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舞蹈属于表演艺术,一般是音乐、动作、美术的集合体,对舞者本身的肢体协调能力有一定的考验,而舞蹈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是教授学生怎样表演的教育,其在教育改革背景之下也在不断地探究改进,本文主要针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表演;探究分析
在国内教育结构体系还未完善的时期,舞蹈只是作为一种个人爱好或者商业形式被表演,但是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组成的不断丰富化,舞蹈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并且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舞蹈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字数表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真正的表演思想传递给学生,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律动感和审美水平的要求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要探索思考的,也是舞蹈教育进行改革发展所要参考的重要立足点。
一、舞蹈艺术表演概述
当舞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舞蹈不再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协调的过程,而是融入舞蹈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接受专业的舞蹈教育能提升舞感,提高舞蹈表演水平,争取达到让表演观赏者能感受到身心愉悦和美的体验的效果。而这也是舞蹈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断追求进步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舞蹈的大众普及化程度提高,人们对舞蹈表演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所具有的专业水平、表演能力、表演效果等都受到了更具体的评判。总之,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把舞蹈看作一门艺术,磨炼学生基本功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对舞蹈动作本身的思考,从而将舞蹈教育带进新的发展空间。
二、在舞蹈教育中对舞蹈表演的要求
(一)融入感情
跳舞并不是简单的跟着音乐节拍表演相应的动作,作为舞蹈教育专业出身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其首要要求就是表演中要融入感情。一方面,对音乐的感情。舞者在表演前要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有确切的了解,而在表演时必须融入和音乐一体的情感态度,动作融入音乐,音乐表达感情是追求的最高目标;另一方面,舞蹈动作并不是简单的骨骼和肌肉的配合而产生的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舞者的舞蹈动作也是带有感情的,能给观赏者一种美感,通过动作表达音乐。总之,感情是传递艺术感的基础,通过专业的舞蹈教育,将该思想贯穿于个人表演中是每个学生所要追求的。
(二)具备舞感
同语言类学习中所培养的语感相似,舞感是在经过长期规律的练习后,通过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思考总结而产生的,对于专业的舞者来说,其所表演的是一种艺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认知,结合大量的引导练习培养自身对音乐的律动感和对舞蹈动作的敏锐。舞感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不能通过实质性的考试等方式检测出来,但是却能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感受到,所以,在舞蹈表演中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表演者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到底如何,都是能通过观众的眼睛评判出来的,那么在舞蹈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舞感的培养并且刻意地通过安排教学提高学生的舞感也是必要。
三、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舞蹈表演讲究基本功是否扎实,所谓的台上光鲜亮丽的表演都是表演者在台下通过艰苦努力练习达成的,表演者的基础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对舞蹈练就属于自己的感情,是否能顺利地完成表演,要使舞蹈表演达到艺术水平的层面,对表演者的基本功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在实际的舞蹈教育中,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周密、合适、规律的训练计划表,将学生以特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的训练是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表演素养
拥有完备合格的表演素养需要学生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练舞精神。将舞蹈表演提升到艺术层次,需要表演者心无旁骛专心练舞,提高自己对舞蹈的理解程度,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自己的表演体系,通过自身不断地思考总结形成自己对舞蹈表演的认知,从而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再者,提高自我要求。完美的舞蹈表演要传递出表演的精髓,一方面需要表演者加强对自身体态的管理,以更好的身姿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在具体的舞蹈教育中教师要做出适时的引导。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須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标准,加强对基本功的练习,减少表演过程中失误的频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舞蹈艺术思想的传输非常重要,而要达到培养要求,其教育体系必须做出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提高舞蹈教育中学生表演水准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锦峰.高校舞蹈教育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通俗歌曲,2015(11):192-193.
[2]苏锐.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大众文艺,2018(21):211.
[3]舒荣,陈谦.全民舞蹈艺术普及的重要性与对策思考[J].四川戏剧,2018,218(10):187-188.
作者简介:韩成,辽宁省本溪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