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浩,徐浩宸,周 武,邹昌锋*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乡村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45)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都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沿着水域山川等自然资源,人类一步步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然而,伴随着人类工业、科技、文化等跳跃式发展的,是无止尽地对各种资源的剥削,到如今已经远远超出自然自身的承载力,以至于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自然资源枯竭、各类物种的灭绝、温室效应、雾霾等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对资源的滥用以外,由于大多国民对各种风景资源缺乏基本认识,因此风景资源被无意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风景资源见证了人类的历史文明、自然的沧桑变化,是人类的财富,不能因为人为疏忽而对它们造成毁坏,保护风景资源迫在眉睫。
城镇化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是相互作用的。对于浮梁县来说,风景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能够完善县域的空间结构,合理扩大人均可使用的绿地面积,从而改善浮梁的人居环境,加快其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的步伐。而浮梁县的茶文化和瓷文化更是彰显城市特色的突破口,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砝码。
城镇的发展对风景资源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现代城镇与风景资源的差异化,使得人们重视和珍惜风景资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风景资源与人存在不可隔断的联系。城镇提供的各类基础设施能够为景源的保护带来有力支持,以减少人们对风景资源的破坏,而且城镇所附加的创新理念技术和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景源保护的科技含量。
图1 金竹山民居
图2 严台村徽派建筑群
在浮梁县金竹山、江村乡中,就有出现因本地居民的私自建设行为而破坏了风景资源完整性的现象。金竹山景区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小园村及桃岭村两村交界处,属于黄山余脉,连绵的山岭使得整个金竹山景区面积高达150km2。金竹山因其瀑布景源和红豆杉景源在景德镇小有名气。山脚绿意盎然与质朴民宅本应是游客对金竹山的第一印象,但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大潮,日益增加的外出务工村民在老家盖起了所谓的“现代化”住宅,破坏了金竹山原有的和谐景象,也削减了乡村原有的独特韵味(如图1)。江村乡中保有的徽派建筑群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江村乡的严台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的200 余栋风格一致的徽派建筑给人以和谐、独特韵味,是画家及学者感受古村文化的好去处。当地村民受到快速城镇化的间接影响,部分严台村民将原有的古宅摧毁进行“现代化”重建,对严台村的整体特色风貌造成了破坏(如图2);当然,在成功申报为历史文化名村后,更多古建保护知识的宣传和严格的管理很好地控制住了严台古村的这种建设乱象。这种错误的建设行为在浮梁县中常有发生,这也是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
过度开发风景资源的主要原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之后一哄而上式的开发又加剧了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珍贵的风景资源保护开发主要以自然资源保护区的形式存在,而依据景源的类型和保护方式又可分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单以风景名胜区为例,仅仅依靠财政拨款很难填补各个风景区的保护经费,这种国情迫使风景区进一步的开发,以旅游开发的形式来弥补经费的不足;面对高回报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风景区管理人员遗忘了保护的初衷,加剧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国内较好的景源开发形式为风景名胜区的申报,而比起国外国家公园的保护开发,风景区这一形式起步较晚,部分风景区效仿欧美国家的开发形式,一味地追求现代而忘记了因地制宜,最后落得东施效颦的结局。目前,国内各大风景区大部分都是集高档会所、宾馆、索道及文娱设施于一身,为了达到可观的营利效果,往往这类娱乐、基础设施大多已渗透到各个核心景区,不仅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而且给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带来了严重破坏。
由于浮梁县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风景资源,部分投资者以盈利为目的,争取浮梁县风景资源的开发权,计划大量开发乡间住宅及假日宾馆,使得浮梁县的景区城镇化、商业化氛围浓厚。浮梁县现有景源开发较为成熟的有浮梁古县衙景区和高岭-瑶里风景区。以浮梁古县衙景区为例,其过度开发体现在现有的规划和招商引资方面,除去景区已建成的景点,开发商还准备在县衙西边,依托韵琴湖和古县衙等风景资源招商建设别墅项目,总规划用地40 余hm2,其中还包含了俱乐部、会所、跑马场等娱乐项目用地;未来规划包括古县衙在内的84hm2用地上,还将建有大片的现代仿古建筑,古县衙核心景区内还规划有1.29hm2的美食城项目(如图3);这类规划项目的实施确立,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古县衙风景资源的原生品质。
在中国,地方领导普遍实行任期制,平均3 年的时间就需要轮换,因此部分领导想在短暂的任期内做出非凡的政绩,导致大多数的政绩其实仅浮于表面,造成所谓的形式主义。这种献礼式的开发模式在风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不无体现,尽可能地缩短工期成了献礼式景源开发中的一大突出问题。精致的景观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的,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结果是大量粗制滥造景观的形成及后期的频繁修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浮梁县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普遍难题。对风景资源来说,再怎么为人称道的完美开发也会对景源造成一定的影响,风景资源的脆弱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景源的保护出发是地方领导需要铭记的准则。
