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冬冬
摘要:呼吸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生理功能,对于歌者在演唱过程中歌唱技巧的把握以及良好情感表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舞台实践的感悟,探究流行演唱中呼吸控制技巧和科学使用方法,希望为更多的流行爱好者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流行演唱;呼吸技巧;演唱要点
“善歌者,必须先调其气”,以此可见,由古至今呼吸在歌唱中的意义非凡。气息的运用不仅仅会对音准、音量、音色以及音域范围的呈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还能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蕴含的深刻内涵起到直接作用,所以,对于演唱过程中呼吸问题的探索是每个声乐学习爱好者孜孜探索的课题,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呼吸的概念及作用
流行唱法从在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传,以十分自然的发声特点,真挚的情感表达迅速流行,被大众喜爱,并且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渐渐进入高校专业学习课程,与此同时,关于发声系统,舞台表演等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流行演唱,需要对流行演唱中的技巧和要点进行充分理解和解决,特别是对于呼吸问题的掌握。
(一)呼吸的概念
呼吸是人维持生命之本能,可以分为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在歌唱表演艺术中,正确的呼吸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歌唱中的呼吸来源于日常呼吸,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说它是自然呼吸的扩大和强化。因为自然呼吸状态下,气息未能冲击到声带时,是无法发声的。如果歌者想要提高声音的美感,其需要更加重视呼气以及吸气的科学训练,进行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
(二)气息是声音的动力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声音的发生是需要动力支持的,是一种不断消耗人类体能的活动,声音的响亮程度受到空气冲击力的影响,声音越响亮,则需要得到越强的空气冲击力,进而促使人的体能消耗;而另一方面是指声音的产生来源于气息的吹动从而引起声带震动而产生的声音。并且由于气息受到人体个人素质的影响,歌唱者的身体素质对于歌唱者演唱的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若歌唱者身体素质较好,就能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证,为均需而持久的气息发声奠定良好基础。歌唱中的呼吸一方面受到个人遗传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歌者能够通过后期的不断锻炼进行进一步的气息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强烈运动后呼吸会急促;而当陷入沉睡时,呼吸往往十分平缓而均匀,这些情况都属于自然生理范畴,但对于歌唱者来说,如果想要去到较为良好的演唱效果,必须自己主观自动地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呼吸控制训练,从而增强呼吸功能储备。
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歌者的呼吸储备功能,进行适度的体能训练十分必要。必须结合歌者自身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进行适度训练。同时,在歌者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于呼吸状态的调整和保持。在一般情况下,使用胸膜式呼吸法进行呼吸更加有效,其不仅能够达到锻炼膈肌以及腹肌功能,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自身肺活量。
二、通俗演唱掌握呼吸要点分析
利用流行唱法对歌曲进行表达和诠释时,与其他演唱形式不同,其更注重在表演过程中对演唱要点的把控,侧重歌曲情感的凝练与表达以及真实感的营造与刻画。
(一)灵活控制呼吸
流行唱法的歌曲类型较多,其表达的情感也更为丰富。因此演唱者需要进一步掌控情感深浅的表达,灵活调整自身呼吸力度。在演唱一首曲调悲伤的歌曲过程中声带需不完全闭合,利用强呼吸介入,使声音呈现沙哑的状态,使得听众感知到曲中的沉重、悲伤的感情基调,例如经典曲目《酒干倘卖无》以及《拯救》等。而在表演过程中表达对于美好情感的怀恋以及无限留恋的状时,需要对呼吸节奏进行把控,平衡节奏,均匀呼吸,来呈现出一种柔和舒缓的状态,同时带动声带,促进发音圆润细腻,直抒胸臆,以此来达到情感抒发的目的,也为后面副歌部分情绪的爆发进行铺垫。然后,需要呈现一些较为激烈的情感时,要使声音呈现一种雄厚、具有爆发力的声音状态时,此时需要对横膈膜状态做出要求,使其表现为拉紧状态,促进歌唱者情感的宣泄,整首歌曲的情绪真挚而饱满,使听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例如戴爱玲的《沸腾》《跳痛》等歌曲,歌唱者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扎实的发声方法技巧外,更需要呼吸进行强有力的支撑,才能更完美的表达情感。
(二)合理运用“气声”为音乐表现手段
