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 李浩
摘要: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满足现今的需求。品德教育渗透在艺术教育中成为德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以美术教育为载体进行德育的培养,通过美术教学的美化、内化、升华方式,达到隐性输入思想道德教育及进行道德实践的新方式。本文结合美术教学中四个学习领域的特点,对美术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为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提供了可操作性、可借鉴性。
关键词:核心价值;美术课堂;德育渗透
核心价值观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过于抽象,因此利用美术的学科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特点帮助小学生对核心价值有更具体直观的体验和理解。
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德育认知的补充,对德育的感悟和体验使得德育变得更加鲜活。可以说美育和德育的目标本就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我们对这四个领域的学习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了探讨。
一、欣赏·评述—把握德育的导向
欣赏课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精品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甚至生活用品的赏析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达到“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教育目标。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漫游交通天地》单元,孩子们通过欣赏《古老的交通工具》和《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发现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目标逐一实现的过程。牛车(慢)—汽车(快)、马车(慢、颠簸、狭窄)—高铁(快、平稳、容量大)等等,未来的交通工具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有的说要设计不用汽油用空气动力的汽车,环保;有的说设计可以自动驾驶接送小孩上下学的车辆,一人乘坐车小不占道又解放了爸爸妈妈。看!在教学中我们没有特意去强调环境保护、关爱父母、遵守交通规则等基本道德操守,但通过欣赏让同学们理解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当孩子们具备改变社会的能力时,变迁的目标也会遵循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一导向,这就是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欣赏课培养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向善的心灵,把握行为的方向不迷失。
二、造型·表现—寻找德育的原点
德育说到底就是教人做人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德育更应该从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和最基本的做人道德操守开始,如勤劳、誠实、孝敬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提倡在美术课中利用“造型·表现”领域的活动引导德育回归生活,回归劳动实践,回归做人的基本道德操守教育。
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践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小组活动中渗透做人的基本道德操守教育。如: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美丽的花园》一课,孩子们听“七色花”的故事感知: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远比物质上的丰足(面包、玩具、裙子等等)带来的满足感要强烈。当孩子们画出想象中的花园,你会发现有的花园用巨大的花朵为流浪猫流浪狗建起了花房;有的花园种满了“面包花”让非洲的小朋友不再饥饿;还有的花朵吟唱着动听的音乐,或在晚上发出柔和的灯光让帮助妈妈入睡。孩子们的创作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回归了生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花房、面包树、利于睡眠的音乐花……勤劳、友善、孝顺融入每一幅画中。
三、设计·应用—落实德育的创新
这一学习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把设计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三年级美术《夏日凉风》一课,了解扇子文化,设计制作一把扇子。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制作功能不同的扇子。作品完成我们可以以展览或走秀的形式呈现装饰功能的扇子,可以用产品发布会来推销纳凉功能的扇子,用武术的形式展示武器扇子!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德育的创新,打破了德育教育刻板的印象。
四、综合·探索—体验德育的乐趣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情感因素是极为重要的。美术是一种艺术化的情感表达,色彩、明暗、线条的各种变化,贴合情感的喜、怒、哀、乐。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打破了美术各个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这个领域的学习学法多样,多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美术起到唤醒并激活学生潜能和兴趣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乐学、责任的品质。在艺术的滋养下德育变得有温度和有趣。
五、结语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既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将德育知识有效渗透到美术课堂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发展,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Z].2019.
[2]张莉.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35.
[3]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作者简介:沈文,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李浩,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