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到城市信息化,到数据城市,再到智慧城市,这是一个数据、城市和人结合越来越深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智慧城市的理想形态?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士林指出,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和文化消费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受到高度重视,人文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热度持续不减,为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立足不同城市的需求和定位,量身定制或提供各类解决方案,用创新思维、技术手段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发布了《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称为评估报告),从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城市运行与治理、市民和企业服务、产业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为优化提升市民工作生活、企业经营发展、政府行使职能水平,而研发推广了相关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入选国家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的城市中,选取100个样本城市,覆盖全国七大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评估,评选出智慧城市领先奖10名和智慧城市单项奖10名,以及6家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企业。
评估报告中指出,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达76.3,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底,深圳已打造出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库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其中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中的人口、法人、房屋数据量已达58亿多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接入全市36个市级单位和10个区(新区),资源目录共5200多类,信息指标项达16万多个,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数据共享,受益的是企业和市民,深圳相继推出“不见面审批”“秒批”“刷脸”等便民利民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更便利了市民,让市民少跑腿。
?
?
?