤达到中硒水平、硒分布均衡。如何让“富硒”变为“富裕”,从而造福更多人民?坚持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富硒”特色效益农业,成为中商普惠公司的初心。

公司高层专注市场,将目光锁定在了富硒葛根。葛根的药用价值极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葛粉称之为“长寿粉”,在日本被誉为“皇室特供食品”。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目前,公司联合慧赐农业公司在重庆江津已经流转土地3万多亩,为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而工厂装饰一新,各种先进的葛根深加工生产设备陆续安装调试完毕,为公司的产品深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司已经和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为公司的产品升级换代提供稳固的后续动力。公司斥巨资打造的“硒之屋”线下实体销售连锁即将正式招商。全新的VI视觉导入系统,更适应市场的运营方案,更贴心的售后服务体系,必会将真正富硒的好产品送到百姓身边。

与此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线上销售系统也将同步上线。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公司的富硒产品很快就会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2018年8月18日,公司与合作方签订了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的各种文书。相关机构已经进入。不久的将来,公司依托富硒产品的生产、销售亦将登陆资本市场。

《经济》:中商普惠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来发展的优势何在?

肖玲:中商普惠logo整体呈环绕圆形,取义圆满、周全完美,象征着惬意的巨大空间和潜力,汇聚企业向心力,360度全方位服务的发展理念。

中商普惠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设综合部、生产部、销售部、技术部、企划部、财务部、客服部等。机构健全,人才濟济。公司领导层高瞻远瞩,成立以来公司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特别授予党建共建单位,成为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营销合作单位。被山西临汾市企业联合会(临汾市企业家协会)授予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奋斗,将迎来一个新的奇迹。

硬科技出头 资本加速拥抱张江

科创型企业正在迎来春天,资本的“接棒”不断为勇敢的创业者赋能,助力他们深挖潜力,展现创新力量。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张江表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此前对Vπ所运营的孵化器中的创业企业初步测算,20%-50%的创业企业获得股权融资,但比照张江的创业企业数量,每年存在200亿-400亿元的融资需求。

事实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浦东,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先行先试,陆续推出多项基金,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力度,而这些基金无一例外,都在关注张江的强项“硬科技”。

200亿元子基金群已经形成

来自浦东新区国资委的最新消息称:正在探索通过国企转型升级为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其中一大举措就是设立启动科创母基金,发挥母基金统筹资源的优势,实现从分散化、碎片化的基金投资向系统集成、战略协同转变。

据悉,母基金首期募集规模55亿元,同时进一步发挥各开发公司专业优势,加快设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科技、文化控股等子基金,形成总规模约200亿元的子基金群。

此外,浦东新区国资委正在谋划创新“基金+基地+产业”的新模式,增强国企战略招商和精准招商的能力。目前经梳理,区属三家国资创投公司前期投资项目中,共有约17个项目基本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标准,后续将充分发挥“基金+基地+产业”的优势,助推更多科创企业登陆科创板。

放大投资规模 营造科创新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运营商,浦东新区直属企业——浦东科创集团已经落地张江。

该集团业务包括科技投资、基金投资、科技贷款、科技担保、融资租赁、科技孵化等,投资了54只创投基金、所投基金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800个,有100多个项目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

据悉,在浦东科创母基金即将成立之际,浦东科创集团将围绕科创母基金,通过发起民用航空产业投资基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以国资吸引社会资本,放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环境。目前,浦东科创集团已获得了浦东科创母基金、上海市科创母基金、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相关支持,支持浦东重点产业发展。

上海自贸区基金已在张江设立事业部

上海自贸区基金是2014年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批复设立的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基金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开发主体,上海自贸区产业开发集团与财政部所属金控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成立以来,深耕上海自贸区,聚焦医疗健康、智能科技与制造、物流供应链等重点新兴产业方向,该基金90%以上投资均集中在包括张江上海自贸区各片区,其中不少为国内相关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多个项目在A股、港股等上市。

目前,上海自贸区基金也已在张江科学城设立专门的张江事业部,全面、深度地挖掘张江科学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领域优秀的企业项目,零距离服务企业发展,提升科创产业投资规模与能级。

自贸区基金还在新片区设立了临港事业部。至此,上海自贸区基金形成临港事业部、张江事业部与陆家嘴金融城本部“三点一体、科创项目与股权投资深度联动”的业务布局。

据了解,由自贸区一至三期基金基石投资人以及国家级产投平台、长三角产业母基金、知名投资机构、大型产业集团等共同发起的上海自贸区四期基金将于年内设立,该期基金也将更加聚焦张江科学城的优质科创项目。

张江科投基金:1元钱带来2.5元投资

作为一支驻扎在张江的国资创投力量,张江科投以直投与基金并举、投资和贷款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培育出众多“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在没有任何引导、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张江科投基金更多流向了浦东企业和张江本土企业。

截至2019年6月底,张江科投累计直接投资60个项目,共计出资18亿余元,所投项目98%位于浦东,带动和吸引45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浦东;累计投资32只子基金,参股基金总规模超过324亿元。

这意味着,如今张江科投每投1元钱,就会给浦东企业带来2.5元的投资,而且这个指标还在增加。张江科投今年还将推动生物医药专项子基金募集和设立,希望充分发挥国资的杠杆作用,推动更多创新性、颠覆性、前瞻性项目在浦东发展。

银行正加大服务重点科技行业力度

在浦东新区国资加大力度扶持科创企业的同时,上海金融业也正在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扶持力度,这对张江科创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银保监局正在研究制定上海银行保险业机构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沪银行机构对内优化流程,实施“精准科贷”策略;对外加强合作、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全力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张江优势产业,成为沪上银行业服务的重点科技行业,而不少重点银行均设立专门服务机构,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

来自上海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辖内已有服务科创企业的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90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1家,仅这些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从业人员就超过1000人。

20多年前的硅谷,在风险投资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下,谷歌、脸书、特斯拉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为商业巨擎。而今天,在开放、共赢的“科技+金融”环境下,张江也将拥有更多的实力和底气,去孕育更多拥有科技硬实力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并助力他们向世界级科创企业迈进。

链接

“中国药谷”张江

谈到医疗健康,不得不说智慧医疗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芯片和传感器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化的快速发展,AI正逐渐成为医生们的好助手,有着“中國药谷”“上海硅谷”美誉的张江,已经成为“AI+医疗”企业的重要集聚地。也有很多药企大咖都在布局张江。简单梳理发现,一些耳熟能详的国内知名药企多少都和张江有着联系,或者布局研发中心,或者通过收购并购、项目引进合作,在张江留有一席之地。

1994年张江生物医药从零起步,经历20多年,从一片空白到如今的中国创新药领军之谷,产值不断增长。2018年张江医产业经营总收入721.04亿元;产业规模占上海30.4%,占浦东66.2%。

张江为何会被称为“中国药谷”,那么多行业大咖为何会选择布局张江? 答案并不复杂。张江有着丰富的研发平台和CRO服务(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拥有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中试放大、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也有诸如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使得张江的新药创新环境与国际接轨。

凭借丰富的高校资源和高端的人才积累以及产业优势,张江的“磁力”效应日益显著,不少国内龙头企业纷纷来张江“安家落户”,加大在张江的创新布局。

猜你喜欢
张江浦东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三十年的浦东
浅析张江科学城景观标准化的探索实践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Vπ张江孵化器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好人”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