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玺
摘 要:多年来,内蒙古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过度依赖”,即:从动力上看,过度依赖投资;从产业结构上看,过度依赖工业;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过度依赖重工业。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内蒙古产业方式粗放、产业链条短、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不高。要下决心把结构调过来,动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着力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先 保障民生
一、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内蒙古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表面看是速度问题,深层次是结构和质量问题。多年来,内蒙古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过度依赖”。一是从动力上看,过度依赖投资。2013—2016年,内蒙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5%、77.4%、78.7%、67.2%。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过度依赖工业。2013—2016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5%、62.1%、57.7%、49.6%。三是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过度依赖重工业。能源、冶金、化工三个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摆脱。今年上半年,能源工业、化工、冶金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煤炭工业税收仍占工业税收的50%左右,一煤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内蒙古产业方式粗放、产业链条短、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习总书记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开出了良方:要下决心把结构调过来,动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做文章,具体为:
一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有效投资,增加优质供给,加大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发挥好预调和微调的作用,聚焦“放管服”改革的难点和顽疾,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问题,综合施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把内蒙古打造成留住和吸引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土。
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可以选取农牧业、稀土、石墨烯、现代能源产业、核能利用等作为主攻方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集成的区域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组织重大科技攻关,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出一批专精特新的产品,提升蒙字号品牌的影响力。
四是畅通经济循环。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开放平台,统筹好国内、国外和产需之间的衔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清洁化、循环化、智能化改造,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融入京津冀、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在更大领域、更大平台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三品一标”农畜产品总数达到2643个,总产量达1148.4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关键是依托绿色有机无污染的优势,建设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做大奶业产业,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下游延伸和中高端攀升,做好肉牛、绒(毛)纺、马铃薯和甜菜等产业,结合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六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呼包鄂及乌兰察布协同发展,乌海和周边地区转型发展,呼伦贝尔、兴安盟、锡林郭勒绿色转型发展。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各盟市的产业发展门类和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和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
(一)建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约束、激励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
一是认定一批绿色矿业、企业、园区,并给予财税方面的补贴和支持。
二是继续对火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电价和补贴的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位。
三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为补充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推广亿利洁能库布其、蒙草生态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模式。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治理。
四是对单位能耗高、污染严重、产生固废多的企业进行限期技改,实行倒阶梯电价,加强约束管理。
五是对企业耗能、环保、清洁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评定企业绿色发展指数。采用差别化政策对企业的用能、用水、用地、项目审批方面进行动态管控,加大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力度。
(二)加强环境的硬约束
一是加大区域环评的硬性约束力度。按照“减存量、遏增量”的原则,根据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结果,严禁超载的6个旗县新上除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类之外的其他各类项目,并限定环境治理期限,确保在“十三五”期末实现环境质量有大的改善。对临界超载区域的64个旗县进行环境质量动态监管,对新上项目进行严格环评,确保不再增加环境负担并对环境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二是对高耗能企业设定资源利用上限,突破限额后实施加价能源利用政策。
三是根据各地环境承载能力,及时修订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四是在项目布局上加大水的约束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中水回用和“三废”治理及资源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培育本土污染防治和固废资源化企业。
(三)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立足国家定位,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体目标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实验区,国家生态产品優先供给保障区,国家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先行区。
一是以保护草原和森林为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草畜平衡,科学核定载畜量并加强动态管理。加大对破坏森林、草原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科学评估玉米、苜蓿等耗水作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二是根据国务院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包括生态横向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利益补偿机制、资源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利益补偿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和协作机制。京津冀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输出地,也是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最大最直接受益地区,京津冀应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内蒙古的帮扶和协作力度。
四是建立中国北方碳汇交易市场。内蒙古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为5361万吨,占全国固碳总量的9%,碳汇总量为1.52亿吨,占全国碳汇总量的17%。申请国家在内蒙古建立区域性碳汇交易市场,引导更多省市参与碳汇交易。
五是加大内蒙古“三品一标”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建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体系,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淡化量的供给,主打有机绿色品牌,形成优质优价的格局。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民生工作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着力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目前,民生工作最需关注的群体为婴幼儿、老人和病人,也就是一小一老一病。
婴幼儿方面: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婴幼儿就医、就学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妇幼保健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短板。
老人方面: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65岁以上老人有435万人,将占人口总数的16.73%,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80岁以上老人达68万人,空巢老人将达140万人。让老人颐养天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我区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供给短缺,社区类照料和管护主体市场发育不足,更缺乏失能老人普惠性照料机构和临终关怀。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准公益性市场主体的培育。
病人方面:目前,我区农村牧区还有未脱贫人口15.24万人,其中有60%以上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乌兰察布市占比更是高達74.17%。这些人口需要政府兜底,精准施策,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本地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教训,如“十个全覆盖”摊子铺的过大,有不可持续和竭泽而渔的问题。部分旗县在民生工作中存在随意提标扩面的问题,经济顺周期时财力较充裕,可以得到保障,经济下行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和还债压力加大,一些保障标准难以兑现,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兜住底线,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民生工程决策论证和跟踪评估机制,严禁擅自出台涉及面广、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影响财政可持续的民生政策,防止“民粹主义”和“福利陷阱”。
三是脱贫攻坚工作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攻克“三保障”问题,重点做好控辍保学、大病兜底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等环节,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目前内蒙古深度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乌兰察布、兴安盟、赤峰和通辽等地,要精准发力,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附加值,走品牌化、特色化的路子,让好东西卖上好价钱。比如,巴彦淖尔市的鸡鹿塞品牌面粉,聘用院士专家进行小麦品种改良,在自主有机小麦基地种植,施有机肥、人工除草、生态防治,用石磨、石碾制粉,回归传统味道,获得国际有机认证,价格上提升到普通面粉的5至10倍。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