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伟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炼油厂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性计算及滑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炼油厂卸油台滑坡是该区典型的黄土-基岩顺层低速蠕动L型滑坡,滑坡机理属于蠕滑-拉裂型-平移机制。稳定性分析认为,该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暴雨时,可能整体失稳。
【关键词】滑坡;离散元;破坏机理;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2-018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2.084
0 引言
中国的黄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6%。由于黄土本身的特性,如湿陷性、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力学强度较低等,黄土地区时常发生崩塌、滑坡、坍塌地质灾害。黄土滑坡因其具有频发性、广泛性、复杂性、灾害性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水、电、交通等工农业设施安全,成为黄土地区一种典型的、至今仍不能得到有效根治的灾害现象[1-3]。
炼油厂山体滑坡该区域较为典型的大型黄土-泥岩切层滑坡[4]之一,本文将以该滑坡为例,在分析了滑坡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数值模拟,深入探讨了该滑坡的滑动破坏机理,为有效地治理这一类类滑坡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1.1 概况
炼油厂山体滑坡位于洛川县交口河镇桐树底村,地处卸油台外侧的黄土塬边缘斜坡地区,滑坡两侧受黄土冲沟控制,滑坡主滑方向82°。受工程建设影响,滑坡总体其呈现上部缓,中下部较陡的阶梯地形,坡度一般25°~40°。滑坡后缘以卸油台外侧道路为界,地面高程为898m,滑坡前缘为输油管线外侧,地面高程832,高差约66m。滑坡体后缘宽230m,前缘宽290m,长150m,平均厚度24.5m,面积4.31×104m2,体积约105.59×104m3。
1.2 地层岩性
在滑坡区域内,主要出露三叠系上统基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于滑坡表面,其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及人工填土等;三叠系上统基岩主要为砾岩、青灰色砂岩与薄层砂质泥岩互层,主要分布于斜坡中下部,局部人工切坡地段零星出露。岩层近水平,倾向西北,倾角2~4°,层中夹有少量泥岩,并含有铁锰质,顶部局部可见1~2m厚的砾岩层。岩石表层风化较强烈,成浅褐色、青灰色,疏松,强~全风化层往往形成泥、砂状产出。软弱的泥岩夹层,破坏了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与顶部砾岩高倾角裂隙结合、贯穿岩体,构成潜在的滑动面。岩性、裂隙及其组合特征对滑坡体的影响及控制是明显的。
2 滑坡结构及变形特征
2.1 滑坡结构特征
2.1.1 滑体结构特征
滑体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土、黄土、古土壤及三叠系上统碎裂层状岩体、块裂层状岩体组成。堆积土主要分布于坡面顶部,为修建储油罐及上山公路时的废弃土,厚度1~15m,以粘性土为主,局部碎块石堆积层较厚,结构松散,成份杂乱。黄土、古土壤广泛分布于山侧坡地地表,褐黄色,紅褐色,可见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含少量钙质结核,古土壤钙质结核及钙质薄膜较多,一般具湿陷性,中等压缩,厚度4~10m不等,岩性多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土。碎裂层状岩体及块裂层状岩体分布广泛,为下部滑体的主要组成物质,碎裂层状岩体厚1~2m,为强透水砾岩层,表层风化强烈。块裂层状岩体厚2~3m,岩体成分多为为青灰色砂岩与薄层砂质泥岩互层,岩层近水平,倾向西北,倾角2~4°,由于陡倾角裂隙及层面切割而呈块裂结构。
2.1.2 滑带特征
