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书院制分析及对高职院校建设的启示

2019-10-12 03:25李晓堂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书院导师学院

李晓堂,马 超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大学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学科专门化、课程专业化,其后果是高等教育本身失去了整体性,学生视野亦趋向偏狭短浅[1]。书院制旨在弘扬和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精神,以西方传统博雅教育为理念,以学生宿舍为依托提升通识教育,是一种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是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

书院制源于欧洲高校的“寄宿制”,即住宿学院。在住宿学院内,师生可以方便地开展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这与我国古代书院的百家争鸣,博采众长十分类似。住宿学院最早起源于剑桥大学,该校应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住宿场所,并配套建设自习室、图书馆、咖啡厅、娱乐设施等,还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位指导老师,帮助解决生活、学习、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了满足学生的社交活动,书院也从最初举办晚宴等简单的活动,逐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活动,成立众多社团组织,甚至提供宗教活动服务。耶鲁、哈佛、牛津等高校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住宿学院。

自2005年起,内地多所高校积极探索建设书院制,弥补现代大学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缺陷,同时探索新型的学生管理体制。通过资料查询和实地走访,对本科院校书院建设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并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借鉴启示,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书院建设模式,以期对我国书院建设进行有益补充。

1 本科院校书院建设现状

中国最早的现代书院为香港中文大学,1949年钱穆等开办亚洲文商学院后易名为新亚书院,后续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组建香港中文大学,实质上是仿效西方书院联邦制住宿书院。为了弥补专业教育的缺失,在全人教育和通识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书院开设专业课之外的通识课程,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从最初的4所学院发展为今天的9所,在学生全人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复旦大学在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了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复旦学院,组建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四大书院[2],开启了中国内地高校书院建设的先河。随即,西安交通大学也在2005年试点开展“文治苑”,小范围的尝试书院建设,融入导师指导、学生社团和各类活动。2006年正式建立“彭康书院”,标志着西安交大进入书院时代。

随后,书院建设在国内本科院校中广受青睐,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组建了孟宪承书院;2008年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开始探索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书院模式;同年,汕头大学成立至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尝试社区书院制管理;2009年肇庆学院创办第一个书院,后发展成厚德、明智、博学、力行4个书院;2010年,暨南大学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成立四海书院;2011年,上海大学成立社区学院;2012年组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更是将书院作为全面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成立了致仁、树仁、致诚、树德、致新、树礼6个书院。截至目前,全国总共47所高校约137家书院已经成立。在985和211院校中,26所高校建立了60所书院[3]。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台湾高校成立“高校书院联盟”,每年开展书院建设论坛,标志着我国书院建设进入成熟和反思阶段。

不管是中国古代书院还是西方住宿学院制,都是以教育为目标,现代书院制更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做并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 本科院校书院制建设分析

2.1 书院制的特点

通过上述现状整理可见,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实施的书院制主要是以学生管理为主,在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书院的住宿学院制,形成的一种学生管理体系。

在理念上,书院制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书院制的理念契合新公共服务思想,在书院内教师和辅导员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在书院内,在制定决策时,作为书院决策机构的书院委员会,各类代表成员的意见都能得到有效表达,更符合各方面的需求,协调成员形成共同目标,达成一致。

2.2 本科院校书院制建设异同点比较

高等院校书院制建立的初衷,在于树立大学精神的源头,大学精神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和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4]。在本源相似的情况下,各书院拥有很多共同之处。当然,由于历史沿革或发展方向诸多原因,各书院也存在不同之处,经实地走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肇庆学院五所高校的书院建设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查询,梳理如表1:

表1 五家书院制建设异同点比较

通过表1中五家书院的异同点分析,结合实地走访调研现状,可以看到国内本科院校书院建设的相同点如下:

1)各书院虽然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都有清晰的育人理念和职责定位,有成熟完备的运行机制;

2)书院开设了大量的素质拓展课程和相关学生活动,多数学校与学分相结合,通过学生自愿参加活动或根据兴趣选修,完成学业学分任务;