图3 浮梁古城规划图
风景资源是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因此公众的参与在景源的保护和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公众参与中的公众主要是政府的主体服务对象,而公众参与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方法途径;前者是指群众享有和当地政府协同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利,后者则强调公众参与是解决众多环境、民生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加强政策的合理性,有助于政策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对政府和企业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我国大部分县域内景源开发的相关决策主要取决于当地领导的主观意识,虽然也有专家学者的参与,但这些专业人员的观点及建议的采纳最终还是需要依靠领导个人的喜好判断,多数情况下专家们也是力不从心。而真正与风景资源密切相关的普通群众,在景源保护开发的决策上几乎没有发言权,更不用说实质的决策权力,这种现象与国外的公众参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情况限制了浮梁县风景资源品牌的塑造,更加使得浮梁县景源开发缺乏应有的重点和品质。对浮梁县来说,地方领导或许能够看到那些过去与浮梁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资源。如茶文化和瓷文化,因此开发出了与之对应的高岭-瑶里风景区;但是对于同样珍贵的其他自然或人文景源却缺乏相应的认知和保护开发,如浮梁的古街—东埠街、礼芳街、勒功街、湘湖街等;东埠街由于临近高岭,地处风景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湘湖、三龙等古街原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而古街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整体规划到局部针对性分析,理应杜绝各个古街保护力度差别巨大的现象。
在江西省各地市中,类似抚州市风景名胜管理局这样的行政部门少之又少,大部分设区市都没有专门管理风景名胜资源的部门。浮梁县所在的景德镇市也是如此,由于风景资源包含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覆盖面较广,加之没有配套的管理部门,因此各个风景资源又按照各自特点被分至当地林业、建设、规划、旅游等部门管理,导致浮梁县风景资源的统计遗漏、统计重复、一地多管等现象的产生,这种分散的管理增加了统计浮梁县风景资源的难度,而一地多管的现象则间接导致了风景资源管理保护盲区的出现。同样,在景源的开发和后续管理上,已开发的景区隶属多门、主体缺位,加大了确立产权以及经营权的难度,当各部门的开发理念不一致时,使得景源保护开发的规划和实施停滞不前或变得更加无序。
据了解,一方面浮梁县大多数村民在传统的价值观念影响下,忽视了风景资源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根本不能够正确判断身边存在多年的事物是否是珍贵的风景资源。
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将风景资源无价的观念过渡到风景资源的有价。景源价值和景源的使用价值是核心问题,过去传统观念认为的景源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景源的使用价值,它体现在风景资源的生态、娱乐、旅游这些方面;而对于使用价值来说,它是无法量化的,其价值的高低、有用性的大小无从定义;而真正的景源价值是需要重新定义与普及。我们对于景源价值的忽视是有章可循的,从国家对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出发,它具有公益性,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并非商品,既然否定了它商品的存在也就否定了景源自身的价值。肯定景源价值的存在,并全面普及宣传,会加大开发风景资源的成本和破坏风景资源的代价,这种有偿使用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缺少对风景资源的判别知识可能是阻碍浮梁县村民对其进行保护的原因之一。但在浮梁县中,相应维护资金的缺乏更是导致当地部分风景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对浮梁县内古建资源的保护方面。
通过询问浮梁县相关管理部门和群众了解到,获得浮梁县景源保护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对部分符合条件的景源进行省保或市保文物申请、历史文化名村申请、自然保护区申请,如省保文物古县衙、严台历史文化名村、红豆杉保护区等;但并不是所有景源都能够同时申请到维护资金的,对于拥有上百处景源的浮梁县来说,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仍是杯水车薪。胡宅村中的明清老宅由于数量少并且较为分散等原因在保护文物的申请中落选,古建的维护需要专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专项资金的缺失阻碍了胡宅村明清老宅的维护(如图4)。在金竹山红豆杉林周边还有一口小有名气的泉水,传说红豆杉树根中渗透出的水是其水源,因此含有一定的有益成分,能减少了周围村民的患癌几率,被人们称为燕窝泉;但因缺少维护资金,如今的燕窝泉俨然一滩死水(如图5)。
图4 年久失修的明清古建
图5 燕窝泉旧址
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必然趋势,风景资源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风景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很多风景资源兼具人文与自然景观,人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封闭”保护,那就等同于割裂了人与风景资源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对风景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对于风景资源来说,保护和开发两者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风景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不仅能够加大当地景源保护的经费投入,还能起到弘扬本土文化的作用。在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一系列问题。在评价的视角下围绕当前形势下的快速城镇化影响,领导意志式的急功近利和缺乏公众参与的开发,以及风景资源被忽视和过度开发等问题。研究内容不仅要结合景德镇市浮梁县风景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还需参考国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借助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来对浮梁县风景资源的开发策略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