中后缘滑带土为多层厚度约0.5~1.5m厚黄土,土体含水量较高,黄褐色~灰黄色,个别孔棕黑色,多饱和,软塑,钻进过程中有一定的缩径现象,多个钻孔均揭露到地下水位存在,软层多分布于地下水位附近,在断面上有较好的延续性;滑体前缘切穿强风化砾岩和块裂层状岩体,沿块裂层状岩体与层状岩体之间的接触带,该接触带在剖面前部中呈薄层状、较软弱,为灰黑色泥岩软弱层,受地下水浸泡,泥岩已经泥化,呈可塑-软塑,夹角砾碎石,角砾碎石多为次圆状,局部有磨圆,该层顶面可见擦痕(槽)和磨光面,滑带土遇水极易软化,力学性质降低。
2.1.3 滑床特征
滑坡中后部滑床为上中更新统黄土(古土壤)层,一般为可塑~硬塑状态;前缘滑床为青灰色砂岩,其顶部为强~全风化薄层砂质泥岩或碎裂块状砂岩,泥质含量较高,岩体多较破碎。岩层近水平,倾向西北,倾角2~4°,与滑体的组合关系为顺向斜切坡。
2.2 滑坡变形特征
滑坡变形特征明显,主要变形现象为地面开裂、局部沉降错动、前缘隆起。滑坡坡体中后缘多见杂乱无序的张拉裂缝,裂缝宽度一般为30~50cm,最大宽度达80cm,深1~2m,局部裂缝可见前后错动现象,在滑坡后缘主裂缝呈圈椅状贯通。
3 滑坡稳定性分析
3.1 滑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实测剖面、钻孔、浅井及地面工程地质测绘结合滑坡体结构分析,地形线按折线处理,计算时取单宽进行研究,简化为二维空间问题进行计算。本次选取Ⅰ-Ⅰ′、Ⅱ-Ⅱ′两个剖面分别进行了计算(见图1)。
3.1.2 计算方法
选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5]中传递系数法[6]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采用理正边坡滑塌抢修计算分析软件的滑坡稳定性计算。
3.2 计算工况
滑坡区位于地震Ⅵ度区,故不考虑地震作用,滑坡按自重及暴雨两种工况计算。
工况1:自重+地表荷载
工况2:自重+地表荷载+暴雨工况(滑面均位于水位下)
3.3 计算参数选取及结果
本次计算中所采用的有关物理力学参数,是根据炼油厂滑坡勘查的室内外试验成果、相同地区类似滑坡的工程地质类比、以及参数反演法综合确定。滑坡体天然重度取19.2kN/m3,饱和重度取20.0kN/m3;滑带土抗剪强度取c=17.0kPa,φ=18.0°。
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计算方案、计算模型和选取的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其成果见表1。
根据稳定性计算可知,现状下滑坡体各剖面一般均属于欠稳定状态,这与本段滑坡的坡体形态是一致的;由于坡体表面裂隙发育、土体较为疏松,黄土的垂直裂隙较发育,易于雨水下渗,加之坡内土体有地下水存在,坡内水排泄不利,滑坡在暴雨不利条件下,边坡滑体、滑带饱水,地下水位抬高、地下水贯通连续时,滑坡将发生整体滑动。
4 滑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
4.1 计算模型及参数
本次利用UDEC离散元程序,以主滑I-I'剖面为典型剖面,对该滑坡滑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确定计算模型时考虑以下条件:
(1)根据原始山体坡面形成初始应力场;
(2)圆弧形滑面已形成,位置据现场勘测和钻孔资料确定;
(3)黄土由于节理和层理均很发育,视为均质体,内含1个滑面;
(4)考虑到地下水静水压力作用,处于地下水位的滑体和滑带均采用浮容重计算。
依据上述条件建立了离散元模型。以滑坡滑动方向为 X 正向,滑坡高度方向为 Y 正向。计算模型长235m,高为85m。模型的左、右侧及底部采用速度边界进行约束。岩土体只在自重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和变形。
模型设置6个监测点,监测点从右向左从1开始编号即前缘设置点(1)(2),中部设置点(3)(4)、后缘设置点(5)(6)。根据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可以大致分析出不同时刻坡体下滑的平均速度和水平运动距离等。
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延炼原油台山体滑坡系统饱水后是极不稳定的。在进行滑动过程的整个模拟过程中,对所有块体中的最大不平衡力进行监测,可以得出最大不平衡力的历时变化。通过不平衡力的过程可以看出,模型块体当中的最大不平衡力在开始是突然增大,然后随着向下滑动过程中自身能量衰减有一个减速的过程。过程中最大不平衡力值存在波动,最大值都发生在0到40000时步之间。
数值模拟显示,该滑坡变形失稳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布置的观测点曲线来分析各个点的位移情况,分别绘制了计算模型的水平、竖直方向位移历时图3,横坐标表示时间(s)、纵坐标表位移(m)。