3)学生在入校时随机或按照学院专业强行分配到各个书院,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兴趣;

4)都配套有相对完善的书院办公室和功能齐全的功能室,比如阅览馆、心理访谈室、自习室、社团活动室、会议室、健身房等;

5)学业导师的作用相对较弱,大部分依靠教师自愿参与,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难以实现绩效考核。

其不同之处在于:

1)书院职责不同,一些学院只是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和组织书院学生活动,另有一些学院除此之外,还承担党团、学生事务工作;

2)学生住宿和管理单位不同,有的学校硬性规定同一宿舍学生不得同专业,学生以书院班级进行管理,有的学校则以行政班为单位管理;

3)辅导员的作用不同,有的学校辅导员隶属于书院管理,除了学生日常管理外,主要担任书院导师,充分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承担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任务;有的学校辅导员主要职责在二级学院,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同时兼任心理咨询等工作。

2.3 本科院校书院制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基于本科院校书院制建设的异同点,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本科院校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书院与学院之间职责不清。书院与学院两套并行的管理机构,在利益分配、沟通协调、职责划分方面势必产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2)学生被动执行书院管理制度,意愿性不高。很多高校采取硬性规定,强制进驻书院,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不利于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也使得书院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3)书院导师作用发挥不足。高校书院导师鲜有入住书院,只是上完课后抽出时间辅导学生,或者更多的只是开展一场讲座、参与一次活动,发挥的作用不大。

4)书院特色不鲜明,千篇一律。很多高校的书院基本上将学生管理、日常事务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尽管开展了不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但是基本大同小异。

3 对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的启示

3.1 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本科院校书院制建设的完善,部分高职院校也尝试借鉴书院制来进行学生管理和职业素养的提升。2012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书院制试点[5];201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知行书院,立足于“技高品端”人才的培养[6];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也先后建有“明德书院”“崇礼书院”等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现代化书院;2016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始实施书院制模式[7]。高职院校书院制的试点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国内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试点院校数量不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书院制的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一些高职院校尚未施行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管理制度时只是照搬过来,而未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使得制定的制度难以实施,加上对书院制度的模式、作用缺乏系统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的书院制管理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即使少数高职院校已经施行了书院制,但在书院组织结构分工上不够明确,在执行程度上也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2)师资配置有所欠缺。

良好的师资配置是保障书院制实施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书院开展时间很短,加上学生人数庞大,书院的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需求量很大,许多教师在管理经验上资历尚浅,同时书院建设都是基于传统的宿舍,虽然有些许改善,但在功能、布局以及硬件配套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3)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高职学生在自律和自主管理方面要比本科院校学生弱,并且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下大多数是被动接受,自主发挥的机会很少,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有待改善提高。

4)文化生活不够丰富。

一些高职院校的书院建设并未形成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大多致力于学生的事务管理。文化开展只是浮于表面,缺乏书院文化的内涵,难以开展个性化的培养。加上师资配置的不足,师生的互动极为有限。

3.2 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的思考

不管是国外住宿学院的美英模式,还是中国传统书院制的杏坛教育,书院制建设的本源更符合本科教育的精英教育理念。从教育类型上来说,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书院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科院校书院制的成功经验可以吸收内化,但仍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在以下几个方面仍要有高职院校独立的思考:

1)关于书院制精神的思考。

著名教育家胡适先生将古代书院精神概括为“代表时代精神”“讲学与议政”“自修与研究”[9],这也是现在本科院校的书院精神缩影。与之不同的是,高职书院制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只注重专业技能技巧的职业教育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养才是产业升级换代所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书院制打通了学院、学科、专业的界线,其结构特点有利于培养综合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书院制的精神应是“符合产业需求”“技能与素养并存”“创新意识与能力”。

2)关于书院管理的思考。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实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在当代大学中实施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制[8]。而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体制略有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比本科院校,缺乏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更贴近生产一线,面对技术发展有着更敏锐的觉察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到来,让技能生产速度更快,智能化程度更高。除了线下宿舍管理外,新媒体的交流沟通都会为书院管理带来新的思考。随着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也势必会带来学生宿舍分配、学生管理上的动态调整,而且调整速度较本科院校更为频繁。因此,要建立主动调整的书院管理体制,通过制度来调动各方积极性。

