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岸线的“蓝湾”与“红利”

2019-10-11 07:19郭媛媛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9期
关键词:洞头入海海岸线

□ 郭媛媛

改善近岸水质 修复湿地沙滩 创新管理制度

对一个沿海省份来说,良好的岸线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浙江省海岸线总长6630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134公里,海岛岸线长4496公里,丰富的岸线资源是浙江省海洋生态的重要财富。

近几年,浙江人对大海的珍惜与爱护有了更完整的规划。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面积占39.6%,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面积下降8.3个百分点,达到实施常规检测以来的最好水平。

整治入海排污口,修复被损毁的海岸线,规范海水养殖……在种种举措下,浙江省近岸海域生态逐渐有了改善。6千多公里海岸线的环保“逆袭”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深深烙下了浙江人对家门口这片大海的挚爱。

立与破,“生命线”涅槃重生

上世纪90年代,浙江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海岸线生态环境遭受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和损害,赤潮灾害频发,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据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的浙江省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污染负荷,省内7大水系和北侧长江流域所携带的内陆污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海洋,成为海域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同时,沿海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饲养排泄物、农田化肥农药流失等形成农村面污染源,经小河小溪排入海洋,其污染物质的数量也甚为可观。而日益发展的海水养殖业所产生的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对近岸局部海域,特别是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这样的半封闭性港湾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污染源。

不破不立。随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人们开始陷入了沉重的思考。对海洋主管部门来说,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2016年,浙江省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当年,温州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被纳入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计划,获中央3亿元补助。

自那以后,浙江进入“蓝湾”时代,曾经脏乱差的岸线环境快速得到改变。以洞头为例,经过这几年整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先后完成东沙渔港和中心渔港疏浚,清淤160万立方米,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不但改善了渔港水质,也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需要。

整治后的洞头,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给当地村民带来利好。“以前这里环境很差,海岸边到处是垃圾,也没什么游客。现在不一样了,经过整治,这片沙滩每年吸引不少人过来玩。”东岙的民宿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洞头人很珍惜这片海,人人都有强烈的生态环保意识,在沙滩上总会看到有人自发捡拾垃圾。

今年4月,洞头区再次入围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次获得中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奖励支持的区(县)。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实施范围在洞头西片,将主要实施海岸带、滨海湿地和海岛海域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点突出“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进一步加快建设“海上花园”。

除了洞头,总投资约6.2亿元的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也很具有代表性。截至目前,舟山市已拆除沿岸废弃码头12处17座,恢复沿海湿地8.8万平方米。

以舟山嵊泗枸杞岛为例,前几年随着海水养殖等行业的发展,海岸景观破坏严重,沙滩垃圾随处可见,海水环境也不尽人意。经过“蓝湾”整治以后,岛屿环境焕然一新。据当地村民说,以前海岸上都是泡沫,海里也经常白茫茫一片,现在都看不到了,而且整治后的海岛游客暴增,也让当地人看到了环境改变带来的利好。

舍与取,近岸海域水质改善

2018年,《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该《方案》明确,到2020年,完成全省342.58公里海岸线整治修复,确保全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78%。为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该《方案》提出要清理近岸垃圾、拆除废旧企业厂房和废弃码头等。

在改善近岸水质这条路上,浙江省做出了不少取舍和努力,包括削减近海排污口、关停部分近海污染企业等。2017年以来,浙江省已将入海排污口的数量从462个削减至122个。2018年4月,浙江省印发《关于开展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入海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排污口基本信息和达标情况。

2018年10月12日,浙江省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为契机,持续深化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出所有入海排污口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截至今年2月,浙江省122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有了在线监测这双“慧眼”,哪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一目了然。

今年3月至4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带队,分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7个市的18个县(市、区)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实地察看排污入海企业、港口码头、入海河流(溪闸)、围填海工程等50余个单位和项目。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面积占39.6%,比上年上升7.5个百分点,达到实施常规检测以来的水质最好水平。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总体趋好,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功能需要,近海渔业资源呈恢复趋势,赤潮发现次数和面积下降明显。钱塘江等7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都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曹娥江水质提升至二类,嘉兴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约32%的管辖海域和35%的大陆自然岸线划入海洋生态环保红线。

▲ 海天一色(厉顺摄)

退与进,保护和发展并行

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两者之间如何达到互利与平衡,一直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2017年7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在全省沿海实施滩长制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沿海地区全面启动实施“滩长制”。

这项制度为海岸线的修复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年11月,《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出台,标志着浙江对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规划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规划》明确要求:保持岸滩或海底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禁止围填海,因国家重大或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围填海占用海岸线的,必须经过严格科学论证,实行自然岸线占补平衡;保持海岸线原生态或开放式利用,仅允许建设少量透水构筑物,禁止损害海洋生态的开发活动;积极因地制宜开展沙滩养护、湿地修复等提升生态功能的整治修复活动。

2017年底,浙江省全面划定海洋生态红线,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岸线格局。2018年8月,《关于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意见》印发,旨在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

今年8月,浙江省启动编制生态海岸线建设工程方案,计划建设生态良好、宜游宜业的1400多公里生态海岸带。

未来可期。随着环保观念的提升,制度的完善,浙江省的海岸线保卫战将取得越来越多的战果。

猜你喜欢
洞头入海海岸线
《黄河入海见奇观》 中国画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温州洞头发出“干部召回令”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