从位移历时图8中可以看出,模型模拟滑动时间48s,迭代步数22万步,模拟向前运动最大滑距36.5m。滑坡不同位置的位移相差很大。前缘监测点水平位移相对大,最大水平距离36.5m,竖直位移较小,约3.5m;后缘监测点(5)(6)竖直位移大,19.09m。坡体上部监测点较底部监测点位移要大。各监测点时程曲线与各单元运动状态相吻合。
从水平、竖直方向位移图可以看出,刚滑瞬间滑体首先启动的部位出现在后缘,首先呈现出下沉的状态,各监测点垂向位移较大。在前5s内滑坡整体水平方向位移较小,5s后受后部土体挤压中前部滑体开始沿滑面滑动。10s到20s内,整个滑体开始加速。20s后,滑体前缘仍保持较大速度运动,中部和后缘开始减速,运动逐渐停止。40s后,滑体前缘以很小的速度缓慢前行,当滑体前缘停止运动时整个滑体停止运动。通过监测点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滑体的部分碎屑物质表现出一定的折返现象。
通过数值模拟,延炼原油山滑坡剖面I-I'模拟滑动时间48s,模拟向前运动最大滑距36.5m,属于低速蠕动滑坡。计算结果表明延炼原油台山体滑坡系统饱水后是极不稳定的,上部土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体表面波状起伏,这与野外调研和室内资料分析結果相吻合。
5 滑坡机理分析
5.1 滑坡诱发因素
5.1.1 气象水文
该地区平均降雨量较大,年均降水量622mm,最多年降水量1037.2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84%,常常出现暴雨,暴雨除对滑坡表面土体造成冲刷外,雨水渗入裂隙及潜在滑面,将导致滑面软化,力学性质降低。
5.1.2 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储油罐区及坡面道路的修筑、已经改变了原有坡体的应力平衡状态。边坡后缘原油的储存、平整场地的弃方土在滑坡后缘的堆积、冲沟整平填方等,均加重了滑坡体的下滑推力,而坡体前缘开挖取土形成的土坎等,同时降低了原有坡体的阻滑段应力,从而使坡体由稳定状态向极限平衡状态发展。
5.2 滑坡破坏机制
从本滑坡变形迹象分析,由于坡体较陡峭,坡体向下发生蠕滑变形,坡体后缘产生拉裂缝。坡体排水系统损坏、造成坡体排水不畅,降雨及生产污水以及卸油台污油等地表水(油)下渗,使得坡体含水量增大,坡体后部首先发生竖向变形,并逐步在形成裂缝进而发展为陡坎,进一步导致大气降水及地表生产用水沿裂缝的大量渗入,以致裂缝很快将土层贯穿,大量地下水在砂岩内部的泥岩隔水层顶部逐步汇集,并将其不断软弱,进而形成软弱夹层,大量地下水在砂岩内部的泥岩隔水层顶部逐步汇集,并将其不断软化,进一步加速坡体向下蠕滑变形。当滑体变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内部能量的聚集,坡体内部基岩软弱层应力集中很快将软弱夹层形成贯通裂缝,最终滑体从前缘剪出,从而整体失稳。滑坡体上部修建公路,对滑坡体部分进行开挖,形成高陡边坡,使得坡体局部产生垮塌破坏,加速了滑坡的蠕滑变形。由上述分析可知,炼油厂滑坡是该区典型的L形黄土-基岩顺层滑坡,属于蠕滑-拉裂型-平移机制。
6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炼油厂卸油台滑坡是该区典型的黄土-基岩顺层低速蠕动L型滑坡,滑坡机理属于蠕滑-拉裂型-平移机制。坡体排水系统损坏、造成坡体排水不畅,降雨及生产污水以及卸油台污油等地表水(油)下渗,使得坡体含水量增大是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性及节理特征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滑坡稳定性分析认为:该滑坡天然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不利工况条件下,随着雨水的大量渗入,坡体含水量的逐步升高,坡体稳定性将会大幅度降低,发生整体滑动。
【参考文献】
[1]许领,戴福初,闵弘,等.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35(1):155-160.
[2]潘映兵,宁春明,廖红建.黄土塬滑坡体土的强度变形特性试验研究[C].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4,443-447.
[3]雷祥义.陕西泾阳南源黄土滑坡灾害与引水灌溉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1995,3(1):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