在流行演唱中,气息不止参与到发声的过程中,更参与了情感的表达。有时因为情绪的需要而发出一种类似耳语的声音,呈现一阵漏气、虚弱的音色,不按照一般发声规律而形成的声音表达形式,称为“气声”。在通常情况下,为使演唱者的声音呈现响亮、结实的状态,一般发声规律要求演唱者两片声带完全闭合的同时调整气息声带振动从而发声。而气声唱法则与此完全不同,特意将发声规律与正常情况区别开来,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声带不完全闭合,使得气流经由未完全振动的声带发出带有十分明显气流声的声音,因此声音色彩表现更加暗淡,具有特殊的情感张力,更能够引发听众共鸣。近些年来气声唱法作为一种新的声乐艺术表现手段被人们所日益接受和广泛使用,但对其使用必须建立在对呼吸掌握的游刃有余的基础之上,这需要多年的练习和舞臺实践才能正确掌握。例如许茹芸对于“气声唱法”的运用较为成熟,并且形成她个人化的标签,她演唱的《独角戏》以及《如果云知道》则运用了此类方法,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当然,气声的使用部分在主歌上。因为大多数抒情歌曲主歌部分的情感,莫过于诉说、独白。在这里用气声唱法,效果会很显著。但当到了副歌上面,就不太适合用气声。副歌部分往往高亢,扎实。这里的情感往往是宣泄、爆发、倾诉,在这里使用气声会更加符合歌曲的情感要求。
三、呼吸控制方法技巧
歌者在进行流行演唱表演时,更加注重歌唱自然、神情饱满以及真实的表达叙述。因此对于其中蕴含的通俗演唱呼吸技巧需要注重训练把握。其中演唱技巧主要分为“气息技巧”以及“声带技巧”等,下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气息技巧
歌唱者在进行流行演唱表演时,需要将身体以及精神状态调整到十分放松的状态,如果身体过于紧张,就会造成气息上浮,支撑部位很浅,导致气息不能沉至丹田,喉頭不自觉就会提起,气息不能均匀的冲击声带,直接产生中音声音虚,高音上不去的情况。在表演中,应该使身体处于自然状态,先不要刻意注重与调整对于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的美感,当演唱过程中完成吸气动作后肺部形成负压,促使外界空气进入,使声音呈现正常状态。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因为话筒出现杂音影响演唱的正常表达问题。这种气息调节可以按照下列方式逐步进行:首先,歌唱者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将双肩调整为自身认为最自然舒适的状态,保持胸腔打开的同时,是腰部以及两肋同时呈现自然状态;其次,歌唱者需要在演唱过程中重视臀部以及小腹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演唱过程中感知腰部平滑肌位置“横膈膜”的收放节奏,并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在发生声过程,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声音的轻柔性。在基于上述气息技巧的联系之上,可以开展后续的有效训练。歌者可以通过四拍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完成后以“闻花香”的方法将空气深吸入肺部,注意此时不需要过满,前后腹部不满胀为原则,再以四拍为进行发声训练,在完成每个小节发声训练连接过程中,保持声带不发生振动,从而发出清晰地S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声训练过程中演唱者身体不能僵硬,交替进行上述发声练习。通过气息技巧的训练,可以稳定的保持气息连贯,促使声音保持不间断的时间越长,更加有助于对流行演唱表现手段的把控,完成良好的表演。
(二)声带技巧
声带技巧和呼吸相辅相成。在通过呼吸进行发声练习过程中,应该与正确的咬字结合。每个节拍中包含的清辅音s的发音与气息技巧中s的发音十分相似,演唱者舌尖需要在向后移动的同时,保持声带由不振动转变为振动,此时由于声带振动会发出与z十分相近的音节,需要注意的是,与国际音标z相比具有十分细微的差别,介于zi与ri的中间地段。歌者在发音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并且更加侧重于声带振动的表达。例如林俊杰演唱的《一千年以后》、陶喆的《susan说》等歌曲,其声带练习贯穿于整个通俗演唱的表演及训练过程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声带练习以及气息练习需要有机的进行同步练习,这样才能促使歌者在通俗演唱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
四、结束语
流行演唱对于歌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在对歌曲进行诠释时,需要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呼吸要点,把控其表达技巧。同时,对于发声技巧的训练也不容忽视,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了歌唱中的各种技巧,对于唱歌对情感的解读至关重要,心里的故事、情感和唱法上的技巧相结合后,才是演唱者对歌曲的最好解读。因此,表演者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流行演唱专业理论知识,能指导在呼吸方法以及情感表达等层面全面的提升,擅于对演唱要点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促进演唱表演水平的整体提升,才能在音乐道路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尤静波.西方流行音乐简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王善虎.论声乐演唱中呼吸问题的新思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95-96.
[4]孙伟.浅谈通俗唱法中的常见问题[J].音乐时空,2014(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