3)关于区域特征的思考。

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地域性更强,其专业结构面向区域经济为主,生源基本为本地区或周边城市人群。书院制建设过程中,在文化背景、语言沟通、产业结构适应性等方面地方因素考虑更多。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书院建设就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因此书院在对传统通识教育进行辨析界定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本地区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需求,构建更具个性化的沟通平台。

在宏观层面上来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有诸多相同之处,参照本科院校成熟的经验可以减少试错成本。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书院制建设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也验证了我们的初步想法:本科院校存在的异同点,在高职院校中同样存在,其核心问题也大同小异。

3.3 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的启示

为此,在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初期,依据本科院校瓶颈点所在,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书院的功能定位要清晰。

书院建设应该在现行管理运作体制下,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做目前学校或学院不能做或没做好的工作。在设计之初就应尽量避免书院与学院职责不清的问题。同时,明确书院核心精神,突出特色,对接地方区域经济特点,结合学校或二级学院发展理念,保障书院的个性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

2)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书院的功能定位不是仅仅围绕通识教育,也可以涉及专业指导、科学精神、文艺技能培养。在遵循学生基本意愿的前提下,组建关系融洽、教学相长的学习团队、兴趣小组和各类文艺团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素质培养。

3)制定导师遴选和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导师积极性,学校层面需要制定相关保障和激励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安排临时住房解决住宿问题;建立导师工作办公室,方便与学生沟通交流;下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导师所带项目和团队发展等。激励措施包括:按照所带学生数量,给予津贴补助;将书院导师工作认定为公共服务量,纳入部门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选拔优秀的导师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对学生反馈差的导师及时清退等等。

4)书院的学生选拔。

书院学生来自于全校各个专业,隶属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和不同年级。学生住宿不以书院为参考,仍然以班级为单位集中住宿。书院设立动态考评机制,原则为一年,根据学生意愿、项目时间和平时表现,进行更新调整。

4 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的建议

高职院校施行书院制可以形成书院与学院的互补模式,学院的人才培养和书院的教育管理有效结合,学院能够减轻学生管理和事务服务方面的工作,更专注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的书院制非常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书院制,突破了高职院校专业和学院的限制,在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书院制的建立都有利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书院制对高职院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前述调研及思考,提出书院建设如下建议:

4.1 基于专业和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书院制建设

高职院校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院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在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结合专业、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通识课程,同时聘请行企业中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书院专业导师,组织行企业专家和书院教师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课程资源库,并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搭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教育在总课程中的比例,将通识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访企业参加实践,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书院将这种实践作为学生期末和毕业考核的重要标准,从而建立更全面更灵活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4.2 基于学生为本自主管理的书院管理制度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书院制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综合全面地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所以在建设书院管理制度时,不仅要深入了解书院制的理念和本质,还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模式,从而制定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保证制度的系统性和合理性。突出学生自主管理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院的管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书院的各项活动,安排他们参与书院管理日常工作,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协作能力,使书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平台。

4.3 基于生活文化氛围的书院文化体系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多元的文化体系,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开展社区文化节,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职业技能擂台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开展文化素质课堂,通过邀请校外涵盖多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企业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求知的精神。

4.4 基于导师指导的书院制建设

在高职书院制建设中施行导师制,提倡发挥导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通过导师优良的品行和广泛的知识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从而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中。同时书院进一步将导师制细分为学业导师、生活导师、文化导师等等,学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的学习问题,通过与学生谈心,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生活导师主要负责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的生活方式。文化导师通过课下生活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心理辅导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借助文化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结论

书院制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种体现专业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10]。在本科院校书院制建设基础上,尊重彼此发展规律,对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进行理论研讨与规划,重新审定其发展机制和定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将大有裨益。然而书院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如何利用书院制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的教育培养,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书院导师学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朵云书院黄岩店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V eraW an g
导师榜
白鹿洞书院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