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红
摘要: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以武陟县为例,在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框架的同时,仍面临着管理、活动和队伍建设的系列问题。针对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文化,是文明不断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不变的灵魂内涵,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得以立足的强大基底。文化的重要作用使得文化建设成为国家公共建设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环。文化当中,公共文化普及最广、传播效度最高,服务对象最多,所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武陟县围绕“设施全覆盖、活动常态化,村村有人管、乡乡有亮点”的总体思路,着力补齐短板、打造亮点,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武陟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实框架
总览武陟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局,可以看到,武陟目前纵向上拥有县乡村三级文化公共服务网络,横向上拥有以文化活动、图书阅览、文博展览、数字化服务、文化市场、演艺市场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架构坚实。
(一)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健全。积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制定出台《武陟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5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奖补资金形式,每年安排财政列支2000万元,实施涵盖文化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并通过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等形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先后对35个贫困村安排10—15万元,用于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齐备。拥有覆盖城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县财政投入资金110万元,在人民广场、龙泉湖公园建成2个城市书房;1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设施人员齐全;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百姓文化超市、广播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实行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同时,依托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百姓文化超市”联络服务站、联络服务点,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精干。建立了“三馆一站”文化队伍、乡村文化管理员、文艺骨干培训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配备有一定特长、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管理员。依托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定期聘请省、市专业人士采用“乡村文化讲堂”的形式,分乡镇、分区域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各村传统文化活动,在农村组建文化活动小组,逐步由“送文化”向“种文化”到“创文化”转变。
(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丰盛。以重大节庆为依托,举办广场舞大赛、民间文艺汇演、书画摄影作品展览等各类群文赛事;以“百姓文化超市”群众需求为平台,组织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乡村、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以打造书香武陟为重点,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进校园进机关、读书演讲会等全民阅读活动。同时,依托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各类文化活动小组,开展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致力实现“县乡月月有活动、村街季季有安排”。
二、武陟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随着发展形势的快速变化,当前工作中存在一些难题亟须进一步破解:
(一)文化阵地建设、管理不到位。受乡镇、村街经济条件制约,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平衡,个别村街文化活动广场、文艺演出舞台建设质量不高;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体育健身器材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
(二)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缺乏保障。武陟县乡村两级群众文化活动大多通过社会赞助等形式举办,经费保障不足,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
(三)体制不顺,缺乏“活力”。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县文广旅局仅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这种体制使得人事调配使用缺乏制约,缺乏活力。文化站人员不专的问题相对严重,有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虽然是满的,但他们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抓乡镇的中心工作上,真正从事文化工作的几乎就文化站长一人,甚至文化站长还要兼顾许多乡镇工作,导致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不到位。
(四)文化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当前存在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青黄不接等问题,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文化馆等机构专业人员严重缺编,受体制、编制等因素制约,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三、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做实文化阵地设施。在城区,推进“三馆三中心”建设,打造武陟文化新地标;在农村,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发挥现有文化亮点村示范引领作用,升级打造文化精品村。
(二)做优服务效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设施,核心是效能。截至目前,武陟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效能建设上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文化工作者应进一步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方式、新途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优质文化需求。
(三)做强文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引进、培训和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举办“乡村文化讲堂”,使基层经常保持一支充满活力、素质较高的文化骨干队伍;依托各类文化活动小组发掘培育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形成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吸引和带动全体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四)做新文化服务供给。不断创新“百姓文化超市”运行模式,打造“百姓文化超市”精准惠民文化品牌,结合“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覆盖面,多渠道全方位收集群众文化需求订单;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文化服务配送,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开展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文化帮扶、文化下乡等各类惠民活动,让文化惠民的滋养、文化权益的保障、文化需求的满足成为广大群众的幸福元素,促进城乡文化活动全面普及和不断提升。注重培养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大力支持广大群众依托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自办文化和自主开展文化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创造力,让更多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真正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
(五)做活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以“二十四孝”中董永、刘全为代表的孝文化,以二股弦,盘鼓、唢呐、怀梆、哼小车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为代表的祈雨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遺产传统民间文化,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探索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文艺培训、政策扶持等形式,彰显武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魅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好、利用好武陟县宝贵的文化资源。强化舆论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报道,制作宣传版面、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用品,组织文化志愿者义务宣传等,提高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倡导和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